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闽陶文〔2014〕002号各市县陶研会,省行知实验校:2003年以来,我会开展"福建省行知实验校"建设工作,十年来,省行知实验学校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省共有42所中小学、幼儿园被授予"福建省行知实验校",其中有11所学校被授予"中陶会行知实验校"。我省行知实验校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制度规范、榜样引领、重点建设、研训提升、活动推进、网络分享、项目带动、宣传指导等多样化的实验推进  相似文献   

2.
歙县行知小学创立于一九四七年七月十八日。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猝然病逝于上海。为了寄托国人哀思,学习陶行知的献身精神,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在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同志的关怀下,陶先生的的挚友、画家许土骐倡议办行知小学,旋即得到旅沪同乡和热心教育人士的赞助,组织同事会,捐募办学基金。翌年在问政山麓选定校址,由陈鹤琴设计蓝图、营建校舍,并在许家老屋大厅先行开学,招收战灾孤儿入学,行知小学遂告诞生。  相似文献   

3.
先哲足迹     
去年10月18日,我应邀到南京参加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活动,并寻觅哲人的足迹. 在扬子江畔的劳山脚下,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行知园"内,苍松翠柏环抱的陶行知墓旁,南京市党政领导人、全国各地研究陶行知学说的专家学者、晓庄学院的师生代表,一同到墓前,向这位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的先哲敬献花篮.86岁高龄的陶行知先生的夫人吴树琴女士也携重孙前来为亲人扫墓.吴女士鹤发童颜,思维清晰,她在凝神注视着沈钧儒先生手书的"陶行知先生之墓"的墓碑,眼前涌动着55年前,行知先生的灵柩从上海运抵晓庄墓地时,农民十里长街摆设香案哭灵祭奠的动人情景.如今行知先生深爱着的农民已过上幸福生活,她多么希望行知先生魂兮归来,看看今日晓庄.  相似文献   

4.
<正>9月27日,梅列区群英小学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授牌仪式在此举行。这是对学校"行知"文化教育的肯定。自2010年9月以来,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服务和促进学校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学习、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将陶研工作与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校园"行知文化"特色。以景传情——营造浓浓的"行知"文化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影响人、陶冶人、塑造人。行走在梅列区群英小学,浓浓的"行知"文化扑面而  相似文献   

5.
<正>"火种计划"关注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奖励乡村优秀教师,资助有梦想的乡村教师的学习与实践,从而促进乡村儿童的成长,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火种计划"包括同心·行知乡村教师奖、一师一梦、送教下乡三个子项目。火种计划从2018年底启动,经历如下:1.火种计划——"同心·行知乡村教师奖"启动仪式"火种计划"是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面向全国开展的乡村教育支持公益项目,包括同心·行知乡村教师奖、送教下乡、一师一梦三个项目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2月24日及3月7日,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福建教育学院教授邹开煌莅临龙林中心小学指导"行知文化"建设工作。邹教授对晋江市唯一的省行知实验校龙林中心小学的行知园景观给  相似文献   

7.
"行知互动剧场"作为大丰区乃至盐城市在新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创新载体,从创办到如今在大丰轰轰烈烈地开展,其间经历了不少的探索和思考,应该说"行知互动剧场"已走进了大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生活,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德育品牌。结合实践,对"行知互动剧场"活动的意义、形式、效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在福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的指导下,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携手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共同打造并启动了专属于八闽的"同心·行知乡村教师奖",为广大的乡村教师打开一扇指向未来和美好的大门。2019年5月11日,福建省"同心·行知乡村教师奖"潜力奖颁奖典礼在福州举行。同期,"同心·行知乡村教师研修班"开班。我幸运地被评为"乡村教师潜力奖",踏上了福建同心·行知乡村教师研修的"专列",我立志做"优秀行知式乡村教师"的梦想在这里扬帆启航。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3,(16):12
晨光透过挺直苍翠的水杉树梢,照在校门口那堵赭红色语录墙上锈刻的金色大字"爱满天下"上,"行知育才旧院"古朴沉静,苍翠茂密的紫藤;院前的百年广玉兰枝道叶茂;广场中央陶行知先生的塑像跨越百年,安祥肃穆;校园里绿树成荫、鸟声啁啾……2010年9月,行知实验中学筹建重修"行知育才旧院",遵循维持和保护原貌的宗旨,装修了生平厅、沿革厅和实践厅,重铸了"行知育才旧院"门前的铜钟,院内另有社团活动室、象棋研  相似文献   

