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用企业的绩效进行建模,把资产结构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深沪市高新技术业44家上市公司2003和2004两年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对我国信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企业的绩效进行建模,把资产结构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深沪市高新技术业44家上市公司2003和2004两年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对我国信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2013年年底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结论:企业规模与产权比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获利能力、资产变现能力与产权比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而成长能力、资产营运能力、有形担保资产比率、所得税税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和股本流通比率与产权比率之间呈不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2002~2006年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智力资本与企业可持续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资本与企业可持续成长有正的相关性,其中,物质资本效率和人力资本效率对可持续成长率有积极影响,结构资本效率的作用不够显著。针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娜  钟田丽 《科研管理》2017,38(2):125-134
产业组织学视角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大多以企业同质性为前提,考察价格、产量、行业特征等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同于现有研究,本文在企业异质性前提下,以交易成本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具有专用特征的不同战略性资产投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战略性资产投资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不同战略性资产投资对资本结构的负向影响程度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声誉资产投资、技术资产投资、RD资金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关系资产投资。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产业组织学视角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优化创业板企业资本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行业研究理论与方法包括行业竞争的五力分析、资产组合理论以及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在行业资产组合中的应用等,但是仍然不能解决行业资产战略配置中的理论指导问题,因此近年来基于行为金融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行业价格指数的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断完善了行业研究理论。但这些研究也存在理论体系不完整的缺陷,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在理论内部整合的基础上,走向与传统行业资产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资本结构是目前理财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单研究资本结构是不够的。现主要讲述了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对称性分析,并进行对比、评价,从中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优劣以及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公司规模正相关,与盈利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和资产担保价值负相关;而成长性和经营能力指标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优化资本结构以建设优秀"河北板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互补资产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实证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技术资产与互补资产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资产与人力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技术资产与生产资产具有显著的负协同效应。从协同效应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面临的资产配置问题,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面创新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选取企业规模、营运能力、资产抵押价值、偿付能力、盈利能力五个控制变量,引入股票市场波动性指标,验证股票市场波动是否会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取了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从2009年10月30日—2016年10月30日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滞后半年的股票市场波动会正向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营运能力和资产抵押价值与企业资产负债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与企业资产负债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结构变革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技术与组织的建构之争一直是学术界的焦点问题,但无论是技术建构论,还是组织建构论,都有其极端的一面,不能够很好地解释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而从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的本质分析入手,建立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的互构机制,既为技术与组织关系的探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可对信息技术应用和组织结构变革的互动关系有一个整体、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古典经济学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将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机制作为技术创新政策理论的核心问题。基于演化范式的技术创新政策理论则从有限理性出发,强调政策制定者的学习过程,并在更宽泛的含义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政策、技术以及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本文将从技术创新政策的含义入手,分析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对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海军  张玉柱 《软科学》2002,16(2):87-89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转变,BPR理论的兴起使得企业再造成为当今企业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与企业再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信网和互联网都是由传输和交换两部分组成,目前传输已经完成了由电到光的革命性的转变,但交换仍然是电的交换。根据分布式网络的设计理念,本文提出了新型的分布式波分、纤分复用光路交换的信息流量极大的下一代网络结构。它将从结构上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组织结构特性与组织知识创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切入,在对相关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组织结构特性与组织知识创新的相关性,以及组织结构特性与组织激励、信息技术、组织外部环境等的互动与协同对组织知识创新所起的作用,为组织结构特性与组织知识创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建立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金建 《科学学研究》1993,11(1):73-80,F003
通过总结世界各国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比中国信息产业成长的各种条件和现实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形成过程、功能作用、结构组织、运行机制、变化规律、管理体制、经济效益、发展战略以及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发展各级各类信息产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思路,努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结构体系,试图在我国经济学和信息学总体科学体系已分化出产业经济学等各个分支学科中,再增添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煤矿信息技术不能被简单看作是一种容易获取的、可被模仿的技术,它是一种更强调跨系统功能,跨组织部门与跨地理区域的资源。论文以煤矿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利用资源基础理论对煤矿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了识别,给出了煤矿信息技术的8种关键资源分类。利用过程理论建立了一个煤矿信息技术价值层级,直观地展现煤矿信息技术价值形成机理。最后,论文将资源基础理论与过程理论相结合,从动态视角构建了煤矿信息技术资源产生价值的理论框架,探讨煤矿信息技术这种嵌入式资源如何在煤炭企业实施、融合阶段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静  姚伟  冯敏 《情报科学》2012,(4):492-496
从情报学的视角,解读情报学基础理论在创新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情报学基础理论在创新领域的应用现状,考察情报学基础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且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理论思维、学科立场和自身规律方面,讨论了情报学基础理论和创新领域两者的融合,从而从新的视角解读情报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晓国  李宗植  管军 《科学学研究》2006,24(Z1):158-162
在信息化进程中,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信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促进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深入研究产业融合理论以及江苏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推动江苏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企业危机信息预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生态理论指导企业危机信息预警目的在于创新工作思维,促进信息预警工作更有成效。企业危机信息预警体系可以类比成一个信息生态系统,需要综合考虑信息活动本身、与危机预警有关的人员、技术、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因素。经过类比分析与逻辑推理发现,倡导以信息生态理论开展企业危机信息预警工作,就是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协调利用技术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在信息生态理论指导下,企业应以信息生态观优化管理思维,以人为本,培育关键"物种",构建危机预警的信息生态链,以项目化管理方式促进危机预警的信息生态链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