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南方少数民族中信仰狗图腾的民族主要有苗族、瑶族和畲族等,狗图腾信仰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塑造着这些民族的原始姓氏。狗图腾崇拜为苗瑶畲等信仰狗图腾的民族提供了原始姓氏,在社会的发展中,这些姓氏的演变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婚姻习俗、汉化以及部分文字的误写有关。此外,有着丰富石狗文化的雷州地名也源于当地的狗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一般认为岭南石狗文化圈的石狗崇拜近源是外来的瑶畲檠瓠,远源是土著的百越图腾。根据文献和民族语言的资料,岭南石狗崇拜的民族源流:既是百越神灵崇拜的遗存,也是中国龙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雷州石狗以原始狗图腾为根底,以雷神、雷祖为依托,与龙图腾相并行,是原始灵石崇拜的主体象征。它留有雷州各族迁徙融合的历史痕迹,与海洋文化相融,构成以石狗雕塑为标志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民俗文化价值体系。在历史文物、民俗文化、雕塑艺术以及旅游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较多的一个岭南地区土著民族,有着鲜明舞蹈风格的壮族舞蹈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民族文化。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壮族图腾崇拜较广泛,是凝结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思想的产物。文章通过崇拜自然的现象图腾以及"托物赋形"的动物图腾两方面阐述壮族图腾崇拜对壮族舞蹈形成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麽经神话以宗教典籍形式记录并传承了壮族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则是麽经神话产生的基础。从壮族民间的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的角度来分析麽经神话与壮族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产生的原因来解读麽经神话的内容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壮族麽经神话文本的考察,可知麽经神话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直接反映、重新解读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龙王信仰作为一种神灵信仰在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龙的信仰在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据一些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先民们将"龙"作为图腾进行信仰和崇拜。古代人民经常利用"龙"的形象来为自身服务,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佛教的传入,本土道教的影响,"龙王"形象得以从原始图腾崇拜中脱颖而出,并被赋予了无可比拟的神威,成为许多人精神上的寄托。因而龙王信仰在社会各阶层中渐渐流传开来,龙王信仰亦成为中国信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彝族生殖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是一个遍及世界各民族历史的文化现象。彝族生殖崇拜渊源流长,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其生殖崇拜也先后经历了图腾生殖信仰,女阴崇拜、男根崇拜、性行为崇拜、生育神崇拜等几个阶段。彝族生殖崇拜的主题和核心是“种的繁衍”,对推动彝族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族群认同。不同族群的图腾信仰常常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因为图腾信仰构成了族群整体性的纪念活动。文章以广西壮族族群中对蛙图腾的崇拜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说明图腾信仰和族群认同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图腾信仰强化了族群成员的认同功能,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巢湖市出土文物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其中新石器时期凌家滩玉鸟和汉代青铜朱雀等,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至秦汉的鸟图腾文化的嬗变。玉鸟是原始宗教的图腾,其诡异的造型,显现出先民的某些信仰观念,与上古商族的鸟图腾信仰存在明晰的文化亲缘关系。它是诗经中生商的玄鸟和卜辞中帝使凤的祖型。从中可知古巢得名与凤鸟崇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图腾崇拜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对蛇存在着图腾崇拜的民族中,闽越人对蛇的图腾崇拜具有代表性。人们从敬畏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闽越人对蛇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闽越人崇拜蛇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壮族的宗教信仰,是壮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广西壮族山歌中存在着大量反映壮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平果嘹歌作为广西壮族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历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本民族的意识形态烙印。嘹歌形象地记录了壮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3.
大量史料记载夜郎王为竹所生和布依族以竹为姓的典故。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民歌、神话传说都记录了布依族祖先为竹所生及竹生人的说法。布依族将竹作为其所崇拜的图腾,竹的功能得以神化。生和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仪式,布依族在生育仪式中的“搭花桥”、“改都雅”和丧葬仪式中的“龙戈”、“古庄”、“豪洛”都体现了其对竹的图腾崇拜。布依族人民企图以祭祀等图腾仪式来达到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祭祀与巫术活动祈求得到图腾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等"峒信"侬智高的衣冠冢有比较长的历史,是壮民族为纪念侬智高修建的庙宇,祭祀活动历代相传、香火不绝,形成浓厚的侬智高庙会文化,主要有景搓节、春节大祭拜活动及其他祈福祈愿祈雨活动,这些文化反映壮民族对侬智高民族英雄地位的认可甚至于顶礼膜拜,也集中体现"峒信"壮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桓谭《新论》中记载了两个狗怪故事:狗成为精怪,并以家中刚死去不久的人的身份和面貌出现,让世间人厌恶,最后被打死。狗具备灵性,曾充当很多部族的图腾,使人们相信狗会成精,以狗为图腾的部族与汉民族关系不错,使人们相信即使狗成精也不会伤害人类,因此故事中两只狗精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灾难。但是汉代的谶纬迷信、人们的生存本能使人们对"精怪"的特殊本领有深层恐惧;汉代的生产力水平使得人们在面对自然界的猛兽时处于劣势,因此一直站在与"魑魅魍魉"等猛兽精怪对立的立场。人们的恐惧导致了狗怪被打死的厄运。  相似文献   

17.
猪神崇拜随着万物有灵和图腾观念而产生,并成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猪形神的职能也不断发生变化。从猪形神的具体职能来看,其核心职能是降雨,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相关职能,所对应的则是农耕民族祈求丰产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彝族竹崇拜与生殖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是彝族的图腾之一,并与生殖崇拜紧密关联。在彝族原始社会,竹首先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并具有“生儿女”的女性意义;随着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竹演变为男根的象征,并与男性祖先崇拜相结合,衍化为竹祖灵。生殖崇拜是图腾崇拜的源头,祖先崇拜是图腾崇拜的先声,都具有生殖崇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广西来宾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生活着壮、汉、瑶等民族,各民族有着自己的神灵崇拜体系,但是在长期的共同交流当中,各民族之间的神灵崇拜也在不断交融。客家人的妈祖信仰与壮族的盘古信仰在当地的共生互融,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