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珏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F0003-F0003
“一定时代语言中的意义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和特点,同时,又对这一民族的世界观产生某种程度的塑造和影响作用。而对这种语言内容的文化功能的认识,我们实际只能从相关时代文字的字意系统的分析而获锝。”(《汉字文化综论》,刘志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冰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因寒冷由水凝结而成。冰的产生早于人类的产生,因而人类自诞生起就与之在冬季相伴。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谐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和谐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民族杂居地区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民族杂居地区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汉英有灵句与无灵句言语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英语言中“有灵”、“无灵”句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到“有灵”和“无灵”句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倾向的差异,这有助于汉英语言学习者对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思维规律的认识,从而在语言学习中注重思维习惯的培养,避免生硬、牵强的表达方式,增进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反映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的词汇,例如等包含的性格含义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对作品主题与人物性格的把握,而恰恰是在这些词汇中包含着俄罗斯民族的独特理解.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可以用来概括,可译为“粗旷”,“粗算”一词集中概括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及在俄罗斯语言中所反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对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工具。该研究基于语料库,对英汉语言中的身体词“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英汉两语言中手的隐喻投射范围既存在着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反映出两个民族在认知层面上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同时也证明了人类的语言是以身体经验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6.
方言与地域文化语言是协调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交流手段,是帮助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都借助语言加以记录和认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和文化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半个世纪前曾经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心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地名亦如此,它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及信仰。  相似文献   

8.
洪堡特认为,语言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洪堡特注意到了语言的开放性、创造性特征,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人类的语言习得能力,语言的层次性等问题也有新的认识。洪堡特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世界观"理论,认为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语言的差异性会引起认识上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洪堡特还就语言和民族精神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人类数量概念产生的历史远比字的历史悠久很多,先民经历了从“有”与“无”,到“多”与“少”,到从中分出具体的“一”,“二”,“三”等数,史前人类用结绳记数的史实,在世界各民族的字中都有痕迹,在汉字中,特别是在部分数词中也得到了反映,史前人类根据人体器官来确定长度单位标准的事实,在汉语表示长度单位的量词中同样得到了反映。  相似文献   

10.
“汉语危机”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危机,它的背后,暴露出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危机。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的表达方式的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优雅品质的普遍漠视,这都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断裂。优雅的汉语如果失传,优雅的心灵也将消失!  相似文献   

11.
龚乐宁 《考试周刊》2012,(27):25-27
语言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不同的语言背后潜藏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作为与人类共存于自然界的伙伴,动物在人类语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动物不仅直接融入人类各民族的社会生活,还以其自身鲜明具体的形象给人们以启示,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个观照点。动物熟语具有普遍存在的民族性,它体现了生动的词汇现象掩盖的该文化群体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因而更能够表现出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拟通过比较中德常见的几种动物相关熟语,简要分析其后隐藏的两国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论英语教学中“方位词”的文化输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文化之间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差异。“东、西、南、北”是汉英语中一组基本的方位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意在揭示方位词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还同时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汉语法特点和汉民族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反映文化其他部分的一面镜子。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与其他文化现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作为文化的镜子,语言映照出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种种特征。正如各民族的文化各呈异彩一样,各民族的语言也是多彩多姿的。传统语言学,特别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很早就注意到各种语言的差异和分歧。但为什么各种语言会有这些差异和分歧,这种差异和分歧同文化的关系怎样,则未曾全面系统的研究过。人类学和文化语言学“为了解释各种语言之间的分歧”,“把语言和文化的其他方面之间可能存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提出过形形色色的翻译标准,基本上都是强调精确,忠实。精确性作为人们认识语言对象的一种抽象规定性是语言发展过程的必要环节,语言作为一种反映客观世界的符号系统在人类将其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交际工具时,有其复杂性,动态性和具有多样性的统一的客观属性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所以精确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语言的模糊本质却是绝对的,普遍的。本文拟从语言性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精确与模糊这一辩证运动,揭示翻译中的刻意追求“信”“达”是不实际的,而模糊语言既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又能增强语言有效使用的力度和色彩。  相似文献   

15.
“雨”和“rain”隐喻映射的文化透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则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分析“雨”在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中的种种隐喻和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雨”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探讨“雨”隐喻在这两种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引导着人类进入了文明,同时它也给人类留下了种种思索和疑问。其中之一便是语言的言意关系之间的矛盾。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没有语言的帮助,你几乎什么都记不住,而要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感觉到的东西,语言几乎永远不够使。”语言的言意之间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正好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多种方式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人类自身的理性与情感在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汉语“红”和英语“b lue”两个色彩词为例,探讨了它们独特的情感语义和象征语义,并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即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会附加特定的民族文化色彩。了解不同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并有助于语言间的互译以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表示数学的概念具有某性质或者概念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叫做数学命题,数学命题记录和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规律性认识,数学课程选择一些反映数学基本事实且具有教学功能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把语文教学作为“体认”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朱晓蓓 《甘肃教育》2011,(23):71-71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载体,如果说语言是外壳,那么文化就是蕴含其中的灵魂,因此语言最能够反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就不能不揭示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