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要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讲解.课前,教师可准备好6个苹果,3个盘子(其它实物、图片也行).演示前要交代清楚,被分的数是6个苹果,要把这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个盘子放几个.演示时,教师先拿出3个苹果,每盘放1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建立正确的概念,才能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要使低年级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特点,正确而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有序的知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结论。如:教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首先就应当建立“平均分”这一基本概念。我们用电教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6个桃子和3只盘子。”提出要求:“把6个桃子分放在3只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同样多,该怎样分?接着演示分的过程:先从6个桃子里拿出3个,每盘放一个(6个桃子没有分完),再拿出3个,每盘又各放一个(刚好分完),结果每盘放2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四册第39页。 核学过程:(新课引人部分) 老师:猴妈妈要考考小猴.要4只小猴分桃子。(边讲边出示小猴) 老大讲:我要把10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老二讲:我要把10只桃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 老三讲:我要把10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 老四讲:我要把10只挑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一会儿老大、老二已经分好了,谁能猜出老大每个盘子放几只桃子?老二每个盘子里放几只挑子?你怎么知道的?(板书)10令2=5(只) 10 5一2(只) 猴妈妈看了老大、老二分的这么快夸奖他俩,这可急坏了老三和老四,急得直搔痒,谁能帮帮老三老四?…  相似文献   

4.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等分)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意义.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全过程,如(例1)出示6个桃和3个盘子,从6个桃中每次拿出1个,拿3次,分别给每个盘里放1个;又从剩下的3个中每次拿出1个,拿3次,分别给每个盘里再放1个.结果,6个桃分完了,每盘放的个数同样多,都是2个.其次,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像上面这种"平均  相似文献   

5.
在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课上,一个学生操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片段如下:投影7只梨、三个盘子。师:把7只梨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只?用小棒当梨,用圆形纸片当盘子,动手摆一下,看看每个盘子里放几只?生:拿出小棒(梨)和圆形纸片(盘子),准备分梨活动。师:注意,一个一个地往盘子里摆。生:按老师说的方法动手活动……结果,学生按老师说的方法分到最后,每人每个盘子里都放了两个,手里剩了一个没法分……不难看出,学生的这种操作结果达到了这位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但是,我认为这个活动的结果并不让我们满意,活动本身所蕴涵的更广的教…  相似文献   

6.
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实质上是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然而学生还不可能在理解除法的意义之前就掌握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因此,教学表内除法,首先要从“等分”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然后才能进行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怎样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等分除的意义呢?比较有效的手段是运用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的演示。因为借助生动的直观形象,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同实际事物间的联系较为直接、亲切,因而感知的效果较好。如在教小学数学第二册第79页例1时,可以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应该象书中的插图那样,先拿3个桃,在每个盘里放1个,再拿剩下的3个,又在每个盘里放1个,最后看看每个盘里有几个,还有没有分完。如果教师每次取2个分放在三个盘子里,显然,这样分从一开始就等于告诉了学生分的结果,而没有真正展现分的过程。因此,进行等分除的演示时,要注意演示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问:怎样区别“平均数”和“平均分”?答: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材中开始出现“平均分”:“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这里突出强调的,一是分的方法:因为要“平均分在3个盘里”,所以每次要从桃子的总数里面拿出3个,每盘放1个。M是分的结果:分到最后,每个盘里桃子的个数必须同样多。在这里,每个盘子里桃子的个数是实际存在的,把6个桃子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个盘里就有2个桃子。无论把什么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得到的每一份的数量都是实际存在的。而“平均数”,却有它不同的内涵。“平均数”是虚设的。如…  相似文献   

8.
<正>兔兔看到应用题不慌不忙,狗狗看到应用题就要冒汗--你瞧瞧,这是什么题目嘛! 3个篮子里共有27只桃子。如果从第一个篮子里拿出3只放到第二个篮子里,再从第二个篮子里拿出1只放到第三个篮子里,那么3个篮子里桃子同样多。3个篮子里原来各有几只桃子?  相似文献   

9.
统编小学数学第二册第79页例1利用两幅图来说明“平均分”这二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说明第一个图(左图)上是一位小朋友面前放着6个桃子和3个空盘子,接着告诉学生:这位小朋友要把6个桃子分别放在3个空  相似文献   

