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蟋蟀     
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的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母亲曾告诉我:从前有一个读书人,看见一只蚂蚁落在水里,他抛下一茎稻草救了它。后来这位读书人因诬下狱,这被救的蚂蚁率领了它的同类,在一夜工夫把狱墙搬了一个大洞,把他救了出来。在书上我又读到:“麟,仁  相似文献   

2.
现在,在小学数学讲《数的整除》一章中,已经明确地把数“0”作为一个自然数看待,但倒底怎样解释?听了很多,大部分的解释是把这看作一个“规定”,就是说可以把“0,1,2.…n,…”作为自然数,也可以把“1,2,…n,…”作为自然数。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在这儿谈谈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蟋蟀     
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的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 母亲曾告诉我:从前有一个读书人,看见一只蚂蚁落在水里,他抛下一茎稻草救了它.后来这位读书人因诬下狱,这被救的蚂蚁率领了它的同类,在一夜工夫把狱墙搬了一个大洞,把他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时,有学生来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把4x4 1分解因式.当时,我把解题方法——添项告诉他,即4x2 1=4x2 4x2 1-4x2 =(2x2 1)2-(2x)2=(2x2 2x 1)(2x2-2x 1).事后,回忆这一问题的解决,发觉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借有还”非常相似,只不过在我们数学里,“借”指的是加上,而“还”呢,指的是减去.这一思想,在我们很多的数学问题中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5.
西瓜和数学     
今天爸爸买回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我接过西瓜立马把它切成了5块,独自品尝起来! 我吃西瓜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边吃西瓜边和最近学习的数学联系起来。以前我吃的时候算“加减”,比如:2加3等于5,3减3等于0等,我觉得这样很有意思!不过,今天我吃西瓜时有点不同哦,我用到了最近新学的“乘法”。  相似文献   

6.
原告——“0”“6”;被告——“平均数”;法官——数学。原告、被告到齐,旁观人员肃静,下面开庭!早上,数学法官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门卫进来报告“:法官,大事不妙。外面有一群数学公民把‘平均数’五花大绑地捆来了。”数学法官大吃一惊,老花镜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快,叫他们进来,看这是怎么回事。”话音刚落,数学公民们已吵吵闹闹地闯进来了。数学法官一拍惊堂木,把他们全镇住了“:快替‘平均数’松绑,你们有何冤情可以一一道来,我自会秉公办理。”首先是“0”义愤填膺地说“:我的儿子差点溺死了,都是‘平均数’…  相似文献   

7.
放弃固执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舨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没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他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我的上帝一定会来救我。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  相似文献   

8.
在课改初期,我执教了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其中,对一年级上册总复习104页第18题的处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必要和愉悦。这道题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图1明确显示出有4+5+6只小鸡跑到大树下玩耍,图2只见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小鸡们马上把树叶当作雨伞或独自、或结伴地往家里跑去。这时候,有一只小鸡从大树后探出头来,主题图上便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后面有几只小鸡?”当我满以为这个环节的组织学习即将开始时,突然有学生发问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117~1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整数“6”,让学生齐读,然后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变了吗?再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板书小数“0.6”让学生猜想: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呢?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上二年级的儿子噘着嘴来找我,一问,才知道不开心的原因是数学只考了96分。我拿起卷子一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又是计算错误。我生气地问:“怎么计算又错了?”儿子难过地说:“这十位上是9+6+4,还有个位上进过来一个1,我就让9和1、6和4分别凑成10,这样十位上就有了2个10,应该写0进2。可是,我一高兴没注意写成了进1,就错了。”看着儿子难过的样子,我没有再批评他。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后,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把我救了上来,自己却昏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昏死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沙子和石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朋友正徒步在沙漠中旅行,途中两人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个扇了另一个人一个耳光。那位被扇耳光的朋友很伤心,然而他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手指在沙地上写道:“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扇了我一个耳光。”他们继续往前走,发现了一片绿洲,他们决定在那里洗个澡。先前被扇耳光的朋友陷进泥沼中,眼看就要被淹死,但他的朋友救了他。从泥沼中救起来后,他在石头上写道:“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的命。”先前打他耳光,后来又救了他的这位朋友好奇地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把字写在沙地上,而现在却把字写在石头上呢?”被救起的朋友回答…  相似文献   

