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约翰·济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诗作家,更是因为他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学理念而让他成为了英国浪漫派的先锋人物。济慈的诗歌着重强调意境的作用,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极感受力"更是吸引了国内外理论家的注意。此项研究以"消极感受力"为视角来分析探讨济慈的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秋颂》是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诗作。其主题是颂扬秋季的温暖和丰硕。从此诗中折射出诗人的美学理想:“美即是真,真即是关。”  相似文献   

5.
沈楠 《英语辅导》2008,(4):145-148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诗人,其生动形象、精辟深刻的诗学理念历来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济慈的诗歌和书信为依据,尝试对他的两个重要思想——"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和"天然接受力"作出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和艺术哲理。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融情于景,常以爱情为载体,将女性形象与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理念统一起来,使女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折射了女性主义对其诗歇创作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的赞美和歌颂.  相似文献   

7.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英国诗人济慈在他著名作品《老古翁颂》中提出的关于“真”与“美”关系的一个具有影响的结论.但是在这里,“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真”,它具有特殊的含义,是指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8.
序……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谚知道的一切。《希腊古瓮颂》我常常诧异,在浪漫派诗人济慈的竖琴上,为何弹奏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  相似文献   

9.
柏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1,(33):249-252
英国新一代浪漫诗人济慈,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他认为诗人应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那就是"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他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创作原则。他追求灵肉合一的理想爱情,他如一只泣血鸣唱的夜莺,高高翱翔于华兹华斯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橡树的顶空。  相似文献   

10.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优秀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美"著称。济慈一生对美不懈的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观点,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秋颂》是济慈最为成功的作品,它描写了秋季丰收的场景,全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读来琅琅上口。这项研究以"美"贯穿始终,并以《秋颂》为例分析济慈的美学观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济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硕"描述了古瓮美丽的田园画面,充满了感官美,但感官灸之下更羞含着智慈美.本文通过谈论这首诗的感性美和理性美来分析济慈独特的美学思想:"美即真,真即美",以及其带给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济慈是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唯美的艺术空间为显著特点,追求"真与美的统一",为后世称道。选取济慈颂诗中的代表作—《夜莺颂》,着重从文体学的角度,从语音、词汇、修辞、主题等角度分析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建构,探讨其诗歌的美学魅力,以及其深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3.
济慈的“客体感受力”说与现代诗歌美学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不仅写出了许多受到后人称颂的、充满着美与情的诗篇,而且提出了不少十分重要的诗歌美学理论,“客体感受力”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理论从三个方面开辟了诗歌美学研究的新领域,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以及真与美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是水火不相容的,现代主义诗歌反对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宗旨,但在济慈的诗歌理论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他对现代诗歌美学的敏感预见  相似文献   

14.
《希腊古瓮颂》是济慈脍灸人口的颂诗之一,诗中的“美即真,真即美”观念尤为世人关注和争论不休,本文拟就诗人所主张的美,真以及美与真的关系,结合他的《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及其书信来揭示这个命题的深刻含义,并认为诗人美学思想的核心乃“美即真,真即美”。  相似文献   

15.
庄书中的“美”这个能指符号具有多义性,不能与美学意义上所说的“美”完全对应。庄书中最能与关学意义上的“美”产生对应的概念,其实是“真”这个能指符号。庄子所言之真,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而是存在论意义的真,即本性的敞开与澄明。庄子的美论乃是以真为价值指向。庄子的审美体验,也就是人回归本真性情的生存体验。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相似文献   

16.
济慈的诗歌以"美"为最高的理想。在他的美学理想中隐含他对人性和社会历史的人文思考。济慈的史诗残篇《海披里安》是这二者结合的典型例子。在这篇诗作中,"美"被当作了人性崇高的标志,"美"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人性进步的过程,扩大到整个社会历史层面,体现的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济慈以希腊神话为载体,隐喻的其实是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人文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17.
庄书中的“美”这个能指符号具有多义性,不能与美学意义上所说的“美”完全对应。庄书中最能与关学意义上的“美”产生对应的概念,其实是“真”这个能指符号。庄子所言之真,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而是存在论意义的真,即本性的敞开与澄明。庄子的美论乃是以真为价值指向。庄子的审美体验,也就是人回归本真性情的生存体验。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相似文献   

18.
表面上看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是诗人在欣赏和玩味一件年代非常久远的希腊古瓮 ,实际上则是在借用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来表述自己对艺术的看法 ,在阐释自己的审美理念。其艺术手法巧妙 ,其反映艺术内容与艺术媒介、审美直觉与理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和转换非常独特 ,是通过诗人的自身体验加以表现的 ,最终归结于“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至今仍具启发与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济慈颂体诗主题浅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济慈五月颂体诗的主题作了阐释和探讨;发掘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美即是真、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指出对深刻主题的独特表述、艺术与思想完美统一是这组颂体诗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美与真不同,美学不是认识论,美即是美感;同情是欣赏美的途径;鉴赏力是属于主体自身的产生美的能力。这三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休谟的主体性美学。我国学界长期Wu于自然主义视野,对休谟美学作了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