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长宏 《电大理工》2006,(1):14-14,16
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表>、<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及自编<影响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调查表>对韩师不同文化背景新生的体育态度、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进行比较研究,为优化韩师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高韩师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基础资料.建议从新生体育态度、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心理健康的前三位生活事件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因素上来看,进行分班教学和教学设计时不必考虑新生的文化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心理因素、学习过程、成功体验等方面,谈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新世纪培养健康人才。  相似文献   

5.
李广奇 《宁夏教育》2008,(10):72-72
学校体育教学蕴含了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将更自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会克服在体育课中学生不利的心理因素,更有效地达到体育教学既锻炼身体又提高心理素质的双重目的,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它们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边颖 《考试周刊》2013,(38):131-132
本文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知识,以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为基础,并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找到更加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方法,调动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及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季红英  孙立新 《考试周刊》2010,(12):144-146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视角分析体育运动本身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爱军 《考试周刊》2007,(24):95-96
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心理因素、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等非生理性因素在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带着真挚的情感去教育学生,并力促学生对体育情感的升华,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适应体育的竞争性,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概括了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出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由教师、学生自身、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构成。重视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要相应地调整体育教材,使之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体育教学观念,拓宽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使体育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