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创刊20年”的分享嘉宾是林甲针老师。他说:“我和我的学员的成长,都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息息相关。”2009年12月25日,浙江省苍南县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成立,51个学员人手一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定期研读。在杂志的引领下,研修班成员编写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青春期困惑与团体辅导》等书籍陆续出版,并在中国教育报上推介。他的成长经验是:以课堂、会场为“战场”,不断实践、思考,明确研究方向,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钟志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培项目特邀专家。2021年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评为十位“最具影响力作者”之一。著有《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答疑50问》等。/内容简介/心理辅导课是一种以团体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预防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何设计心理辅导课?怎样操作心理辅导课?从哪里找心理辅导课素材?有没有优秀的心理辅导课范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加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精神,我们在成功地创办了面向教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基础上,正在着手创办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心里话》(暂定名,刊名以出版时为准),使两者构成姊妹刊,让学生同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心育活动课已经成为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心育活动课已经进入“高原期”,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心育活动课?心育活动课到底是“指导性”的,还是“非指导性”的?心育活动课是否要和当前的“班会课”“思品课”等划清专业界限,坚守自己独有的“专业标准”?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本刊将从2014年起,陆续刊发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的系列文章,从一线专家的视角,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您一一破解心育活动课实施进程中的难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创办于1953年,是浙江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常务理事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心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2021年第1期《多措并举为初中生心灵成长护航》一文,从不同层面对呵护学生心灵成长进行了有益探索,值得借鉴。为了进一步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学校开展“心育”工作要找准施教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老师们、同学们:我在这里首先祝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创刊五周年,也借此机会向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颁奖会暨高峰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向第四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奖获得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  相似文献   

8.
岁月如白驹过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从2000年9月筹备试刊到2001年7月正式创刊到现在,我们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希望之路。20年,是个重要节点。20年间,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萌芽到发展到逐渐壮大,最初播下的“星星之火”,已经渐成燎原之势;20年间,杂志从月刊到半月刊到旬刊,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昂首阔步的青年;20年间,我们汇聚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点灯人”,有专家、学者、教研员、心理教师、班主任,如今,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默默坚守着、奋斗着、成长着,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助推杂志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翘楚”。在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推出“创刊20年”栏目,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或与杂志之间的亲密互动,将他们的成长经验推而广之,惠及更多的一线工作者。首期分享嘉宾为钟志农老师。  相似文献   

9.
本期“创刊20年”的分享嘉宾是邓公明老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与他相伴19年了。上大学时,他初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杂志助他在实习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工作后,杂志成为他心理课教学和咨询工作中的助手,为他答疑解困,并让他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心理教师的信念。如今,他在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上越走越顺畅,并有多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两次受邀成为杂志封面人物。2017年,邓老师被破格评为重庆市首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名师,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他所任教的学校也成功入选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他的成长经验是:阅读专业书籍和杂志,不要停下学习和探索的脚步。  相似文献   

10.
本期“创刊20年”的分享嘉宾是林盛老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与他相伴16年了,一路走来,相互见证了成长的不容易。2004年,身为政教处主任的林老师开始摸索着做学生心理辅导,杂志成为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导师,“就像人生旅途的驿站中亮起的一盏灯,让疲惫的旅行者心中燃起希望”。通过杂志,他结识了诸多良师益友,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优秀:他有20篇论文发表在杂志上,先后三次登上杂志封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所在学校于2020年成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学校咨询室是龙岩市第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他的成长经验是:要有激情、策略、信念和清晰的价值观,学会“抱团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网格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心育功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南京市栖霞区在学校心育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不足、中小学教师获得的心育资源杂乱的现实情况,郑州区域探索出针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导师胜任力的“人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心理导师课程资源三维模块化体系。这一过程让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促进了心理导师课程资源升级更新,推动了整个地区心育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心育全员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师生发展的需求、学校特色优势与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2011年我们明确了一条“将优势转化为特色,用特色凝聚文化”的学校持续发展之路——从“心育”到“育心”,深化、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育心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育心飞翔”的目标,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育心教育”把“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提高生命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心”的培养,将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育“心”、育德、育“情”,使学生拥有幸福童年,感受生命美好,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快乐地飞翔.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任何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我依托课堂教学,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是爱。他们渴望生活和学习在一个充满爱心、愉快、和谐的环  相似文献   

15.
转眼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颁布已近十年。十年来的心育工作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同时,十年来的心育工作也有许多困惑。特别是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的课程建设,许多老师感到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不少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在苦苦思考一些问题,寻求答案和出路。其中不乏深度的争论、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总之,中小学心育活动课到了一个需要“百家争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于2005年3月启动了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下简称“健康杯”评优活动)。此届“健康杯”评优活动截稿时间为2006年3月31日。详细信息请阅《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2日、2005年2月21日和本刊2005年3月第48页刊登的“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征稿启事”。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主办,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德育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协办的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颁奖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获奖代表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丹阳六中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科学地把以外在教化和规范为主要特点的德育工作和以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启迪学生心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对接。通过自制专题教育短片,撰写心育指导用书《心理咨询案例集》,出版心理校报《六中心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育)的核心问题为“缺少师资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即“人与课”的问题。以已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双体系三定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为基础,依托现行实践课题探索出的“四阶四环”心育能力提升作为具体目标,依据OBE教育理念,制定以“导、驱、学、练、展、评、用、指、享”九步实施策略,在课程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