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要以学校为主载体,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学校德育教育功利主义、家庭德育教育缺失或不足、社会大环境冲击德育教育,是导致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滞后的主要原因;构建学校主导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家庭支持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社会参与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是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的理念”“三位一体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两个方面论述新加坡如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并从树立责任意识、合理整合资源、结合具体国情等方面,探讨新加坡COMPASS式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正在步入公益时代。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承担者,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通过培养公益心造就合格的社会公民,是公益教育的出发点。本研究从慈善公益、人际公益、环境公益、科学公益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呈现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公益教育的态度、认知与行为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中小学德育课程内涵,将公益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起来;加强中小学公益教育整体设计,使公益教育活动化;密切中小学与家庭、社会合作,将学校公益教育引入家庭、社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公益行动为重要抓手,引领学生行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学校开发公益课程,成立"幸福树"公益联盟,开展公益行动评价,并与社会公益组织及社区合作,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四维联动的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开展公益教育是时代环境变化、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家庭公益教育是公益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突破当前“应试型”教育模式,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联动下系统、多元的公益教育模式的关键环节。我国家庭公益教育的开展存在诸多障碍。调查发现,这些障碍主要为家长认知障碍、家庭公益行动障碍及制度性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在借鉴美国家庭公益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课余时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空置,家庭、社区的能动作用利用不足。构建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联动运行机制,包括动力要素、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研究者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分析了各因素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尝试建立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联动运行的机制,优化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品格的养成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进行有效品格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者在内的品格教育共同体。政府在品格教育中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一是要推动价值共识的形成,二是要宣扬和推广价值共识和品格教育计划,三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品格培养。品格教育的多方参与者之间要进行协作,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学校和社区的协作,家庭与社区的协作。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须高度重视家校社的协作共育。建构家校社协作共育机制,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可通过强化学校德育力度、积极拓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路径、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动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优势,形成教育共同体,不断生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朝林 《云南教育》2023,(11):22-23
<正>现代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频共振”,努力实现“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特性和规律,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中充分发挥好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德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生态学的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平衡观为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大学受教育者主动性不够,教育者德育观面临挑战,教育内容不够贴近现实以及教育评价机制偏机械化等原因,需要我们通过培养德育生态意识,完善德育内容和确立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等途径去实现大学德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特别是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职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采用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nd presents a few emerging topics on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The studies in Part I confirm that, across countries, future teachers are inadequately prepared to conduct effective partnership programmes with all students’ families. Part II reports the results of interventions that provide future teach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the kinds of communications with parents that they will use as new teachers. In my and colleagues’ studies, several topics of family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have emerged that will extend and enrich college courses for future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These include a redefini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 understanding partnerships as a component of good school organisation; the importance of goal-linked family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for student success in school;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in partnership programmes; and the connections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for preparing and sustaining productive connections of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学校建设就是以全体师生主动、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提供最佳服务为核心,通过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实践,以及学习型学校建设、现代学校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开放互动的学校社区教育服务机制的建设等方式,形成以人为本、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和谐开放、优质创新的现代学校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三方共同的切入点是蒙以养正,从婴儿抓起。学校、家庭、社会除了共同的任务外,还各有特殊使命。学校的特殊使命是指导家庭与社会,家庭的特殊使命是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德育工作,而社会的特殊使命则在于调控,即坚持正确的导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开展社区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全纳性学习环境的生态化建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全纳性学习顺利进行和有效实现需要建构一个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假设 ,以家庭、普通学校、特殊学校、社区为基本要素的全纳性学习环境通过物质、制度和意识等不同层面的展开 ,并在相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中构成一个立体的环境网络 ,特殊需要儿童就在与这个动态演化环境的互动中进行意义的建构和认知与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的实施是众多研究者的一个热门话题,而社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无疑是社区教育实施的一大难题。因此,开发和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至关重要,本文从学校、社区、家庭的一体化,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入手,讨论对现有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use of technology to support learning is becoming ubiquitous in Africa. However, technology is more often used to distribute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as a tool to mediate learning.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on a programme for Zambian community school teachers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illustrates how learning design allied to appropriate theoretical concepts make use of technology to mediate learn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was to support Zambian community school teachers, with little formal teacher education, to use interactive methods to support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The research makes use of a constructivist-hermeneutic-interpretivist-qualitative paradigm to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learning design by expert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 for learn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mediation was used to create and evaluate learning resources. The work illustrates how a distance education paper-based course design is enhanced by the use of contemporary learning theor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to model good interactive classroom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在家庭中实施素质教育,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家庭教育中要开展科学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重视对孩子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养成教育是学风、校风形成的关键。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对教师、学生的熏陶,良好品质的养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养戍教育在校园文化的行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使得学风浓,校风正。其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管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再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家长共同管理。播种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让养成教育的影响扩大到家庭、社会,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多重育人网络,从而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目的。最后,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想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我们必须加强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当前青少年刑事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案件占有较大比例。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使其健康成长,需要社会、教育部门等认真思考、科学谋划。文章以两个典型犯罪案例引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了完善家庭的教育功能、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教育职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政府要营造良好关爱环境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