10.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教育理论。本文从教师、幼儿、家长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行""行知"路线,最后得出以"行知"为主、"知行"为辅,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法律孤儿"的人权保障现状形势严峻,"法律孤儿"的生存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权保障形势不容乐观、公正权没有受到全面的保障、获助权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为了保障"法律孤儿"的合法权益,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法律孤儿"人权保障的法律法规;又要增强"法律孤儿"及其相关主体的人权意识,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位一体"的"法律孤儿"人权保障机制,形成合力保障"法律孤儿"的人权。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论坛》2012,(7):86+82-84
龙山书院行知学堂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肇基于1821年,时称"龙山书院";创建于1919年,始名"文初小学";革新于2003年,定名"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学校以"行知教育"为理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童年人——学生智慧学习、幸福成长的理想乐园"、"教育者——教师专业发展、生命提升的精神圣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梦想和互相成就的‘龙山诗书院,行知大学堂’"。学校将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与情怀去实施新课改,不断向"龙山诗书院,行知大学堂"的发展目标奋进。  相似文献   

13.
徐鑫 《中国教师》2013,(20):44-46
"做前问、做中学、做后思"是学校"行知课堂"模式的核心操作环节,这一过程体验的是以"做"为本位,体现"问、学、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一目了然。运用"行知课堂"理论,注重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与行为始终处于"高效"状态,这是我们开展"行知课堂"实践的美好愿望。本文旨在以《雨后》一课为例,谈谈实践"行知课堂"的体会。一、科学设计,关注学法《雨后》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传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9月,深圳诞生了第一所以"行知"命名的小学——深圳市龙华新区行知小学。走进行知小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挂在校园最显眼的位置。来到一楼小礼堂外,木质纹路的墙面更引人注目:一列彩色小火车正冒着可爱的白烟奔向远方……细细一看,列车的几个车厢分别由校园整体印象、景物、老师、课堂、活动等几个板块构成,其内容是透过孩子们的眼睛记录下学校行知教育模式的探索历程。陶行  相似文献   

15.
"我的理论是,行知行"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写《行知行》短文正式宣布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之前,有人对陶说:"你的理论,我明白了,是‘知行知'";陶回应说:"恰恰相反,我的理论是,‘行知行'"。据他自己的回顾;1911年他在原名"文浚"之外另立别称"知行";1927年有顽皮学生为他改"知行"为"行知",德国友人也赞同,  相似文献   

16.
<正>12月7—10日,中陶会举办全国"课堂革命"高峰论坛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2017年年会。年会主题"学陶师陶践陶,变革低效课堂,促进教育生态发展"。年会主要活动是考察合肥市行知学校发展特色;观摩合肥市行知学校高效课堂;体验合肥市行知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知名教育专家作主旨、专题报告;高效课堂建设主题论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5日至7月19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黄山市成功举办。我省陶研会副秘书长,厦门、福办,以培养"陶行知式教育家"为目标的"行知式州行知实验校教师,霞浦陶研会领导、行知实验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及以"培训陶研骨干,培养陶研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等20多位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高端人才"为目标的"陶研骨干培训班"在安徽省班,收获了许多好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成都市行知小学在校长冯力的带领下,以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活教育和真爱教育,已经成为一所精品化平民教育学校。学校坚持办学条件精品化、课程设计时代化、教育方法人性化,环境优雅、课程创新、师生自治、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使行知小学迅速发展成长为区域特色学校。学校被盛赞为"中国行知学校中的典范"并先后被确立为"中国陶行知思想实践基地"、"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施基地"。  相似文献   

19.
<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的代表作.小说揭示出了作者身为台湾人的"孤儿意识"的同时,又如实叙写台湾人的"寻根"之路,以达到对大陆故土及大陆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经过十年来的行知实验校建设,已经在学陶、师陶、研陶、宣陶、践陶五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今,在各级行知实验校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1.行知校实验是否符合当前学校教育实际?2.行知校实验能否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