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公恕<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十四卷是"就叶采<集解>参错杂折之";从明代成化至万历年间,叶采<集解>的传播,主要靠周公恕分类改编本及其衍生的版本系统.明代后期周公恕类次本的代表,为万历年间吴勉学校阅的刻本<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周公恕类次本产生了割裂、僵化、歪曲程朱思想的后果,其实它并非叶采<近思录集解>版本传播的"正途".  相似文献   

2.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3.
《涵芬楼烬馀书录》著录的张隽刻本《近思录》为“正德刊本”,实为明崇祯九年刊本.《贩书偶记续编》著录的李文炤集解《近思录》为“乾隆间四为堂刊”,当为雍正十二年四为堂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嘉庆十九年王鼎校刊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的著录不妥.江永《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刻本,《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清光绪八年应宝时特刊本”,有误.蔡模《续近思录》十四卷,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著录的书名、卷数皆误.  相似文献   

4.
寻霖 《图书馆》2012,(2):141-143
官书局刻书为清代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湖南官书局目前所知湖南、传忠、思贤三所,在清代刻书史上都有较大影响。但除思贤外,其余二局却少有人论述。  相似文献   

5.
官书局是清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官府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光时期金陵、淮南、浙江、崇文、江苏五大地方官书局联合刊刻《二十四史》是晚清官书局的重要出版活动,本文在揭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历史背景、刻书缘起、各局之间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版本特征及其成因,总结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麒 《图书馆杂志》2007,26(11):73-76
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印年代问题,学界历来存在争议.由于此本之传世印本多被书贾割去跋文及落款以冒充早期刻本,故清代藏书家多视其为元刻;近代傅增湘先生据字体及雕工风格,认定其为明刻;建国后发现该本有完整跋文,落款为"明嘉靖九年".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宗文堂本<艺文类聚>与现存最早之南宋本、与其关系最近之胡缵宗本比勘结果,发现不能仅据跋文落款,即断定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于嘉靖九年,其具体刊印年代仍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中亦发现宗文堂本<艺文类聚>所据之底本别有来历,或为一未知宋元旧刻.  相似文献   

7.
清陆钟辉将元陶宗仪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并为四卷,刻于乾隆八年(1743),有初、后印之别。江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用后印版重印。嘉庆初,鲍廷博据陆刻后印本影刻,校改18处,也有初、后印之分,后印本有补版和异文。晚清刻本多据鲍刻重刊,其中倪鸿本以鲍刻初印本为底本,扫叶山房本石印抄录倪鸿本,宣古愚本、王鹏运本和四川官书局本以鲍刻后印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8.
<中都四子集>本<管子补注>,是明万历七年(1579年)朱东光诸人翻刻明初刘绩<管子补注>而成.此本补充刘本脱漏文字,改正刘本因字形相近、因音同或音近、因涉上下文而产生的讹误;改正刘绩本的重复字词和其他讹误.但是亦有讹误,包括刘本有讹误,四子本亦误;或刘本不误,四子本误改者.四子本有补充刘绩本的句子,亦有漏刻.与刘绩本相较,四子本大量注释没有刊印.刘绩本、四子本有二十余条浙刻本没有的注解,可为解读<管子>和考查<管子>注释的传播源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浙江官书局作为清末五大书局之一,在出版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藏书楼成立浙江图书馆,从此浙江图书馆增加了刻书、印书的业务,开启了近代图书馆收藏与出版两大任务并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淮南书局始建于同治八年,是晚清较有影响的官书局之一,由两淮盐运使署管理,地位特殊。刻书60余种,以经部、史部为主,以扬州地方文献、扬州学者著述等为特色。曾国藩、方濬颐、洪汝奎、何绍基、莫友芝、莫绳孙等人对书局的建立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淮南书局可称清代扬州雕版刻书的最后辉煌,所刻书质量在晚清各局中应属上乘。本文首次全面探讨淮南书局创设的时代背景及其刻书活动与成就。  相似文献   

11.
引用多种史料,论述清同治、光绪间金陵、江苏、浙江、湖北、淮南等5所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始末,并就局本《二十四史》的校勘、版刻、学术价值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2.
浙江图书馆从它的前身浙江藏书楼算起,已有八十年历史了。中国古代藏书与刻书单位往往合而为一,浙江图书馆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它在1909年成立之初,就将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官书局成立于同治五年(1865年),当时与苏州、扬州、武昌、南京并称五大书局,因此浙江图书馆除了藏书以外,又增加了刻书与出版的业务。浙江图书馆的刻书业务,从1909年至1929年大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只有木刻业务。出版的书籍从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出版史上,清末各省官书局的出版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在同治中短短数年时间内,各地方政府纷纷组织人员,设局刊书,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仅在清朝绝无仅有,在地方官刻的历史上也无先例。那么,官书局为什么会在几乎同一时间内迅速崛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呢?对此,《清史稿·艺文》记载:“曾国藩倡设金陵、苏州、扬州、杭州、武昌官书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地方官书局系统出现于同治中兴的"右文政策"格局中.身为中国近代传统刻书体系中的一抹余晖,官书局沾染的官方意识形态于其编印、发行活动中呈现充分,并据此跨越了清季末期至民国初期两段时间.辛亥鼎革后,它们未必不曾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过认知重组,试图进行过版角色的转变,参与民国出版产业的竞争纠葛.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以湖北官书局为例,从具体细节对晚清官书局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清代末年,针对云南缺少儒家经史典籍的状况,云南把清代中叶设立于昆明的"云南书局"改称为"云南官书局"。本文拟对云南官书局成立的背景、沿革、所刊书籍及其特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群经音辨>刻本中,康熙张士俊<泽存堂五种>本是一个代表,在该书的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为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陆心源到张元济皆表扬宋本,批评泽存堂本改易原本、脱误甚多.通过考察张氏刻书的缘起和经过,并以此本与<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南宋汀州本相比勘,发现该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在某些方面确能补汀州本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张思温(公元1913-1997年)临夏人,幼承受其父张质生的熏陶教育,潜心文史,后又拜北京、兰州等地学苑耆宿为师,打下了坚实的文史功底.中年时代曾为诗友编成<寓尘诗存>和<逸园诗稿>,又为甘肃名画家范振绪先生编成<范禹勤先生残稿>;为其父编成<退思堂诗稿>;晚年终于形成含有近两千首诗词的自己的诗歌总汇--<张思温诗选>(1994年4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崇文书局是清末五大官书局之一。本文对其设局始末、刻书内容、特点与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评与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读叶德辉<书林清话>,其中有一篇<总论刻书之益>,列举了古往今来许多蔚为美谈的刻书大家,这些刻书家因刻书之业,或滋福子孙,或嘉备后人,或留名后世,即叶氏所谓刻书之益者.  相似文献   

20.
《书底挂号》是上海书业公所1906年春成立后,根据同年制定的书业公所章程,各书局将各自的书底“报明公所登册”而形成的类似今日版权登记之类的簿册。根据上海市档案馆现存书业公所《书底挂号》,有57家书局在书业公所登记了自己的书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出版市场的一些情况。下表根据《书底挂号》中各书局登记的书目略加分类而编制:新旧学书籍数量对比一览表(见右表)将其汇总,大致有如下表:不难看出,当时出版物中传统书籍占了绝大部分。它们中有经学史学书籍,如纬文阁的《十三经注疏》、《朱子近思录》,广明书局的《四五经新义》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