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却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课堂上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这样就算完成词语教学的任务了。其实,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词语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运用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词语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单位。所以,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词语学习理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将词语学习内容集中放在了阅读部分,这就强调了在阅读中学习词语。那么,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却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课堂上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这样就算完成词语教学的任务了.其实,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词语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运用多种方法,拓展词语教学的“三度空间”.  相似文献   

4.
熊才群 《广西教育》2014,(29):55-55
正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应当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将词语学习内容集中放在了阅读部分,这就强调了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词语。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联系上下文感悟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悉心推敲、比较、品味文本用词造句与作者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6.
词语,貌似静止的符号,却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学习语文,没有对词语的吸收和内化,就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在字词读音上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机械认读,词语教学也因此"味同嚼蜡"。我在本文中主要探讨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快速地学习词语,让词语教学变得灵活、有趣。  相似文献   

7.
本真语文是指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和真正的内涵.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文化传承,强调语文思维的训练,要体现工具性.目前我们语文教学,就缺少真正的内涵,不少教师总是感到稀里糊涂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又该如何诠释"本真"的内在含义呢? 一、抓住词语体现本真语文 特级教师潘文彬执教《生命的林子》一课时,捕捉文中的"晨钟暮鼓、香客如流、名满天下、水深龙多、喧喧嚷嚷、高僧济济"六个词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效果甚好.第一步,让学生听写这六个词.在读词语时,潘老师强调每个词语只读一遍;校对订正后,引领学生从这六个词中感悟法门寺名气之大、能人之多,想成名在这里是很难的.第二步,借助"水深龙多"一词,从表面意义理解词语在文中所含的意蕴.第三步,教学临近尾声时,潘老师再次让学生读一读这六个词语,感悟玄奘的态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一、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谈作文教学中词句的积累新课标提出低年级写话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就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新闻记者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也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同时达到一定的词语积累水平。而到了中年级要把词语的积累拓展开来,不能仅局限于单一地背诵。要放飞学生,使词句的积累和作文联系起来。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仍让我困惑:学生日积月累在头脑中"积攒"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可作文时不被其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词语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运用的。所以,在引领学生理解字词时,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桂花雨》这两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字词教学"感性化"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它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学生脑海中的词语应该是形象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让词语扎根在学生的心灵中,使理解词语的过程,成为学生开启心智,拓展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呢?一、眼前有景道不得——巧用图片,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数学"长期、随意的使用已造成了语意的模糊、语境的泛化。生活数学到底姓什么?婆家是谁?这并不重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不失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样变"悟"为"焐",让学生直接获取间接经验,然后再运用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机选法、重在得法。  相似文献   

13.
低年段词语教学注重识记与积累,只要是新出现的生字新词,大都被列入教学的范畴。教师在教学读音、字形及意思理解的时候,要让词语学习经历"摄取—消化—运用—积累"融为一体的"涵泳"过程,并把语文和生活巧妙地糅合到一起,汲取生活中无穷的资源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才是真正的"活"的词语教学。一、摄取消化要寻"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基础上。在具体的象形中意会、感知,  相似文献   

14.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 苏教版小学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主要讲述了"爸爸"指导"我"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词语,词语也可从生活中找到对照这一具体事情,意在说明生活是一本大字典,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为让学生深刻领悟此内涵,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丰富的形象内涵。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词语变成一幅幅生活画面、一个个生活情境,感受语言,感悟文本。如我在执教《学会看病》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外表的"冷漠"与内心的"滚烫",我紧扣文中"忐忑不安"一词,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件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  相似文献   

18.
李小娟 《小学生》2013,(11):94-94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学生进行词汇的识记与积累的过程,如何能够让词语教学摆脱一直以来枯燥乏味的印象,让词语教学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与喜爱,这是值得教师们思考的问题。"立体式"词汇教学模式的提出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突破口,所谓"立体式"模式就是词汇教学在方式上更为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中年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怎样让中年段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本人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的"语文与生活"讲究字词句段、听说读写训练的相互渗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巧妙融合。我们该如何扣住目标实施教学呢?本文就六年级上册练习二的"语文与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步:从生活中来"语文与生活"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板块一,模仿"开心辞典"的答题方式,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从感性上认识同音词的辨析及使用。这是所有"语文与生活"第一板块的呈现方式,即在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