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交网络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改变了用户的信息利用行为与规律,基于微信在"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研发现,只有17个图书馆开通了微信服务,微信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率较低,且在微信二维码获取方式、微信公众账号设置、微信服务内容深度与广度、关键词回复和互动咨询模式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微信服务发展对策或建议,以实现微信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析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特性,介绍二者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着重介绍微信公众平台的三大功能.在调研微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在图书馆中应用微信的意义,并对微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和设想.最后指出微信公众平台的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1、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近6亿的微信用户,用户年龄分布在各个阶段,其中18-36岁之间的年轻人最多,已达到总用户的86.2%.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信息交流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进行的,这就为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读者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广东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消息推送情况和提供服务情况等,认为广东高校图书馆微信建设应规范命名,加强宣传,便于用户发现,从而确保微信推送内容的丰富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王保成  邓玉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82-85,91
对国内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服务的实践进行调研,总结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服务的功能应用,分析当前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的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未来的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有影响力应用的背景下,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研究了图书馆微信账号订阅号的发布内容与扩展功能以及服务号的服务模块、基本功能和特色服务。认为目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存在数量少、信息单调、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应当在转变观念、多元化发布信息、拓展服务功能能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微信是一种新兴的通信工具,微信平台则是微信系统的组成元素,微信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从微信及微信平台的概念功能入手,通过对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的条件、平台设计的模式等方面来探讨图书馆微信借阅平台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真人图书馆活动中的应用状况,探索真人图书馆宣传推广沟通交流的最佳网络平台,助力真人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方法:以"真人图书"为检索词,搜索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基本情况和服务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论:真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中存在更新频率低、功能简单、线上互动缺乏等不足;未来微信在真人图书馆服务中的改进措施:优化内容、坚持更新,开展线上实时交流,增强虚拟互动,拓展微信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9.
提出微信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兴产物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意义,应用实践的角度入手,阐述微信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个性化、轻便化和移动化的的设计思路。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应用为例,构建符合设计思路的系统架构,并详细阐述其关键技术。统计分析表明,用户偏向于交互性信息咨询服务。最后对图书馆微信服务提出规划与设想。  相似文献   

10.
微信以双向性和互动性的显著特点倍受用户的青睐,并成为微媒体中最热门的社交工具,同时也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重要手段。图书馆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分析用户需求、合理选择微信公众号、撰写微信公众平台推介等,同时还应结合图书馆自身运作情况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意义] 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分析用户流失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减少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流失,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方法/过程] 首先借鉴S-O-R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并结合民族志决策树方法设计访谈问卷,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抽取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关系。然后借助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结论] 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和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和相互关系,指出根本原因因素、中间层因素和表象层因素,并针对各层次影响因素和分析结果提出减少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流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系统OPAC的使用现状的调查,针对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提出了互动性良好的综合解决方案,设计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图书共享服务系统。实践证明,系统能够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的良性互动,构建了以书为媒介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Despite a general decline in recent years in academic libraries’ reference desk statistic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library users continue to have complex research questions but are largely unaware that librarians are waiting and ready to assist them. The challenge for librarians is to connect with users at their point of need. At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we are making a move in this direction with proactive (pop-up) chat widgets embedded within our library Web pages, catalog, and databases. Since implementation, the number of chat reference questions received has more than doubled, helping us reach additional users from on-and off-campu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调研高校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发展现状,对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的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调查分析"985"高校图书馆微信数据,从中提取出阅读推广相关信息,并运用微信传播指数(WCI)对阅读推广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的现况、主要服务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服务对策。[结果/结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一个新手段。图书馆应积极针对微信阅读推广服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从加强平台宣传、重视读者需求、保证信息质量、明确服务重点等方面来提高阅读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17.
Online users seek help from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s via email, phone, texting, and live chat. Technologies have enabled new features in library websites to help make this service more accessible and effective. This article is an evaluation of an experimental pop-up live chat box on the website of a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to see whether the feature would enhance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8.
微信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调研中国高校学生对微信图书馆的使用意愿,探索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因素,以期为微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技术接受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重庆大学微信图书馆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结论]社会影响和使用态度是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通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但是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的服务改进建议,对于提升微信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questions of whether chat reference service is beneficial enough to users to justify the costs of offering it, and how valuable it is to users in fulfilling their information needs, have been primary concerns for librarians providing the service, for library administrators managing the service, and for funding agencies paying for it. The present study combines a tradi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us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ference encounter, with details of the user's information use and the user's motivation for using the chat reference service. This evaluation study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hat reference service in meeting users' information n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