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篇目 │作者 │发表刊期│转载报刊.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最重要的经验 │符兴 │1992.1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92.2 ││ │ │ │全文转载 │├────────────────┼───┼────┼────────────────────┤│曹禺的现实主义戏剧艺术及其他地位│田本相│1992。1 │中国人大复印…  相似文献   

2.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三十年代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两部剧作。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标志着作者戏剧创作的日趋成熟,也体现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追求和轨迹。本文就此变化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创作的一部深刻揭露黑暗旧社会的剧作。这部作品的完成,不仅有力证实了老舍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所作的坚实努力,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戏剧创作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收获。《茶馆》的思想内容是深刻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正如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所评价的:《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中的精典”,“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成功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话剧发展至30年代期待成就的现代话剧艺术出现的时代要求使然;二是南开新剧团和张蓬春对曹禺的影响和培育;三是曹禺在借鉴学习外国戏剧技巧的同时坚持独立创作。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院青年学者宋剑华的《困惑——求索——论曹禺早期的话剧创作》一书,于近期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文艺理论家、海南师范学院院长蓝田玉教授题写书名,著名现代文学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田本相教授作序。书前还附有作者与曹禺先生的合影。该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角度,全面评析曹禺四大代表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名剧作家群中,曹禺以其对外国戏剧敢于借鉴、善于借鉴而著称。他创作戏剧《日出》时对俄国剧作家契诃夫的《三姊妹》进行了多方面的借鉴,其中对《三姊妹》剧中契诃夫式的“生活化的散文诗体”结构和悲喜剧有机结合、相互交融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借鉴更为突出。曹禺这种因借鉴外国戏剧而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成功,为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10.
曹禺是中国的戏剧史上泰山北斗级人物,其一生创作的众多戏剧作品中,《日出》《原野》《雷雨》被称作“生命三部曲”.探究曹禺的童年生活及其早期戏剧创作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结合他一生的爱情生活历程及女性形象的转变,论证了这些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正是曹禺心路历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雷雨》到《北京人》评曹禺前期剧作风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曹禺解放前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为主线,评析了剧作家前期剧作风格形成、发展、演进、创新的历史转变轨迹。作者认为,《雷雨》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曹禺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剧作家,也鲜明地代表着曹禺剧作的特定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强烈的个性和人物形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跌宕的情结网扣,错综交织而又严谨统一的戏剧结构,以及赋以动作感的诗剧化语言,共同构成了《雷雨》特有的艺术风格。《北京人》的创作成功,使曹禺前期剧作达到了另一新高峰,标志着剧作家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喜结新的硕果。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雷雨》的新的艺术风格:由日常生活琐细流露着时代的政治信息;于平淡幽远里积蓄着深沉紧张的动力;而忧郁哀伤的感时怀旧中渗透出对于未来的明朗乐观情调。  相似文献   

12.
田本相的《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1998年第8次印刷)第315页中,说到1943年1月陶行知动员育才中学的师生到重庆城里观看曹禺主演的话剧《莫扎特》的事情时,这样写道:"他知道第二天是《安魂曲》最后一场演出了,便连夜赶回育才学校。  相似文献   

13.
目前,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杭州颁奖,8部作品获曹禺剧本奖。其中,曹禺的女儿万方创作的话剧剧本《有一种毒药》,获得曹禺剧本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代表我国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平。获奖后的万方十分激动。事后,她表示:“其实父亲当初并不希望我成为一名剧作家,认为创作太痛苦,他很希望我从事自然科学的职业。然而在后面的发展中,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我还是走上了从小喜欢的文学道路。当我手中握着刻有父亲曹禺肖像的奖杯时,我甚至和他说话了。  相似文献   

14.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和喜爱,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誉。一九三三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曹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显示了作者戏剧创作的才华,赢得了文艺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但是,年轻的曹禹并没有在《雷雨》的成就面前止步,而是在一个较高的创作起点上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写于一九三五年的第二个剧本《日出》就是作者“试探一次新路”的剧作,尔后,在《原野》(一九三六年)和《蜕变》(一九四○年)中也都这样或那样地记录了作者前进的足迹。一  相似文献   

15.
华忱之先生的《曹禺剧作艺术探索》,以曹禺的生平、创作的时间顺序为纵向结构,以从《雷雨》到《王昭君》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为横向断面,清晰地勾画了曹禺创作的发展轨迹,详细剖析了曹禺重要作品的特征和成就,成为曹禺研究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曹禺和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东西方戏剧届的领军人物。尤金·奥尼尔的创作使美国戏剧真正跨进世界行列并对世界戏剧做出贡献,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曹禺因其一系列经典的剧作被人们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从草创期走向成熟,自上映后便在世界各地进行演绎。把《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的悲剧冲突进行比较分析,可见曹禺和奥尼尔虽身处不同的国家、浸染着不同的文化,但他们的创作所蕴含的悲剧观念却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周扬 《文教资料》2012,(33):55-56
《雷雨》毋庸置疑是曹禺最杰出的戏剧作品,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主题多义性历来众说纷纭,与此相联系的,作品主人公是谁的问题也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作者曹禺对社会现实的个人探索、创作初衷、“雷雨”性格、戏剧文体的客观性要求等方面论证蘩漪作为《雷雨》主人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曹禺是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他的现实主义的戏剧艺术,不仅凝结着他的创作个性,他的艺术独创和贡献,形成了他的诗化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而且比较集中地体现着中国话剧艺术的宝贵传统。本文所要阐述的,是曹禺诗化现实主义的成因,主要美学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乃至世界近代戏剧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结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中,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可分为: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伤模式,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受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其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怀玉 《中文自学指导》2010,(6):109-113,26
曹禺生前对《雷雨》中周朴园的原型有过多个解释,但避谈其创作时参照最多的原型——周馥家族的周馥、周学熙和周学辉等人。黄佐临、田本相等认为,曹禺塑造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主要是以周氏三人为蓝本的,只不过由于某种原因曹禺不愿意承认。本文通过对周氏三人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进行考证发现,综合他们三人的某些真实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与剧作中的周朴园基本吻合,有的甚至惊人地相似;曹禺所公开提供的任何一个原型均与之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