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在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我国高校长期面临着学科分化严重的现象,这就使得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凸现出来。"文理渗透"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加强"文理"渗透培养模式不仅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培养高校综合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大学建设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推动和支撑作用.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大学转变观念,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也要求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为高校增强特色、提高水平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大材料学科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要求和国家林业科技大学的战略需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突出林业特色,构建具有鲜明林业高校特色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新体系和以自主科研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开放性实验平台,建设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创新教育是目前高校追求和探索的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作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突出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主题,论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提出了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复合型人才是一种“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模式,它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也适应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人才的综合发展。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文理渗透、优化课程结构是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开设活动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践表明:促进学科群中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与研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新兴研究方向和人才创新模式的形成,是提升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高水平创新性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动。知识经济时代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实施通识教育。高校要努力构建跨学科课程与核心人文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形成文理渗透的教育模式.为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努力。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参照对象或标准的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省“985”高校为例,通过排名、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其相关差距,从而提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在于与所在区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涉及到“地方”与区域所在的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互促互动.应注意的策略有: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投入并多渠道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地方制度环境,把对拔尖人才特别是对年轻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稳定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加强国际合作的程度与质量,把科研水平的提升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推力;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匹配度.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水平大学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书院制改革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探索,与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密切相连。当今高校开设的书院在层次、时空分布和功能模式上呈现三大特征:高水平大学是书院制改革的主力军;书院数量逐年增加、地域分布广泛;书院类型以学生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为主。就发展导向而言,书院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由于受教育观念、实施方式等因素影响,高校书院制改革还存在功能泛化、运行机制不畅、思想精髓传承不足、通专教育分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书院制的育人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促进高校书院建设与学校办学理念的有机结合,弘扬书院优良教育传统,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实现书院与学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更是其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弊端及问题,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与内涵,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促进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1.
田建国 《现代教育》2004,(9):8-8,13
人才强校,教师为本。纵观世界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关键是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应清醒看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与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不适应,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在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上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缺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通过建设三类大学,促进安徽省高校良性发展。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高校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找准契合点,探索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各行各业人才的专业化要求较高,使得新时代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重要课题。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校应当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通过分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实施路径,为推进新时代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三创型”人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坚持教育创新,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世纪,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全国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认为,教育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把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确立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努力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工程,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教…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水平教师队伍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北京师范大学围绕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建立开放、多元的师资培养和引进机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以教育部、北京市“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对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高等教育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质量问题。我们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多元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挑战,确立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力度,构建现代大学学籍管理制度,打通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渠道,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是高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思路和有效方法。要实现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就应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大学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大师级拔尖人才,构建和扶持一批创新团队;搭建起加速人才成长的平台;建立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认为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发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大任务.从加强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精气神、加强师德建设端正学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学术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归纳了我国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了21世纪新闻传播事业对文理渗透人才的新要求,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了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该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职业》2006,(13):18
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水平和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一支主力军,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实践证明,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