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对明清三大学术思潮即明末心学、乾嘉汉学、近代新学的分析研究,可以认定明清学术思潮的特质,是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其特点是出现了由心性学到考据学到政治学关注亮点的形式变异,由启蒙到学术到救亡目的追求的转移,以及由起到落再到渐起的波浪式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萧萐父先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侯外庐等前辈学人重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传统,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明清启蒙"学术史观,蜚声海内外.但本文的主旨不在陈述萧先生"明清启蒙"学术史观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对萧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主题诸多成果的耙梳整理,既见其前后相承、一以贯之的精旨,更见其从初始萌发到逐渐形成,再到臻于完善的演进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明清启蒙"学术思想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它对于人们深入思索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并借以烛见萧先生"千淘万漉"、"吹尽狂沙"的学术执着与追求真理的热忱.  相似文献   

3.
一部研究晚清学术思潮的专著──介绍《晚清国粹派》胡绳武二十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出现过一股国粹主义思潮。它是参加到革命行列中来的一些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知识分子,不满於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欧化主义,并鉴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病弊生,力图从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2月6日至12月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波市文化局、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宁波大学联合承办.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有余姚市人民政府和奉化市人民政府.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10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与会代表从历史和哲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对明清浙东学术的历史地位、代表人物的思想以及浙东学术思想的实践体验和当代价值进行了热烈、有深度的探讨,充分挖掘了明清浙东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大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永昌瓷庄     
《寻根》2016,(1)
正永昌瓷庄展览馆是一座以收藏明清瓷器为主的专业展览馆,落成于2012年10月。明清瓷是华夏民族将美和智慧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永昌瓷庄馆藏文物由高古陶器、明清瓷器、古董杂项三大系列构成,形成一部完整而生动的华夏瓷文明史。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蜀学家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明代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任瀚学术由博采百家到学宗程朱,最后“反求六经”,作为一种学术实践则由任瀚开其端。晚年尤精研易学,深有所得,为明代易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任瀚工诗,诸体兼备,言必有物,体现其政治、史学等思想;其教育思想因人造就,注重实用。由此可见,任瀚是明代中期“蜀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浅谈马王堆医书祝由疗法喻燕姣祝由疗法是古代中国以巫术方法治疗疾病的一种神秘医疗方法,它起源甚早,从原始社会漫延到明清,甚至当代民间仍有祝由治病的遗风。但这一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祝由疗法,世人对其知之甚少。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有相当大的篇幅记...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們能較少遇到責難地將明清間實學的實質界定為由內聖轉向外王,(即從袖手談心性、體道達聖轉向更多地追求外在的事功),並將這一時期中國“早期啟蒙思潮”置於與這種實學相輔相成的關係中進行攷察,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這種思想領域裏的自覺轉型既是士大夫從內部對傳統文化予以審視批判的結果,也得力於外在的契機之助促其成長。被視作明清間早期啟蒙思潮之先驅的徐光啟等人正是在與初次輸入的西方文化的接觸中,  相似文献   

9.
王泉根 《寻根》2012,(2):111-116
唐宋取名特色 从中国取名艺术的发展历史考察,取名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然而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过程。社会生活的发展是取名艺术发展的客观基础。统而观之,自夏商至明清,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夏商为一期,周秦为一期,汉魏六朝为一期,唐宋明清又为一期。取名艺术经过了由单名到复名、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贺仲明 《东方文化》2002,(5):61-64,85
解构和学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两大基本文化思潮、解构,源头其实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观念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对长期蒙昧和封闭状态下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冲击,解构了往昔的政治乌托邦神话一但是,真正的解构高潮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1.
史革新 《寻根》2008,(1):90-93
经筵、日讲是汉唐以降帝王及臣僚们为“图治稽古”而采取的推崇儒学、尊道养德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其主要规程、作法在东汉时就已经形成,到明清时期臻于成熟。其基本作法是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为讲期,逢单日入侍,由学臣轮流讲解经传史鉴,以示对儒学的推崇。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中国近代知识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研究工程。欲探讨这个东西方学术交会冲击与裂变的议题,至少得从两个大方向进行,一是西方近代科学式知识如何在中国建构,包括体制与观念;一是传统中国学术在近代如何转变。本人一向致力研究后一议题,一方面想了解传统中国学术是否有一知识体系?一方面则探讨传统学术在近代早期亦即明清以降的变化,并试着梳理出传统学术的分化与开放的可能性。欲探讨传统学术的变化,"经学"——这个担当传统学术中心并和政治极度结合的学术载体毫无疑问是一焦点。本文即以经学为主题,观察它在明清尤其是清代乾嘉以降的变化情形,并解释这种变化的学术意义。欲研究经学,议题与角度极之繁多。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劉志琴 《中国文化》2007,(2):93-113
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起点 明清交替,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改朝换代,与历代鼎革不同的是,发生在16、17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变动,余响不绝,进入20世纪后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最初是以反清复明的种族革命为号召,以宗奉明代认同华夏子孙,更重要的是发生在明末的政治、经济变动与社会思潮,对现代中国的政治运动与思想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所谓明清俗语辞书,是指明清时期学者所编纂的以解释俗语和俗语词为主要任务的辞书。明清俗语辞书很多,其中二十种已收入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也辑集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1974年由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明清俗语辞书的语料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对今日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明清俗语辞书对民俗的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这是以往的论述所没有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17.
胡发贵 《寻根》2006,(5):32-36
著名学者赵俪生先生在《说〈吕氏春秋〉中的一股思潮》(《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吕氏春秋》中出现的一种“很新鲜、很奇特”的政治观念,这就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论。不过赵先生认为这一思想只是昙花一现,秦以后,因君主专制的关系,它就成为“绝学”了。其实,秦汉以降日益加强的封建专制,并未能窒息公天下思想的滋生与蔓延,相反,历史上不断有仁人志士鼓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在明清之际甚至还出现了颇为壮观的天下为公的思潮。  相似文献   

18.
季剑青 《东方文化》2002,(5):101-105
明清易代之际的巨大变革,带给士人以深刻的创伤体验。作为化载体的士大夫群体,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明代的制度、学术和历史进行反思。我在这里所关注的是“人”一词在当时语境中所具有的贬抑性含义、尽管在士大夫那里,“人”始终和“规模字句”“不务世事”等负面评价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对梁启超文化立场的研究较侧重其对西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引介倡导方面,而梁氏在西学冲击中学背景下所持的整体文化立场,尚待进一步剖析。从"格致"到"科学"再到"科学方法",其对西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以西学为参照,时时批评中学科学精神的匮乏,又时刻注意挖掘、浚发传统学术尤其是乾嘉学派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在全盘西化的过激思潮下,与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单一批判态度不同,他以更为理智的态度辨析中学之良莠,显示了必要的文化自信,对全盘西化思潮作了重要的反思和纠正。其学术研究的文化立场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此立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一论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社会形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除占据当时社会主流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和君主立宪思潮以外,还有多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文化界涌现出来,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有国粹主义思潮、新文化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等等。这几种主要社会思潮相互纠缠,又相互排斥,促成了当时文化界的思想解放潮流。本文主要介绍20世纪初期的国粹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