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的启迪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虎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这场睡眠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柔和又温暖的床铺上,那他就十分满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魄,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到自己的辛福人生的启迪@别林斯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 文学批评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谈人生     
名一 《成才之路》2011,(20):I0017-I0017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眼里,生活就像一场睡眠,如果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温暖又柔和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生谈人     
名一 《成才之路》2011,(20):100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眼里,生活就像一场睡眠,如果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温暖又柔和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正>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作用表现在:一是指导和支配人们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道路。二是制约道德观。三是人生观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贡献,人生观的不同便衍生出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这种睡眠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柔和又温柔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是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别林斯基语) “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另一个是踌躇满志。”(萧伯纳语),这句话对第一种人,即“一种人,虚度年华”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在人生观上表现出来便是两种类型:一是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私利。只看到人的自然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把人降到了与一般动物毫无区别的地位,一味追求权力,做金钱的奴隶。他们公开叫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追求声色犬马,形如行尸走肉,殊不知“人生的骗子不只两个,而是三个,名、利和权”。王宝森、阎健宏之流便是这一类角色,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榨取个人财富的工具,大肆贪污受贿,奢侈享受。数额之大让人怵目惊心,生活之腐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更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做人,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的深刻道理。在我们日常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历史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情景和课后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12,(8):32+37+41-42,61,63,74,81,86,87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相似文献   

10.
李素芳 《教师》2011,(36):14-14
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书,当以育人为重。我们老师每天最关心就是怎样把学生的成绩教上去,至于教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认识不足,引导得不够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我们做得也不够到位。  相似文献   

11.
范桂华 《中国德育》2013,(11):58-59
六七岁的孩子从"破门"入学,甚至更早,就和书结了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其实,我们不只是在学生时代需要读书,工作以后还要继续读书,因为读书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读书,不仅是一种职业需要,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乐趣、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唯有如此,校园里才能飘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相似文献   

12.
高晴 《现代语文》2011,(11):160-16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把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法概括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小外甥在我们学校读书,可这孩子不知是怎么回事,就是不肯做作业.有一次语文老师检查他的作业,他没有做,老师要他补起来,可他就是不肯,而且以后只要是语文作业他就不做了,发展到最后其它科目的作业也不做了.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艺术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的人没有阅读的习惯,看见一本书,随意翻一翻便束之高阁,而不认真去阅读;看见一张报纸,根本无心看写的什么,便丢进火炉敬了火神。这样做就失去了获取信息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有文化的人把读书当成是娱乐,跟打牌下棋一样,乐此不疲。一有空闲就看书阅读。一杯清茶就是他读书的伴侣,一支笔头就是他读书的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就促成了他丰富的文化素养,他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癖好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陶行知先生又针对中小学生教育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系统的读书治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态度上,他强调读书要先有志,贵有识,重有恒,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方法上,他强调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学一艺、专精一业”,“勿求强记、宜求明白”和分类做读书笔记;体现在诗文创作的主张及做法上,他主张文道分离、文尚雄奇、以气行文和谋篇布局之法、字句锻炼之法等。  相似文献   

19.
学做一个人     
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三)为他人当做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他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五)一个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事,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我希望诸君至少要作一个人,至多只作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梦想     
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 在没钱上学的孩子眼里,梦想是一本书、一间漂亮的教室;在盲人眼里,梦想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世间的美;在中国国家领导干部眼里,梦想是管理好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老师眼里,梦想就是让孩子们学好知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能有一席之地.梦想是要自己创造的,自己去探索的,自己去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