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常常以修辞格出现,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文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分析动物意象构成的各种辞格,包括明喻、隐喻、借喻、借代、拟人、摹声、用典等,并对其辞格类型进行对比与讨论。两部戏剧作品在动物意象和辞格上存在不同,这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E.M.福斯特两部代表作品《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中主要意象的分析揭示出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系的内在联系。这两部小说的意象在文本形式上具有互涉性.在内容上都包含了二元对立因素.充分体现出福斯特的二元对立哲学。尽管这些意象和其象征意义之间仍有不和谐之处,但从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的相互关联中仍然可以看出福斯特小说创作中现代主义倾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火印》是一部重视动物意象的呈现和动物叙事表达的战争题材小说。现实与神秘的动物意象共生并存,双重叙事和双重视角和谐互补,对向善向美人性和民族自由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小说以动物为中心的独特叙事风格和表现战争的独特角度。此外,作者在小说中还表现出了对以往文学理想的继承和开拓,对于动物小说和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野性的呼唤》被称之为是有关狗题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狼孩》由于其蕴涵的生态思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部小说都涉及人类和自然及动物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主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和意象,旨在表明东西方作家虽然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5.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斯坦贝克小说《人鼠之间》中出现了很多动物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动物意象和象征在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方面有重要作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小说中主要的动物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探讨,揭示出小说的主旨即人类在命运和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面前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7.
"秦腔"和"土地"是贾平凹《秦腔》中两个最重要的意象。小说通过秦腔的衰落和土地的荒芜展现了当下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精神困境。在《高兴》中,他又通过"垃圾"和"高跟皮鞋"两个意象展示了进城农民的尴尬处境和无根状态。两部内容相关联的小说从不同侧面折射着时代的投影,共同隐喻了社会转型期农民精神镜像的嬗变,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中国乡土社会的忧思。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寒夜》和张爱玲的《金锁记》都出现了不少"光"的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光被营造成了抒情意象,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与体验,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审美价值。这两部作品中,"光"意象背后是无光的家庭关系、人物悲剧的命运、黑暗的环境以及人物灰色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与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有着共同的主题:关注中国第一代移民与他们出生成长在美国的后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尤其注重母女之间关系的探讨。而两部小说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共同的意象——"骨"。"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两部小说中的"骨"也有着多重含义。该文以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骨"这一意象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和《还乡》同样以荒凉、粗犷而又深沉的荒原为写作背景,并运用象征手法营造小说的悲剧氛围。这两部小说在意象特征、人物塑造和宗教精神方面都有其同异之处,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两部小说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桥》是废名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通过解读《桥》中的"桥"意象,探寻作者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废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了这部小说中,通过小林、琴子和细竹之间的情感关系,诠释了对爱情的向往、抉择以及对女子命运的思索。"桥"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浓厚的彼岸色彩。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一书中 ,运用了全新的象征思维和丰富奇特的象征艺术 ,以场景组合的方式 ,通过大量的分散独立、互不相干的意象与象征描写 ,折射出人物激烈的心理冲突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深刻揭示小说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四个动物意象的分析 ,突出体现劳伦斯象征艺术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4.
孔丽霞 《红领巾》2004,(5):101-103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小说家之一。他的两部政治讽喻小说《动物庄园》和《1984》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极权社会的图景。两部小说都反映了反极权主义的主题。这篇文章主要针对这两部小说进行重新解读,重点分析小说中极权社会的统治方式,指出语言在政治中的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郝利军 《文教资料》2010,(33):20-21
肯·凯西在小说《飞越杜鹃巢》中,借助了色彩意象、动物意象和机器意象的象征意义,旨在加深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推动小说的发展和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是中西方两部同以宗教取材的古代神话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将《西游记》与《天路历程》进行比较,从中挖掘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作一个简单地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8.
同为杰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与汤显祖虽处不同国度,但就《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牡丹亭》两部作品而言,里面的众多意象却具有极其相似的功能。本文探讨并总结归类两部戏剧中具有同一功能的多种意象。  相似文献   

19.
姜艳 《考试周刊》2010,(30):34-35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是英国文学的一朵奇葩。"窗"这一意象在此小说中反复出现,把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种超自然力的神秘爱情、人性扭曲和复归主题不断推向高潮,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文从隔离之窗、自由之窗、回归之窗三方面来分析窗的意象内涵,展现了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了小说对人性扭曲和复归的深邃主题。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和《红字》诞生于相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都运用了意象象征的手法。本文借助比较研究两部作品中有关荒原、荒野的描写,旨在探求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学表现手法存在着的某种艺术通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