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与朱元思书》还是《与宋元思书》马东震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与朱元思书》是篇除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的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均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  相似文献   

2.
“天山共色”是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一个句子。《与朱元思书》被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寥寥144字就描绘出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相似文献   

3.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精美的山水小品。其所以脍炙人口,赞赏再三,激发起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主要是作者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三种描写方法:远写、近写和抒发感受,正好比运用现代电影手法的远镜头、近镜头、外加画外音一样,别开生面,使人读了如置身于那异水奇山之间,被富春江的秀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一、远写。文章开首,作者先用远镜头对富春江的秋色作了鸟瞰式的勾勒:“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寥寥八个字,就把那碧空万里、天山一色的《春江远眺图》画了出来;继而,作者又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两句话,点出  相似文献   

4.
元思姓氏考略马东震《与朱元思书》是篇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了,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可谓精妙绝伦...  相似文献   

5.
骈文精品《与朱元思书》,寥寥一百余字,简洁传神地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而且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文章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按说,接下来就应该依次写“奇山”、写“异水”,与前面相呼应;可作者接下去却笔锋一转,先写“异水”,再写“奇山”,使得文章  相似文献   

6.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一封书信的节录,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作者通过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彩笔,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读后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亲临其境一般,与作者分享着祖国河山的纯真之美。本文采用了总提分承的结构式,构思缜密,意境清新,总写特征鲜明,分叙情韵悠长。  相似文献   

7.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的节录,也是一篇景色优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简练隽永的笔墨,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全文篇幅短小,结构简洁,但却写得舒洒自如,曲折多姿,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一.大处着眼,细笔描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  相似文献   

8.
王东问:《与朱元思书》是怎样描写奇山异水的? 《与朱元思书》的二、三两节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那么,作者是怎样描绘奇山异水的呢? 在第2节,作者抓住了“异水”“清”、“急”的特点来描写。作者先写水之清澈的静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你看看,水是那么晶莹透彻,可以一眼望到底。连那倏忽来往的游鱼、累累细石,都看得清清楚楚。这里,作者用“缥碧”写江水之色。用“千丈”写江水之深,用“见底”写江水之清。用游鱼可数,衬江水之明净;用细石可见,衬江水之清澈。所以,前两句写出了富春江江  相似文献   

9.
《与朱元思书》是作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写景小品。全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具体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这一层用笔最多,是全写景的重点。第二层,触景生情,抒写感慨:“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世务,窥谷忘反。”寥寥几句,含蓄地传达出作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相似文献   

10.
倒序结构     
文章结构顺序固然要对应,但并不能排斥顺序不对应的结构,这正如记叙文可顺叙也可倒叙一样。这种顺序不对应的结构,笔者称为“倒序结构”,倒序结构在高中语文课文中不乏其例。 我们先看总分结构的文章。《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  相似文献   

11.
曹飞 《快乐阅读》2011,(25):140-141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春江上秋天美丽的景色,也许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把观赏到的领略富春江上的独特景色告诉朋友。  相似文献   

12.
齐、梁时代的文学作品,辞藻华丽,对仗工切,音韵铿锵,虽有一部分流于绮靡柔弱,但也有不少作品清新隽逸,脍炙人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便是比较突出的一篇。吴均(公元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擅长诗歌、散文,文体清拔,时人效之,号称“吴均体”。《与朱元思书》一文,篇幅短小,只有144字,却写出了浙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色山光、秀丽景色,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百读不厌。“风烟俱静,天山共色。”文章开始便给读  相似文献   

13.
《与朱元思书》一文,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一段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认真琢磨,这块“白璧”仍有“微瑕”,在于结构不照应。 正如课本“自读提示”所分析的:“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通过景物描绘,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既然“第一段……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那么第二段就应先紧承“奇山”二  相似文献   

14.
【我解读】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由于作者重在描述行旅所见,抒发自己的心志。所以它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对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以清词丽句来描绘美景。全文仅144个字,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江山秀丽雄奇、灵动多姿的奇异美景,读来令人欣然神往。  相似文献   

15.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写的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寥寥一百四十余字,就把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读者恍如游历在富春江上,置身于祖国江山多娇的奇山秀水之中,堪称写景范文.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此文属于典型的总分结构.文章第一段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富春江及两岸美景.  相似文献   

16.
正《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写的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寥寥一百四十余字,就把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读者恍如游历在富春江上,置身于祖国江山多娇的奇山秀水之中,堪称写景范文.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此文属于典型的总分结构.文章第一段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富春江及两岸美景.  相似文献   

17.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的一篇书信体游记散文。通篇不到一百五十字,却如泼墨般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浑宏而又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景,真所谓妙手出奇章! 吴均,字叔痒,南朝梁吴兴故鄣人。著有《齐春秋》、《文艺类聚》等书,除著书之外,他还善以骈体文写一些短小的书信,大抵是以写景见长,很是优美动人。《与朱元思书》就是他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记叙自己旅游富春江的书信。  相似文献   

18.
《与朱元思书》虽名为“书”,从内容上看则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记。全文144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美景,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全文三段。首段总说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之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概写天气的明洁、舟行的飘逸,从而点出游兴之浓烈。其所见者,一为“奇山”,一为“异水”,为下文的分别着墨提示了一个总纲。“风烟”二句,从大处着墨,写大自然之美景。风息烟散,天蓝山青,融为一体。这是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净”、“共”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明快…  相似文献   

19.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是从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中摘录的一段。作者描绘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既然是美文,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味美。这是教学的重点。更多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文字到景色,又由景色回到文字,从而进入意境,领会作者的志趣,这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吴均以文名世,名在山水散文,而多以书札的形式出之。而《与朱元思书》就是他的优秀代表作。我们读到的是《书》的节文,但就其描山绘水而言,它浑然独立,自成整体。全文仅寥寥一百四十二字,着墨不多,却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景色,概括了富春江的美景,写得有声有色,生动逼真,颇具清新俊逸的特色,使人读来悠然神往,宛如置身于那异水奇山之间,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全文共分三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