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内化,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理念。小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要实现范文语言的内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读书。语文课上,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是学生的基本活动;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内化,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呢?  相似文献   

2.
读书内化,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课上,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是学生的基本活动;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内化,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不断感悟所形成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而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又有赖于读书的纯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从支玉恒老师的《太阳》教例可以看出,他主要带领学生在多读、熟读的过程中领悟语言材料。读书可谓务期其熟,由熟而悟,由悟而化。概括地说,就是“读书内化”、“注重感悟”。张志公先生说:“写在文章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走的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言内化之路.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完美的言语"范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触摸、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要靠自己去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自己去悟,语文基础,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  相似文献   

5.
“用自己的口气说书上的话”是中央教科所对小学语学法指导实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摒弃了繁的分析,通过学生对课文反复地读练说,把不熟悉的书语言转变为熟悉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学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用丰富的书面语言丰富学生不丰富口头语言,使学生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从而达到理解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一、读是基础读是说的基础,只有把课文真正读熟、读好才能说好。此,教师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如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生仿读、教师或学生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读书…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本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地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自主,自由、自觉地发展,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要想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紧紧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充分挖掘文本的语言因素,多角度地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语言的建构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同生.  相似文献   

7.
"所谓复述课文,就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把课文放到口头上来说,使之如同出于己之口。"(张庆老师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熟悉了文章的语言,学到了一些新的词语,并使之由消极词汇开始向积极词汇转化,帮助学生吸收、储备和初步运用文章的语言,实现范文中语言的吸收与内化。  相似文献   

8.
王玉凤 《考试周刊》2014,(81):51-51
<正>儿童学习语言是在交际实践中对外部语言的逐步内化,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内化、积累语言,同时提高文化素养。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应从基础开始,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注重情趣,激发阅读的热情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书面阅读困难很多,所以起初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学生会失去读书的兴趣。教师要  相似文献   

9.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就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而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内化,运用就是“举一反三”,是读书内化的最后归宿。小学;敦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才能把积累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教材: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第14课 设计理念: 语言学习要重视积累,朗读是重要的形式,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本课教学借助色彩明亮的图片、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放声朗读,朗读词语、朗读句子,是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1.
1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一个人知识素质的优劣、知识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写作水平的高低.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所以教师一定注意学生书面语言的积累.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这是一种积累知识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越来越重要。同时高考范文是应试教育下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训练时快速提分的材料。对高考范文的复述是高中生对高考范文的形式以及内容的内化以及再创造的过程,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全面训练同时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这一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它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美的语言境界里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这一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它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美的语言境界里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善英 《海南教育》2014,(16):18-18
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境界:使学生会读能写。会读,指的是语言的朗读与感悟到位;能写,指的是基于语言积累及表达方法体验基础上能得心应手地行文。如何逐步达到使学生"会读能写"的课堂教学目标呢?笔者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认为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方式。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智慧地生成读写结合的教学载体,生成语言读悟、内化、运用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在练笔中内化,实现读与写在共振中互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教师接受,我以为"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使读停留在读通、读懂的表面层次上,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注重读的实效性.落实"读"要做到"三要",要有目的性、层次性,要有教师的指导,要积累并内化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试图通过仿写训练,教会学生写作思路和方法,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仿写教学内容进行衔接,通过参照范文,引领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内化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自信,提高语言思维逻辑与组织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怎样促进学生在语 言实践过程中将范文中的语言吸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呢?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如《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于老师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后,精心设计了“新型玻璃自述”的练习。学生通过这项练习将范文中的一些词、一些句、一些表达方法、一些修辞手段融合在自己的语言中,实现了范文语言的巧妙迁移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能否提高。语感是一种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要长期、多途径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0.
徐秀敏 《江西教育》2022,(11):76-77
让学生熟练运用英语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英语学习的过程即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和"读"达到输入语言的目的,再通过"说"和"写"来内化和重组输出的语言.本文重点探究如何进行语言的高效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