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直为学界和读者所关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黛玉自身健康与性格角度出发,对宝黛爱情悲剧成因做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黛玉自身的性格和健康状况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引发了人们长久的思考,本文分析了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具体原因,接着又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长福 《中国教师》2014,(13):92-95
<正>高中语文必修3选编了《红楼梦》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一段故事,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下称《林》)。笔者拟以《林》文为例,通过探究"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黑手"来阐释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要重在准确、深刻和个性化。一、《红楼梦》"对女性尊重"的微观认识"宝黛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峰《红楼梦》的一条叙事主线。整部小说通过对贵族阶层"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盛衰描写,展示了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悲剧。对于宝黛的艺术形象及爱情悲剧的成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传说来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5.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6.
唐晓琴 《文教资料》2010,(12):10-11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悲剧性。在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悲剧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宝黛的爱情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的婚姻观所造成的,封建婚姻观否定了黛玉,同时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宝玉,从而否定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本文将从封建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宝黛的爱情悲剧进行一些探索,在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下,宝黛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然为社会现实所不容,必然遭到封建家长的残酷扼杀,必然会有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在更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小说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徐枕亚对《红楼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悲凉"上,并未思考这种悲凉的深层原因,也未能将它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观照《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关系,我们可以对《玉梨魂》的价值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刊印通行的百廿回本《红楼梦》用掉包计、黛死钗嫁表现宝黛爱情悲剧。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吸收当代红学研究成果并对结局进行了新的创作,在宝黛爱情悲剧上顺承前八十回情节走向,对贾母、凤姐、宝钗、袭人等人的形象处理更加合理,创作了一个更接近小说原意的“元妃赐婚”的结局,弥补了程高本人物形象扭曲、情节发展突兀、前后矛盾等缺陷,带来了全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9.
李渔小说《十二楼》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借戏剧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学习戏剧的限制叙事视角、借鉴戏剧的艺术虚构手法、模拟戏剧的宾白技巧、采用戏剧的空间艺术等几方面。《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形成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俗为主、雅俗共赏。《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的深刻之处在于:李渔对社会独特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现象深入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尊严与价值的推崇,彰显出精英知识的人间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和香菱是《红楼梦》中两个不同的悲剧人物。她们的身分、地位、遭遇、追求不同,但最后都以悲剧命运结束,却是相同的。在高鹗的后四十回中,对林黛玉的刻画大致是按曹雪芹的原意来展开的,而对香菱的描写则没有完全按原作意图,续作在顾及原著脉络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但也有可取之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悲剧人物。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的一条主线,《红楼梦》第五回:“〔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就暗示了宝黛爱情将是一场悲剧。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仅仅反映了宝黛两人从小在一起,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长大,宝黛之间的感情和心愿有所表  相似文献   

11.
张丽丽 《考试周刊》2010,(40):27-28
《红楼梦》这部悲剧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罪恶本质。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众多人物命运——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性情的独特性决定的,其次是追求平等、自由之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悲剧使然。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展示了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新理想的追求。宝黛爱情悲剧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相似文献   

13.
两百多年来,使千百万读者为之流泪、为之赞叹、为之倾倒的《红楼梦》,是由众多的、互相交错和影响的情节所组成的。从“还泪”故事开始直至宝玉出走结束,宝黛的爱情悲剧成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情节主线。说《红楼梦》以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抓住了读者,自然也言之成理,不过整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陈晓华 《成才之路》2012,(10):40-40
正中学语文教材节选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中心。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分析课文,现试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供同学们参考。一场得不到结果的爱情,在风雨飘摇中失去最终的寄托。前生的"木石姻缘",换不来今生的相守。是命运的注定,抑或是一场充满心计的横刀夺爱?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二月河在其"皇帝系列"小说中创作了许多以"凄艳"、"残缺"为美的悲剧爱情故事,形成了"才子佳人"和"风尘知己"等多种悲剧爱情模式。它们既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爱情的体验、认知有着密切关系,又深受《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影响。对此进行严谨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略"皇帝系列"小说及其爱情悲剧的浓郁魅力和强烈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贾平凹对《红楼梦》之接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平凹十分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他的文学创作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在对悲剧艺术之体认、细节描写之继承、女性形象之钟爱、宿命结构之模仿、语言风格之学习、家庭日常生活题材之选择等几个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正是由于贾平凹对《红楼梦》之创作优点的接受与借鉴,使他成为当代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力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具有许多现代爱情的特质,是一种基于平等和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知己之爱,有强烈、持久和专一等鲜明特征。黛玉对宝玉的感情符合这一特质界定,但貌似多情、博爱的宝玉其实在宝黛爱情中也专一不移。这是由宝玉独特的"女儿论"和宝黛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既从《西厢记》中得到启迪,又在《西厢记》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文章结合具体文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对《西厢记》的阅读,宝黛跨越爱情的门槛;对《西厢记》的使用,宝黛享受爱情的密码;对《西厢记》的超越,宝黛得到爱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