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职业化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法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的法律学科教育在世界领先,他们认为,没有法学教育就没有法律职业,法学教育培养和提升了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素养,法律职业决定、引导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两者是良性互动关系,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他们把判例教学作为一个基本教学手段,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充分注重对学生的法律实践性和应用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把理论当作现成的结论进行简单的灌输,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导致有些学生认定该课程是束缚和教化他们思想的政治工具,从内心深处抵触和排斥该课程,教学目的实质上已被架空。要真正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需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从灌输到交流。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案例教学是英美法系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法学教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被介绍到我国。法律院校学生将来所从事的法律工作具有多因性、实践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要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互动的可变环境中,在秉承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和均衡效率的法律价值下,寻求法律上的最佳解决办法,实现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法律科学与操作艺术的统一,需要培养他们具有很高的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的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把课堂当作模拟法庭,通过对一些法律事件的具体处理,学生就能逐渐具备和提高这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浅议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更是一种带有全新理念的教学思想.非法学专业学生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兴趣、阅历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这就需要法律基础教师采取更加灵活、生动、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并进行良好的道德培养.案例的生动、灵活恰恰能实现法律基础教育与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知识欠缺之间的平衡,达到法律基础教学的目的并配合"两课"教学的展开.  相似文献   

5.
非诉讼法律行为演练教学不同于案例教学和诊所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课程体系。非诉讼法律行为演练教学在培养职业化法律人才和完善法科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具有推广意义。非诉讼法律行为演练教学的开展需要具备实验室、师资条件、教学素材等相应的条件,并需要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将成为发展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军。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符合现代化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从目前整体来看,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条件还有待完善,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状态的分析,从客观角度说明了加强学生法律教育的必然性,并且提出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适应课程性质、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接纳和增强课堂互动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正面案例激励和启发学生,反面案例警示学生,典型案例熏陶学生,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三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于道德、法制和社会规章都会具有较强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同时,对于身心成长的青少年们来说,只是学习相关的文化基础课程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具备道德素养,贯彻中华文明中的道德素养,才会在适应社会中具有独到的优势。而关于法制,初中生即将步入16周岁,即将迈入可以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他们应该更加懂法,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更为有利,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明白法律的重要性。本文简述介绍了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生活价值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的社会认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情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领悟法律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情境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法律板块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中职法律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课程,其教育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专业学科的教学。同时,对于《法律基础》教学的革新也是近年来中职法律专业教学的热门话题。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法律基础》教学有了新的理念和改革方向。然而参与式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期促进《法律基础》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高等学校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应当高度重视和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为未来社会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新型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是民法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能让学生增加对法律的感性认识,了解现实法律的运作情况,提高运用法律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有常规案例教学和专门案例教学。常规案例教学是在课堂上讲授中穿插案例;专门案例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示范案例专题讨论、法律视频、庭审旁听、模拟法庭、法律情景剧等形式。为实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需要选择好案例教学形式,同时重视案例教学的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注重教学反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体现,教学评价需要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业督导评价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的判例教学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教学应站在法学方法论的高度之上,而不应只局限于知识传授的层面,应在教学中将法律知识与理论,法律实践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法律认知水平。判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教学假设面向现实,向学生传授英美法系法律思维方式和运用法律的技术。这些特点适应了吸收判例法律制度的需要,适应了依法审判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因此,在我国的法律教育中,应把法律技术的传授作为教学任务之一,以讨论和讲授相结合为教学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不了解维权手段,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教师应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法律素养教育;高校也应充分调动校内外的资源,净化校内法治环境,利用新媒体手段及时与学生互动,强化学生坚守网络空间的法律底线,引导大学生遵守法律,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5.
法律思维培养是法学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法律思维品性是法律思维培养的核心内容,法律思维的养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范式中,循序渐进,不断渗透,从而塑造具有法律思维习惯和法律思维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曹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225-226
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优化是法律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法律教学模式极大的束缚了法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基于法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和国家精品课程《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将整体描述"多元化梯级型"模式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深入分析这一教学模式在法律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与功能,力图展现课堂教学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脉络,以求法律教学之创新。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挑战,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法律人才,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但是对照法律双语教学的目标,法律双语教学在师资、教材、教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因此,在法律双语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材建设和课堂语言的使用,才能提高法律双语教学的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法治(依法治国)理论是社会主义法学基本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的一般理论时需要突出的主要内容。同时,法治理论也是统率国家各部门法律的指导性纲领,其基本要旨和价值取向当然地体现在部门法律体系之中。因此,在“法律基础”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将法治理论、法治观念、法治精神从各个部门法律中挖掘出来,使“法治”成为贯穿整个课程讲授的一根红线唯有如此,才能让教学对象深刻地领会我国法律制度所内蕴的正义、民主、平等、自由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才能使他们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法学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学教育领域,如何应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值得法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法律学科本身是应用性极强的社会学科,法律本身就是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归社会实践的强制性行为规则,因此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对于法律人才的培养,也必须符合法律学科的社会需要及其本质要求。法学教育所培养的绝大多数人才都要为法律的应用和实践服务,因此必须树立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目标。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强化案例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考核机制,逐步形成适应法学专业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俊宏 《考试周刊》2014,(68):167-167
卓越人才法律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法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化法学实践性教学。所以,必须重新审视法律教学现状,分析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法学实践性教学目标,以理论和实践齐头并重为原则,强化校外实践教学,最终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因此,教师需要从课程设置、毕业实习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改革,创新法律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