13.
徐月红 《学周刊C版》2010,(10):147-148
在对一次校本课程研究课听课时,看到课堂上老师正让学生做一道数学阅读题:“古时候,自然数6是一个备受宠爱的数。有人认为,宇宙之所以这样完美,是因为上帝创造它时花了6天时间……”自然数6为什么倍受人们青睐呢?原来,6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数,与它的因数之间有一种奇妙的联系。6的因数共有4个:1、2、3、6,除了6自身这个因数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是最理想、最完全的数。数学上,具有这种性质的自然数叫做“完全数”。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两天,一连过去了好几天,猎人没有来,狼在陷井里有点失望了。突然有一天,一只虎大王从这里路过,狼说:“救救我吧!好朋友”。老虎问:“你是谁?”。狼说:“我是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羊羔。”老虎听了高兴极了,心想正好当一顿美餐呢!于是便说:“好吧!我救你上来。”老虎使出全身的力气把狼救了上来,狼发现救它的是森林之王,撒腿就跑。老虎不费吹灰之力就逮住了它,老虎使出了它的猛招,狼顿时鲜血直流。这时猎人也来了,他们把老虎带回动物园,把狼皮给剥了下来,还把肉分给村里人吃,这是上帝对狼的惩罚。筌指导老师:陈平梅…  相似文献   

15.
张霞 《班主任》2012,(12):27-28
数学6分,语文1分! 当拿到新接班级学生名单,看到最后一名李勇的成绩时,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简直不敢相信有人能把母语学成这个样子!可也正是由于这“非常6+1”般的成绩,我在班里第一个认识的学生就是李勇。  相似文献   

16.
林立今年上初二,成绩极差,考试总是挂“红灯”,任课老师大都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不可教了。数学期中考试时,他根本无法答卷,竟在试卷上写了一段话:0分是我的好朋友你在漫漫(慢慢)的(地)向我靠近0分你是如此的多情难到你也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0分”然后就交卷,离开了教室。监考老师看着这无标点,字迹又歪歪扭扭的“答卷”,气愤至极,把这位学生揪到办公室,交给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又把他一把揪到了我的心理辅导室。听了他班主任的介绍,我知道林立学业不良导致的不良行为。我没有当…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或教师在相互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失误,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权威来进行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师生、生生心灵的碰撞,教学效果会更好。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我在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写上:各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老师,你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一个学生惊叫了起来。我先是一惊,眼光迅速扫描了那行板书。由于笔误,我把“个”写成了“各”字,意思可是千差万别哦!是随即改正一下呢,还是浓墨重彩地渲染一番呢?不如将错就错,欲擒故纵!“不会吧!”我故意微笑地望着学生。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不对,差多啦……”“我可以举例来证明!358能被2整除,可是它各位上并不都是0、2、4、6、8呀!”“我可以上黑板画个图给你看看!”一学生随即上黑板画了一个书上不常见的集合图,一边画还一边解说给大家听。……“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这个错误应该改正,我立刻就改。”上述案例中,我适时地做了回“糊涂先生”,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更没有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模样威吓学生,在师生共创的平等的气氛中,一切不符合常规的举动都变得那样坦荡与自然。做回“糊涂先生...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课本中“数学归纳法”一节有这样一个例子:数列的前4项a1、a2、a3、a4都是1,而且a5=25,这个数列有通项公式an=(n2-5n+5)2.这个表达式给我们某种神秘感,如果把它仅作为说明某问题的一点材料。随便看一看,也就丢开了.但当时我产生一种想法:an这个通项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自己能否写出一个类似的“通项公式”如g(n)。可使g(1)=g(2)=…=g(5)1,而g(6)≠1呢?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一年级数学课上最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帮助学生对“0”的再认识。这是由于负数的引入,使“0”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它已不仅表示“没有”,而还有着丰富的意义。下面谈谈个人对这段教学的粗浅见解,和大家共同探讨。 1.要使学生认识到“0”也是一个数。在小学阶段,学生对“0”的认识,往往把它理解为“没有”。直到初中一年级引入负数以后,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把它变为一个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诀窍。我在数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遇到这样一种类型的题,如“甲、乙两数的和为21,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5,求这两个数。”这类题用方程解不算难。若用算术方法,则不易理解。算术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