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爱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内心充满爱的人,身心和谐的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爱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内心充满爱的人,身心和谐的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会经常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何做一个被模仿的榜样呢?教师应该对生活充满爱,做一个快乐的人;对家庭充满爱,做一个幸福的人;对工作充满爱,做一个感恩的人;对集体充满爱,做一个和谐的人。善于模仿的学生自然会成为一个快乐、幸福、感恩、和谐的人,一个有爱的人。  相似文献   

4.
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是以"爱的福音"和"和谐的福音"闻名于世的宗教,"爱"与"和谐"的伦理原则成为基督教总的指导原则,基督教倡导基督徒及其人民大众为构建"爱"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本文从爱主,倡导人与主的和谐:爱自己,倡导人自身的和谐:爱他人,倡导人与人的和谐:爱社会,爱国家,倡导人与社会的和谐;爱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五个方面来阐释"爱"与"和谐".进而为我国目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爱,教育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爱的教育是为了能让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也是一种爱的传承的活动,这种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通过赞赏、公平、理解、惩罚的爱,道出爱的教育的方法与真谛.  相似文献   

6.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爱,又表达了对生者之爱。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即爱的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是推动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中和孩子们共同打造了班级自然角——"多肉家园",用班级有爱的环境影响幼儿的成长,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影响幼儿的行为,为孩子们培养出适用一生的爱。  相似文献   

8.
爱:走出孤独,走向和谐的艺术——弗洛姆爱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中,爱占核心地位,爱是对生存的回答,是给予,爱是使现代人摆脱孤独,走向和谐的一种能力、一门艺术,这对现代的教育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爱”是和谐师生关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一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真挚“爱”的基础之上。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通过亲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新的自我,从而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班主任作为实施教育目标的支柱,应做到亲切、自然,为学生所接受、所信任。  相似文献   

10.
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怎样通过美育来实施爱的教育,发展人们的爱心和爱的情感呢?一要进行性爱的教育;二要进行爱他人的教育;三要进行爱自然、爱人类生态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For decades, 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itiatives in and beyond schools indicates that many of them were implemented from an anthropocentric perspective.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m is often that we must not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doing so is harmful for ourselves, human beings. One striking feature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the use of fear as a motivator, as people are warned about the frightening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on their life. While this type of fear-bas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ay be effective to some extent, intimidation cannot be a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We need to form a loving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through love-bas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rom intimidation to love, love-bas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cuses on enhancing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rough inculcating love, respect, and gratitude toward nature, thereby helping to solve present and futu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nstruct an eco-friendly world.

Love-bas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richly embedded in Eastern philosophies such as Taoism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eco-ethics. In this article, we synthesize the tenets of love-bas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ainly through the lens of Taoist philosophy, discuss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explore contemplative methods to cultivate connection with nature. Finally, we point out fear-based and love-bas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We need a combination of, or a diversity of approaches to ensure that we effectively chan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people.  相似文献   

12.
用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去阅读过去的一些文学作品,我们将会发现人类现代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平衡意识并非诞生于一朝一夕,它们和人类的自然观一样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衍变过程,通过分析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麦尔维尔的<白鲸>、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揭示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形态:物我相亲、物我相征、以及相亲与相征并存.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应该对教育爱有更为宏观的哲学式的关注。教育爱不仅仅是教师之爱,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他们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来的爱,是具有精神性、智慧性、文化性等教育品性的爱。教育爱在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的价值。我们可以从教育决策、教育的组织实施、教育评价等层面实现教育爱。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学校教育忘却教育天赋的"集体无意识"现实下,对于如何爱学生、怎样做正确的教育、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强化学校的责任等方面,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能给予我们很多启迪,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考试类课程的限制,培育一批优秀的教师,形成一股振兴的校风,使学校顺应教育的天赋行事,使办好教育的意志变得明朗……这一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协调和空间管制机制、高速公路的生态理念、工业区的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的塑造、新型能源与利用等方面,介绍了德、法等国在尊重自然,注重生态,优化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性化环境上的一些做法,对于我们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发展要求师范院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应与时俱进,做新型的有爱心的班主任.班主任应该用爱呼唤,启迪学生;用爱评价,赏识学生;用爱浇灌,呵护学生,从而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安全、和谐的先进班集体.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从维护、发扬人性的立场出发,通过笔下的人、事,竭力表现人性美、人类爱,实践着自己的创作主旨“为人类的‘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因此他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生动、有趣的事,无不包含着深挚的真、美、爱。  相似文献   

18.
陈为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98-101
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爱情观教育,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和谐稳定,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爱情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了加强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重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否定了教育爱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无条件”是不可能的。然而教育爱作为一种价值事务,本就不能通过经验论证来证明其可能性和规范性意涵,而需诉诸于先验论证。先验论证表明,自由体间的关系是使无条件的教育爱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其规范性的意涵是教育者对作为自由体的受教育者的绝对尊重和维护,它要求作为爱者的教育者在意识之中隐去受教育者的一切功能性角色并承认受教育者作为自由意志存在的无限性和不可被理解。这一无条件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构成性的意义:因为正是在无条件的教育爱中,受教育者才能生成位格,进而使其自身所承载的理念性价值得以浮现,并由此学会“自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