10.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个新的数,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知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把三个盘子摆在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讲桌上,按照学生的方位从左到右,第一个盘子里放两只杯子,第二个盘子里放一只杯子,第三个盘子里不放杯子),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每个盘子里放了几只杯子?……  相似文献   

11.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个新的数,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知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把三个盘子摆在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讲桌上,按照学生的方位从左到右,第一个盘子里放两只杯子,第二个盘子里放一只杯子,第三个盘子里不放杯子),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每个盘子里放了几只杯子?……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帮助学生弄懂题中的名词术语。一、直观演示法在低年级,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在讲解某些名词、术语时,常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演示,启发学生思考,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1.实物演示如教学“把6个桃平均分在2个盘里,每盘几个?”时,首先出示6个桃、2个盘子,然后问:“根据题目的要求,桃应该怎样分?”学生回答:“平均分。”又问:“什么叫平均分?”学生回答不确切。我就按题意演示一遍,让学生看到最后两个盘子里都分到3个桃子。再引导学生得出“平均分”就是“每份都同…  相似文献   

13.
师 :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段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故事。有一天 ,猪八戒听说花果山上的仙桃已熟透了 ,就急忙来到花果山上 ,想一饱口福。可是 ,孙悟空却不买他的账 ,硬要他能回答完几个问题才让他吃仙桃 ,急得猪八戒直叫快出题 ,快出题。只见孙悟空拿出一个盘子 ,盘子里有4个桃子 ,他叫猪八戒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2份 ,并说出每份的个数。猪八戒可高兴了 ,他说 ,这有什么难呀 ,每份2个桃子 ,说着就要上前拿桃子。可是孙悟空又要他把每一份的2个桃子再平均分成2份 ,并说出每份桃子的个数。猪八戒大叫那是…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在执教一节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分数》,讲桌上摆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4个桃子。老师问学生:"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怎么分呢?每只小猴分几个?这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谁能帮老师分一下?"顿时,每一个学生都高高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想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猴子画桃     
小猴子很喜欢画画,而且画得也很好,以前他的很多美术作品还得了不少奖呢!这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画一幅桃子的画。他回到家,拿出冰箱里仅有的三个桃子,摆在盘子里,开始照着画起来。谁不知道小猴是吃桃的能手呢!他刚拿起画笔,看着这些鲜红鲜红的桃子,越看越眼馋。于是他想:干脆我先吃一个,剩下两个不是照样可以画吗!想到这里,他拿起一个,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边吃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2只小猴,6筐桃子,每筐10个,和8个桃子)师:2只聪明的小猴来到花果山上合作摘了一些桃子。看图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6筐桃子,每筐有10个,筐外还有零散的8个桃子。2只小猴一共摘了68个桃子。  相似文献   

17.
小兔去野餐     
1小兔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野餐。2小狗从篮子里拿出一根肉骨头,说:“肉骨头,我爱吃。”3小兔从篮子里拿出一个萝卜,说:“萝卜,我爱吃。”4小猫从篮子里拿出一条鱼,说:鱼,我爱吃。”5小猴子从篮子里拿出一个桃子,说:“桃子,我爱吃。”6小兔和小伙伴们都吃饱了。它们在一起做游戏,真开心!小兔去野餐@刘启新 $萤火虫工作室  相似文献   

18.
本案例是人教版大纲教材《数学》第七册(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案例 一、在游戏中自主探索 [开课伊始,教师把学生分成每4~6人一组。桌子的中央放有4个苹果,4个盘子和一把小刀] 师:先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你们桌子上都有4个苹果,请你把它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学生很  相似文献   

19.
教《除法的初步认识》,如何使学生比较自然地弄清“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来龙去脉,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呢?我进行了以下尝试,效果颇佳。 第一步:打破程序,加强形象思维 开始上课,我不是先写课题,而是走上讲台在课桌上摆了三个实物道具——盘子,而后从提兜里拿出9个苹果,(引起兴趣),一边拿一边讲:“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分东西。把这9个苹果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必须放得一样多,谁知道怎样分?”  相似文献   

20.
板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特别是低段数学中的一些带有区分性的问题,显得更为直观,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如在区分减法和除法应用题时,教师仅用讲述和演示去区分,有时是不够的。如: 教师拿出8个糖,要分给两个小朋友。 1.一种分的方法是每次每人分一个,直到分完分止。 2.另一种分法是一个小朋友分3个,剩下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