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孙佳伟 《科教文汇》2008,(35):218-218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以哲理著称,同时也长于政治。老子的政治思想作为道家的主导思想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中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他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提出了一个新的治民的政策,也为统治者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理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所代表的汉初道家思想不同于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先秦道家思想是隐士的思想,消极、退避、悲观等色彩在所难免,汉初道家思想却是一个刚刚建立的、处于上升中的大帝国的治国术,因而积极向上、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作为《淮南子》主导思想的道家思想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作者有意使道家思想从方外走向方内。  相似文献   

4.
山水自有山水情,在中国山水画中,作者看似无心的一笔却很是用意!中国画理,尤其是山水画理与道家思想最贴近,"气韵生动"一般都是从道家思想角度去理解,因为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气以为和。"(见《老子》)庄子有"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和"御六气之辨"(《庄子·逍遥游》)等语。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则似乎只能从佛家义理角度去理解,因为佛家讲"相由心生"。  相似文献   

5.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6.
刘可 《百科知识》2023,(3):1-2+85
<正>先秦时期,社会处于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儒家、法家、道家等流派在如何治国理政方面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论战,出现了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出发回答了“什么是管理,怎样管理”的问题。其中,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修己安人”的内省自律管理智慧、“过犹不及”的中庸管理智慧。法家思想中蕴含着“以势为尊”的权威管理智慧、“抱法处势”的管理领导智慧。道家思想中蕴含着“顺势而为”的超脱管理智慧、“不越樽俎”的自我定位智慧、“知盈处虚”的辩证领导智慧。回顾历史,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生于约公元前571年,他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探讨。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是按照道来运行,这个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它既生养万物却又令人不易察觉,是万事万物运行的特定方式。赫拉克利特生于约公元前540年,是与老子同时期的古希腊思想家。关于世界的始基、本原,赫拉克利特相信世界是按照“逻各斯”运行的。他认为万物处于流动状态之中,但是变化是根据一种不变的规律发生的,并且这种规律包含了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但是这种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了和谐。对中国古代的老子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上的横向对比,意义在于做到更加客观、历史地理解什么是“道”与“逻各斯”,继而了解两千多年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哲学家,探讨的同一个话题---宇宙的生成与运行的形而上的命题。以及这一命题对人类认识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看,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相统一,老子、道家崇尚自然,为主“无为”,其智慧对我国在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本文主要考察了老子、道家“无为”智慧中的“道法自然”、“复归于朴”和“去甚、去奢、去泰”的思想,认为“道法自然”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原则,“复归于朴”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桌子高境界,“去甚、去奢、去泰”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戴继松 《科教文汇》2011,(7):114-116
庄子的美学思想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庄子的主要内容。庄子很少在他的书中谈到关于美学的观点,但是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他把美学和自然、和宇宙、和“身于物化”相联系。处处彰显出庄子的大智慧。本文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庄子关于生命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最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老子的全部思想,都可以完全地包容在其天人之学之中。他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自然”,其“天人合一”之“一”就是“自然”。将探求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以有益于当世。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老子》均为道家经典,历代注解汗牛充栋。但均胶着字形,忽略字音而不辨《庄子》核心思想"逍遥游"本义。更因袭旧说,不解老庄著书背后所透露的微妙之"道"。笔者试图通过"声训法",训解庄子所言"逍遥"与"游"皆为"道"的音义相近词,源出《老子》"无为"。  相似文献   

12.
浅谈老子"微明"思想与信息污染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雅琴 《情报杂志》1998,17(1):91-92
把古代道家创史人老子的“微明”思想加以诠释,让它的现代意义运用到信息污染防治方面,为信息污染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仲思丹 《科技风》2023,(27):56-58
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代表,具有玄妙、意蕴悠远的特点,老子也是较早论述德育的大家,虽然他并未直言德育,但是通过《道德经》可以发掘出诸多的德育珍宝。我们解读老子深邃的德育思想,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老子思想的延伸,我们希望在老子的深邃思想里挖掘出重要的宝藏,更好地指导我们当前的德育实践。因而本文简单梳理了老子主要的德育思想,从老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主要的德育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阐述其对当代教育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国远古时期和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关系,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艺术文化在音乐艺术思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危琼辉  王建设 《科教文汇》2007,(2):172-172,174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复归于补”等道家”无为“观点出发阐明其在西部大开发中对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道"的范畴,与老子的"道"都是对传统天命观的批判。我们认为庄子对"道"的认识层次的划分是理解庄子"齐物"与"无待"的钥匙,他对"道"的认识层次的划分与他对无待的逍遥的追求在致思路径上紧密相连。我们就是围绕这一核心关系,来审视庄子对人的认知以及人生和社会是如何认识的。  相似文献   

18.
张春芳 《科教文汇》2013,(35):46-47,76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开端之作。托尔斯泰在其思想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与老子不期而遇,老子所代表的东方思想吸引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解构老子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可分成三个阶段的研读实现的:研读翻译、选择性解读和最终的升华。融汇老子与其契合的思想到托尔斯泰主义中,并在其中实现了对“道”“无为”的动态阐述。托尔斯泰在东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方式,使得其作品凝聚了东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精神的多元思想。  相似文献   

19.
如果用百度搜索“大道至简”这个词,可以发现很多关于“大道至简”的条目.有些条目说“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经仔细查证,我发现《道德经》里并没有“大道至简”这几个字.其实“大道至简”是后人根据老子的哲学思想总结出来的,意思是“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同样,“大美天成”也不是庄子的原话,是后人从庄子的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引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也开始萌芽和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天人本为一体,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从神话时期便开始显露出来,并体现在先秦典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