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四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将于1985年秋季起供初中三年级全学年使用。这册书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以下简称原教材)相应章节的基础上,吸收了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意见编写而成的。一、调整内容,降低难度为了减轻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负担,原在初二的“常用对数”一章移到初三。虽然按照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初三数学课时由每周5课时增至6课时,但要完成原教材的内容仍觉偏重。因此,除了“统计初步”这一章不降低要  相似文献   

2.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四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将于1985年秋季起供初中三年级全学年使用。这册书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以下简称原教材)相应章节的基础上,吸收了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意见编写而成的。这次修订的出发点是调整内容,降低难度,加强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四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将于1985年秋季起供初中三年级全学年使用。这册书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以下简称原教材)相应章节的基础上,吸收了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意见编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将于1984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二年级全学年使用。 总的来说,初中《代数》课本的修订,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的代数部分的基础上,基本保持原有体系、内容不大变,从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参考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经验和意见,适当作了些调整与改进。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二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负担比较重,其中代数课的内容也偏多,有些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也偏高。为了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初中《代数》第三册在修订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要求,都作了一些调整。比较大的变动是将原来教材  相似文献   

5.
本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册(以下简称试用本)的基础上,吸取几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修改而成的。这次修改的原则是:在原试用本的基础上,适当减轻分量、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力图使教材更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教,便于学,解决好几何入门问题。《几何》第一册分成五章,供初中二年级使用一学年,共计102课时。第一章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册(以下简称试用本)的基础上,吸取几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修改而成的。这次修改的原则是:在原试用本的基础上,适当减轻分量、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力图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教、便于学,解决好几何入门问题。 《几何》第一册分成五章、供初中二年级使用,一学年共计102课时。第一章基本概念(包括引言共18课时);第二章相交线、平行线(16课时);第三章三角形(40课时);第四章四边形(20课时);第五章面积、勾股定理(8课时)。[第二册将分为相似形(34课时);圆(50课时);简单的视图(12课时)三章,共96课时,供初  相似文献   

7.
本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册(以下简称试用本)的基础上,吸取几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修改而成的。这次修改的原则是:在原试用本的基础上,适当减轻分量,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力图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教,便于学,解决好几何入门问题。《几何》第一册分成五章,供初中二年级使用,一学年,共计102课时。第一章基本概念(包括引言共18课时);第二章相交  相似文献   

8.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将于1984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二年级全学年使用。总的来说,初中《代数》课本的修订,是在原《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的代数部分的基础上,基本保持原有体系、内容变动不大,从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参考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经验和意见,适当作了些调整与改进。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二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负担比较重,其中代数课的内容也偏多,有些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也偏高。  相似文献   

9.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将于1984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二年级全学年使用。总的来说,初中《代数》课本的修订,是在原《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的代数部分的基础上,基本保持原有体系、内容变动不大,从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参考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经验和意见,适当作了些调整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将于1984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二年级全学年使用。总的来说,初中《代数》课本的修订,是在原《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的代数部分的基础上,基本保持原有体系,内容变动不大,从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参考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经验和意见,适当作了些调整与改进。  相似文献   

11.
初中《几何》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第二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册共分三章:第六章相似形(约34课时),其中第三大节位似形(5课时)是选学内容;第七章圆(约50课时);第八章视图是逃学内容(约12课时)。本册教材是在学完《几何》第一册,学生巳初步掌握了几何语言、图形及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几何知识的难度来说并不大,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却是进入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的分编本《代数》、《几何》,是将原初中课本《数学》分编而成的.分编的目的是使初中二、三年级的代数、几何可以进行分科教学。根据教育部的“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1981年起初中数学课周课时数改为初中一年级五课时,初中二、三年级都是六课时,每学期的教学周数由32周增加到34周,数学课时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仍然保留了“反璞归真,顺理成章”的编排体系,更加突出了“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的统一;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统一;完整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的良好特色。我们仅就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普及本修订版)初中数学第一章的教与学谈谈肤浅的认识与作法。 《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普及本修订版)》初中代数第一册(简称实验教材代数第一册)共有二章,第一  相似文献   

14.
这册课本是在中小学通用教材数学编写组编的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根据几年来试用本的使用情况,着重解决教学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并力求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所改进。现将这册教材的修订情况简单作一介绍。一、根据教学计划的变动,对个别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把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由每周7课时改为6课时。由于课时的变  相似文献   

15.
教了《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代数一册》)第一、二章以后,觉得它比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以下简称原教材)有很大改进,更符合科学性和量力性原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有的涉及教材的编写,有的涉及教法的研究.现提出来同大家讨论,切盼赐教。一、关于交集和并集交集和并集这两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难于区分的。教学中,如果注意下述的几  相似文献   

16.
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精神,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将于1983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每周5课时。本书在修改过程中,研究了几年来各地对试用本的意见。修改出初稿后,又进一步征求了北京市部分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近年来,小学毕业生的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今年秋季升入中学的一届学生,是在粉碎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将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书。这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现在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新增加的“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作为选学内容。将它安排在本书的开头,是为了与相关内容“复数”(高中《代数》第二册最末一章)衔接得更为紧密。第二章是“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第三章是“概率”。原高中数学第三册中的选学内容“数的进位制和逻辑代数简介”,这次暂未列入本  相似文献   

18.
初中《几何》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第二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册共分三章:第六章相似形(约34课时),其中第三大节位似形(5课时)是选学内容:第七章圆(约50课时);第八章视图是选学内容(约12课时)。本册教材是在学完《几何》第一册,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几何语言、图形及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几何知识的难度来说并不大,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却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生在认识上要经过两次飞跃,一次是由图形全等到相似的飞跃,也就是由保距变换到保角变换的飞跃,一次是从多边形到圆的飞跃,也就是从直线形到曲线形的飞跃。如果讲视图一章,那么学生还要经历一次由平面到立体的飞跃。这些飞跃不仅包括知识、内容方画的变化,而且含有思想方法上的变化,对学生来说,学习这些内容,开始要有个认识上的适应过程。如何使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阶段,是修改本册教材时的一个任务。在修改过程中,我们认真吸取了几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并考虑到这一册是供初中三年级使用,修改时注意减轻分量和放宽学时,并适当地加强与代数知识的联系。下面对本书的修改情况和我们的想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精神,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将于1983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每周5课时。本书在修改过程中,研究了几年来各地对试用本的意见。修改出初稿后,又进一步征求了北京市  相似文献   

20.
<正> 职工业余中等学校高中数学课本①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章“函数”,是在工农业余中等学校高中数学课本②第一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制订的《职工业余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初稿的要求改写的。在这一章里,删去了“对应”的概念,补充了从初中移来的二次函数以及指数、对数、解不等式等内容。笔者仅就新教材第一章教学的重点作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