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鸣鸣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20-1022
实践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也有利于提高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体育类实践教学的整合力。以体育类实践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方面知识,在高校协同创新的背景下,探索性地对体育类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顶层设计进行探索,构建体育类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3种模式,并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体育类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校条件的改善,各体育院校不断加大开放性实验的力度,开放性实验项目也越来越多。体质测试实验作为一项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是学生选择最多、学习最认真的一个项目,其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效果也很明显,现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基于传播学和符号学相关理论论述了体育类网络语言符号传播透视出的形态与发展趋势。分别从网络语言和符号传播的传播特征、体育类网络语言符号的发展趋势与体育类网络语言和符号传播过度狂欢带来的弊端与隐患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和分析。认为:网络语言和符号传播创建了群体传播的新形态,以嘲讽和调侃的方式建构了符号意义上的虚拟狂欢;体育类网络语言符号构建了体育赛事举办期间群体传播形态的网络语言盛景,具体表现为体育类网络语言符号的传播带动了网民参与,提升了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体育类网络语言和符号是对群体情绪、价值观和话语能力的集中反映,去权威化、简洁化、戏谑化和颠覆传统将成为发展趋势。体育类网络语言和符号传播过度狂欢将会带来词汇理解困难和认知差异,带来体育文化的低级化走向,导致运动员价值迷失,在信息报道中极易呈现信息量过载和信息碎片化等隐患。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体育类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方法与实践。在对体育类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了适应体育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分析了体育类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特点,阐述了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系统论述了用现代管理手段解决当前体育类高等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探讨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体育实验技能教学存在操作技能复杂、直观性差、教学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从应用多媒体方面对体育保健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优化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近5年来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被引次数、影响因子、立即指教、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期刊他引率和平均引文率共8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整体水平呈现逐步增长趋势,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体育学术研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韩丁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113-119
运用文献综述、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概述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类研究生专业结构的学位制度背景,分析了体育类研究生专业的形式、布局、科类、地区和层次结构的状况,提出了体育类博硕士专业目录的分层化、体育类博士专业授权的迁移化和体育类硕士专业形式的多元化等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历史学、体育学、博物馆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梳理中国体育类博物馆产生和发展的曲折历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类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体育类博物馆的滥觞期,其标志性事件是1940年国民体育大会上首次提出筹设"中央体育卫生博物馆"的建议并形成提案。第二阶段为中国国内体育类博物馆的兴起期,其标志性事件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体育事业的腾飞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中国体育博物馆的酝酿、筹备、建馆及开馆。第三阶段是中国国内体育类博物馆的发展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下,各地体育博物馆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呈现出地方政府、地方体育部门、体育组织、企业、高校、民间开办各类体育博物馆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院系设置老年体育类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老龄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现有办学条件,认为高校体育院系增设老年体育类课程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对老年体育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设置老年体育类课程的若干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老年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设立老年体育专业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不仅是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现实要求,更是回应社区内生态多元需求,提升社区共同体意识和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路径。该文通过分析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必然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应然逻辑,最后提出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与保障模式,以期在体育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提供策略参考、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环境是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而且对学生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和潜在性的特点。以生态学思想为基础研究体育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把体育教学环境看成一个以体育教学为中心,相对独立于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研究体育教育生态环境内、外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基本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武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有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突破和改革.文章以"有效教学"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探讨和阐述了该教学理念的实用性、适用性及其方针和策略,以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国内外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探讨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并提出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及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实验,探讨了掌握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学生,进行与个体身体机能相关性强弱有差别的教学内容时的教学效果。结论认为,掌握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是可行的,教学内容与个体生理机能相关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要高于年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教与学的关系为基础,以教学目标和形式为中介,探讨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关键是运动技术怎样教,怎样向学生传授科学、系统、合理的技术结构和运动规则的要求,并使之正确掌握,其中教学方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曾穗芳  赵芹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50-251,253
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原则,并对其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试论体育教学的效益与“过度教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落实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学的效益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 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改善教学环境,消除“过度教学”现象是当 务之急。现行体育教学“过度教学”现象主要有3种情形,即:(1)体育课中内容上的“过 度教学”现象;(2)过多的动作技术环节教学;(3)不恰当的批评和赞赏。本文针对体育 教学“过度教学”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消除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健美操的锻炼价值及教学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健美操是体现健身、美体、健心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是由大众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组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学生体格的培养、体能的训练 ,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本文通过对健美操的锻炼价值及教学原则的研究 ,阐明了健美操在学校体育和终生体育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通过健美操教学 ,可使学生身心发展 ,达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改革现行高中体育教学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主要是包括更新观念,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课程体系及考核加以改革,为高中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思想和观念的变革,指出了体育教学迎合新教学理念的改革措施。加强自身学习,使教师知识结构从单一结构向复合结构转变,可以转换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导"的真实价值;唤起学生参与意识,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多样化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