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音乐进入体育课是一件好事。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机运用之,对于提高学生神经中枢的兴奋性、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学效果,对于陶冶学生的美感和情操,均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有的同志往往为了单纯追求课堂的活跃,让学生边唱歌边做体操、跳跃练习,甚至跑步。这种边唱边练的做法,无异于画蛇添足。人在迸行体育运动时,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处于兴奋状态,而语言中枢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边唱边练必然影响大脑皮层兴奋点的集中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正> 怎样看待音乐进课堂和边唱边练? 编辑同志: 最近看了不少体育公开课,组织观摩者均称这些课有改革和创新。但在我看来这些课主要就是有音乐伴奏和舞蹈,而其中部分课的这些内容的安排很不自然,牵强附会,效果并不好。为此,我百思不解。难道只要课上有音乐和舞蹈就是创新、改革吗?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要我练”变为“我要学,我要练”呢?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前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4.
要正确看待音乐进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上期《学校体育》的“读者信箱”建议对“怎样看待音乐进课堂和边唱边练?”进行讨论,我们想就此问题谈谈看法。音乐进课堂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热门”。在改革实践中,音乐的引入给体育教学添加了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作法。音乐的滥用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基本任务,使体育教学改革偏离了方向。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要正确看待音乐进课堂,首先必须明确其对体育教学有何积极作用。我们认为,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的意义在于: 第一,音乐主要是以其旋律、节奏两大要素对人体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正确运用音乐,“人在音乐中运动就把旋律的空  相似文献   

5.
"课课练"回归的势头挺劲,从《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近两年刊出的文章就可以读出此信息。比如吴键老师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毛振明老师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李京诚老师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党林秀的《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等,从标题就可以清晰体现。专家学者的引导,一线老师也开始进行“课课练”的一些实践研究。本文拟在“课课练”强势回归时,谈几点“可能”,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读《学校体育》去年第五期,见刊载有关“音乐进课堂和边唱边练”问题的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我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对此问题感触颇多。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学校大兴体育教改创新之风,对教材、教法、教案等运用,都提倡各显神通、不沿袭旧套,也不强求统一。即使在试验中失败了也是允许的,这是好现象。音乐、舞蹈与体育本来就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最近我先后观摩过不少中小学体育教改试验课,并读过某些报刊发表的有关教改的体育课时计划或教学现场记实等经验介绍文章。大都把音乐伴奏或边唱边练当作时髦的、体育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长期以来,体育课没有体育课本,致使学生思想没有树立起体育是一门科学的概念。因此,不少学生总把体育课当作无关重要的科目看待。教师呢?虽然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教学,但没有一本具体指导工作的教科书。1986年秋,海南自治州采用了广东省编写的《中学体育试用课本》进行教学。那么课本的采用,对学校体育课的改进有多大的影响?积极作用突出在哪里?尚有那些不足之处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仅对海南二市、七县的十七所中学(初中)使用《广东省中学体育试用课本》的教学进行调查,希望对《课本》的使用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两次规模较大的体育教研活动中的配乐体育课的有关资料,提出应加强对配乐体育课教材、教法的研究,并认为配乐体育教学是一种新的教法手段,对配乐体育课给予肯定。本文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参加“音乐进课堂”讨论者的基本观点。总的来看,“怎样看待音乐进课堂”讨论的初步结论是——作为一种教法手段,音乐进课堂是可行的;要充分发挥音乐在体育教学中作用,还需在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至于“边唱边练”看来是不可取的。“怎样看待音乐进课堂和边唱边练”的讨论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10.
陈萍 《体育教学》2006,(6):63-63
没有器材的体育课怎么上?学生练什么?玩什么?学习兴趣怎么调动?学生能学到些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在提醒我们:没有器材就不能上好体育课!难道,不用器材就真的不能上好体育课吗?带着这样的思索,我设计了一节没有器材的体育课。这天下午,对体育课情有独钟的一(10)班的孩子们被  相似文献   

11.
<正> 重复拜读了1993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6期孙耀鹏同志《为专项体育课立论》的文章,深感这一问题的重要,它关系到我们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内容和体育教学的目标。 《立论》认为,普通体育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反而扼杀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将专项体育课视为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积极性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力保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2011年第l期上看到了毛振明先生写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文章,很明确地提到“课课练”回归的问题。这个上世纪后期非常熟悉的名称,现在重提,确有一种“似曾相识雁归来”的感触。本人很想就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应如何充实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由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课练"又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各种声音都在强调"课课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体育课中"课课练"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课课练"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甚至,有的地区在进行优质课评比时,把是否安排了"课课练"作为评优的必备条件,没有安排"课课练"的课评优一票否决。"课课练"是在80年代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被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增强青少年体能素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下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中的重点任务。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升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强体质、发展体育能力,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主阵地。尤其是通过体育课教学,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同步发展和提高,我们在辩证地看待传统"课课练"利与弊的基础上,提出"补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体育教学中,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体育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对我说,不是说体育是为了增进健康吗?我身体很健康就应该给我打及格。此话虽是他一个说的,但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还不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师范院校体育课的任务是什么?诚然,增进健康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体育教学对于师范院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要为青少年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按照学校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因此教帅必须掌握教学对象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体能、体育基础和学生的自我感觉等,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并运用所获得的数据组织教学。怎样搞法才能既利于教又利于学呢?我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建议在我校施行《学生体育手册》,得到了校领导和教研组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并在初一年级的四个班级中试行,下面谈几点体会。《学生体育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内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王晓明同志在《中国学校体育》“教学门诊”中提出如何正确对待体育课教学中的“严”与“活”的问题,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想谈点个人看法与王晓明同志一起研究。“严”与“活”,属于体育课的教  相似文献   

18.
音乐进课堂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看了《学校体育》1985年第5、6两期有关“音乐进课堂”的讨论,引起了我对此问题的一些联想,并产生了参加讨论的动机,也想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加箴、邓芳同志的“要正确对待音乐进课堂”的文章,对于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的积极意义的阐述和具体运用的体会,以及对边唱边跳的分析都是很好的。但文中又指出:“要明确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重点,而音乐的引入只是枝节、只是陪衬,且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对此,我持有不同看法。从教育观点看,音乐是美育实施的手段之一,体育与美育是紧密相联系的,可谓素有不  相似文献   

19.
<正> 张浩老师; 您好!《学校体育》转来了您的来信。您在信中提出: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老师给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时,只要体育教师按教学工作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学生就情绪不高;而教师不管,“由学生自己随便玩,就特别开心"。您还在信中说; "放羊式"比体育教师有组织的上课好,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堂体育课能否组织好,这对于体育课上得是否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究竟怎样才能组织好,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最近我走访了北京市一○一中学特级体育教师王寿生同志。王寿生同志,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已经卅多年了,在这方面,积有比较丰富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