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游泳     
G861.1.G804.86 20024300浅谈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Psychologicaladjustment for swimming athletes before a match[刊,中,B]/朱小宁//体育科学研究.-2001.-5(4).-33-34参4(LF)竞技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节//心理训练随着游泳竞赛日益激烈,游泳运动员心理因素对运动效能的影响就越来越显著,游泳运动员要想  相似文献   

2.
吴建 《游泳》2006,(4):36-37
游泳项目在竞技体育的项目中年龄日趋少年化,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成为影响成绩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一些影响运动员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因素的方法,使教练员能够针少年运动员的特点,为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对训练的认知,增强运动员心理技能,提高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能正常发挥应有的竞技状体,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及赛前心理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多年带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心理特征提出了赛前心理调整和训练的具体方法。教练员在篮球训练和竞赛中应注重探索不同类型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规律,研究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应强化赛前训练,帮助运动员确立积极的技术心理定向。  相似文献   

4.
竞赛状态是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竞赛状态包括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体能、情绪等多个要素组成。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往往直接取决于赛前训练计划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合理、科学的赛前训练计划往往能把运动员调整到最佳竞赛状态。第一、制定赛前训练计划应该考虑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不应该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体操运动员一般心理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心理训练特点,具体方法与手段,阐明了竞技体操运动员,心理训练实施的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了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反映,心理准备的主要措施,赛前、赛中心理的运用以及心理状态调节与控制的方法和赛后心理恢复的手段等,旨在为运动员心理训练以及竞赛的心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蹼泳运动员要想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除了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训练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因此,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调整在蹼泳竞赛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赛前心理训练的意义在竞赛中,经常会出现运动员比赛中胜和负或者技术动作变形等现象,有时从形式上看是技术失常,而实际上有时是心理失常。在比赛中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创造好成绩的重要条件。而竞技状态良好与否又取决于各种因素,其中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比赛失常一般是由于赛前心理状态不良而引起的,因此赛前的心理训练对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技能训练,是关系到能否提高竞技成绩,保持长时间的最佳竞技状态的一项重要训练措施,也是各体操强国科研人员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拟用“心理技能训练”来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素质,并采用了实验横向比较,取得了利用“心理技能训练”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竞赛成绩的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比赛环境、对手信息、比赛胜负等角度对摔跤运动员竞赛前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摔跤运动实际情况,探讨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对比赛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关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广大教练员提高运动心理训练的意识,通过增强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能力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对赛前的心理准备与赛前心理训练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注重平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经逐步成为所有教练员的共识,在平时训练中加入心理训练,将对提高运动的竞技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玉功 《体育科技》2006,27(1):31-33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教练员非权力影响力的潜在要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教练员所具有的强烈的成就动机、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超群的气质、刚柔相济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是其激励热情、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而产生感召力和内驱力的心理根源。优秀的教练员无不注重培养自己杰出的心理品质,以增强领导能力,从而推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跆拳道比赛中,心理作用对比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心理战术的训练和临场指挥也成为运动员比赛胜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比赛前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高兴奋点,已经成为广大教练员的必修科目。文章结合多年的比赛和训练经验,从训练和比赛的实际需要出发,文章就赛前心理战术训练、赛前心理战术调整和比赛期间心理战术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心理战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期找出对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用的心理调整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武术散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赛前心理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散打运动是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就是在攻击和防守的训练过程中来锻炼运动员的身体和意志。实践证明,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相互接近,相互间争夺的更加激烈,被称为第二技术的心理训练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和参赛的胜负,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摆在教练工作中的重要的任务。因此,教练员应提高重视,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4.
王杰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51-52,61
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他们在国内外大赛中制胜的重要因素,必须科学辨证的认识、分析和把握这一问题,找到造成运动员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地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丰富文化生活的身体活动过程。体育活动可以给机体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心理效应,是使人身心健康、调节情绪及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面临的各种压力也不断的加大。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指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实际或认识能力上的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通过心理、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心理应激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对于"体育运动与心理应激"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彩票发行回顾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访谈25名技能表现类项群的杰出运动员,总结出此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九个诱发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排序:适宜的身体准备、赛前和赛中的计划准备、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赛前达到适宜的唤醒水平、良好的比赛动机、赛中感觉好、集中注意力、适宜的比赛情境、教练和团队的配合。其中,排序前5个的是主要诱发因素。流畅心理状态可控性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运动员认为流畅状态是可以控制的,在69条诱发因素的原始条目中,能够被控制的条目占总数的73.3%,通过赛前和赛中的心理调控帮助运动员进入并保持流畅状态是完全可行的。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可以依据表现类项群9个诱发因素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7.
浅析心理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目前的现状,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赛前各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成绩。心理训练对成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且心理训练也成为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综述法和比较法对中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差异来说明心理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本人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各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武术运动的迅速发展对武术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运动员起评分和动作技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心理因素被认为是高水平武术比赛夺取胜利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运动员比赛失常现象,突出了心理训练因素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运动员提供一些解决赛前的心理困难和情绪障碍的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临场心理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射击作为技心能为主的项目,在基本技术动作过硬的基础上,十分要求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新规则的实施后,更短的竞赛时间,特别是决赛阶段,可以说不允许队员有丝毫的精力分散。但是,作为"单兵作战"的运动项目,因赛程长、弹数多、发与发(或组与组)之间存在时间间隔,总会因为运动员的认知和情绪的变化波及后续比赛行为进而影响成绩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被提上了日程。主要从有关射击运动员核心心理技能,即注意力控制训练出发,并始终贯穿心理咨询工作,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射击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心理调整与最佳竞技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佳竞技状态是与运动员心理状态直接相关的,不能正确地起用记忆系统的信息,就难以使身心进入高度统一化的功能态。本文就冲破心理障碍、自觉控制心理状态、建立动力定型、保持宁静的心理状态、自我训练法五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