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海泛舟     
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去倾听、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缤纷,倾听生命的沧桑与哲理的美丽。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蒙蒙杏花雨,在心中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感悟的诗行。通过杨柳杏花,我们可以看到远方,丹红的叶子,亭亭的白杨,傲雪的梅花……读书是采摘生命的朝花,倾听作者的心声,醉心生命的花絮。读朱自清的散文,是在西湖泛舟,采摘生命的莲子,整个生命沐浴在西湖莲香中,让人生的独白如西湖水一澄到底的清澈,暗淡中酝酿精彩。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攀登雪峰,寒风中坚强的青松,不屈的红梅…  相似文献   

2.
学会倾听     
倾听,是生活中的一种方式。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友谊、幸福、感悟、思念,它们都需要倾听。有人说:“友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确是这样的,有的友谊表现在心中,需要倾听的力量去释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在幽深的潭水中倾听出的一份友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对好友的倾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王勃所倾听到的动人友谊。倾听友谊,你将得到无限的幸福。幸福是猫的尾巴,抓到的人将幸福一生。倾听幸福,你就会发现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  相似文献   

3.
书海泛舟     
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缤纷,感悟生命的沧桑与哲理的美丽。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丝丝杨柳风、蒙蒙杏花雨,在心中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醉人的馨香。通过杨柳、杏花,我们可以看到远方丹红的叶子、亭亭的白杨、傲雪的梅花……读书是采摘生命的花朵,倾听作者的心声,醉心于生命的花絮。读朱自清的散文,是在西湖泛舟,采摘生命的莲子,整个生命沐浴在西湖莲香中,让人生的独白如西湖水一澄到底般清澈,暗淡中酝酿精彩;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攀登雪峰,寒风中坚强的青松、不屈的红梅,浓…  相似文献   

4.
我很暖和     
生命脉动园“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加富有。”——泰戈尔倾听脉搏跳动的声音,在生活中感悟生命。神秘的大自然在呼唤你,让我们走出霓虹城市,聆听天籁、呼唤纯净、发现惊喜!和万物交流,倾听它们的心声, 这个世界因为存在,所以美丽! 为小学生提供感悟式成长的活力心态培养!  相似文献   

5.
我的掌心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加富有。”——泰戈尔倾听脉搏跳动的声音,在生活中感悟生命。神秘的大自然在呼唤你,让我们走出霓红城市,聆听天籁、呼吸纯净、发现惊喜!和万物交流,倾听它们的心声,这个世界因为存在,所以美丽!为小学生提供感悟式成长的活力心态培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本身是“有缺憾的艺术”。它的缺憾,主要是因为细节的处理不完美:“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后感悟到要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生命如歌     
生命是短暂的,是来去匆匆的,是一去不返的,每个人终究要与人世告别,要和生命说“再见”。生命如歌,或悠扬舒缓,或激情澎湃,但最终还是要画上休止符;生命似水,凉爽透明,清澈空灵,但终究要滚滚东逝,奔向大海;生命如花,娇艳欲滴,芳香沁人,但还是逃离不了凋零飘落,化为尘埃。青春易逝,生命匆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已从顽皮的孩子变成了懂事的少年。朋友们,“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一天中最美好的清晨,珍惜一生中最绚丽的青春,让我们把活着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8.
感悟大自然     
大自然是需要感悟的,大自然是需要用心欣赏的,大自然是需要用生命去倾听的……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白色垃圾、虚拟社区、速溶咖啡和一次性餐具的时代,我们已经远离了自然。虽然报纸上是连篇累牍的旅游广告,可事实上,我们已经缺少了那一份感悟大自然的情怀和心境。心已经不再静如止水时,自然也便离我们而去,哪怕站在南山跟前,许多  相似文献   

9.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不讳谈“失败”,因为他们知道,面对夕阳大可以高耿一曲“失败”,明日太阳照样升起……一、悲壮的旋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渐离的悲筑,宋意的高声,易水畔悲壮的一幕。荆轲败了,但他败得悲壮,败得豪迈,败得令胜者唏吁,败得令后人赞叹。失败是一段深沉、悲壮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 ,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 ,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的实质是意会 ,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 ,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心理过程。因而 ,“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繁琐讲解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能达到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 ,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 ,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 ,才能实现“感悟”。这是不是说不要教师 ,学生就能无师自通、自我感悟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感悟”…  相似文献   

11.
搜网     
●诗词从小就喜欢站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摇头晃脑地背“床前明月光”,现在仍然非常迷恋古诗词。最向往的是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浪漫情怀,也常常冒充一下辛弃疾“如今识尽愁滋味”的阅尽沧桑。每每走进“唐诗宋词”(http:∥www.shi-andci.net)网站,总是百读不厌,乐趣无穷。●刀刀的世界我猜你认识这只小狗,它不是一只像史努比那样“人文主义”的狗,更像一只“邻家小狗”。它有很多名言:“我就是我的作品”、“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我不是在无所事事,我只是在消化”、“走狗的路,让猫们说去吧!”……作者Ageme一向低调,…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生命的颂歌。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手中飞蛾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香瓜子的生长"、"倾听自己的心跳"三件事例的细致描写,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源泉来自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从生命生成的角度看,作文就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片片绿叶、一面面镜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吮吸生活的乳汁,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为生命而歌唱,从而体验到一种酣快淋漓的快乐。一、把作文引向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4.
打捞感悟     
浪花与泪珠辉映,便绘出生命的风景;物心与“我”心碰撞,便撞出感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作者自我生命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心灵活动。为此,在写作中,作者要走进心灵的世界,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荡涤灵魂,升华自我。一、写心灵的人生感悟任何作品都有其灵魂的显现,而文章的灵魂正是作者对生活感悟的结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真挚友情的感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对纯真爱情的感悟……感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有了灵魂才能生动,才能动人心魄。例如:我边划边想:人生不也像划船吗?驾驭自己的人生小…  相似文献   

16.
吴庆飞 《广西教育》2010,(13):48-48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没有细心的倾听,何来滔滔不绝地“说”,又何来洋洋洒洒地“写”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何谈思考、感悟和对话呢?只有倾听才使深入思考成为可能,只有倾听,生生、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倾听也不爱倾听,或者不善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听、乐听、善听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你就不难发现一些老师分析讲解少了,甚至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理解的“感悟”“、体验”,该讲的不讲了,该分析的不分析了,一味的“感悟与体验”。看起来和新课程改革走得很近,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理念不全面、不科学的理解。所犯错误和我们以前滥用分析讲解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去我们过分依赖这一教学手段,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天我们改正错误,强调多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分析讲解”。我们对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东西要批判地继承它,分析它,…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会说固然很重要,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生学会倾听同样很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是一种素养;倾听,是一种品质。如何教学生学会倾听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激发学生愿意倾听的欲望内因决定外因,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他才会主动地去倾听,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课堂情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生动起…  相似文献   

19.
深吟浅唱地走过书中的每一页,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走进了“生命化教育”。这是一本让人啼哭并微笑着、痛苦并快乐着的书,但不管你是欢喜还是流泪,这本书都会让你对生命有新的感悟,迷恋上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宇宙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冰心老人在《谈生命》一义巾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自然界有生命的一切,无一不像长江里的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永不复返。一切过去的欢笑、泪水、喜悦、忧伤、痛苦……都已尽付流水,欲追之而不可得。如何让孩子有限的、短暂的生命活出精彩呢?我们要借助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命要素,扶植一个个成长中的生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