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芸 《中国教师》2010,(Z1):327-327
<正>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臻境乃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语文教育臻境,指的是语文教育中,通过最佳化的方式,获得最佳化的效果,形成最佳化的境界,可以而且应该从"教"、"学"、"教与学"趋之达成。教之臻境,乃"不教之教"之境;学之臻境,乃"学而时习"之境;教与学之臻境,乃"教学相长"之境。  相似文献   

3.
崔峦老师提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使之进入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还得从实而来。  相似文献   

4.
正回顾多年来的教学历程,我认为,语文教学需要历经如下"三境界":一、第一种境界:体现语文课之"三特点"语文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语文教学必然要体现语文的本色、体现其学科特点,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初境界。第一,以"读"为重,体现学科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强调让学生"多读",在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欣赏并提介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构建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人把语文教学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此,语文的难教就可见一斑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必须上学生喜欢的课。作为一个新型的语文教师,怎样上?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在教学中师生应互为主体。旨在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1、在教学中应注重四个环节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在教语文的同时,要把学生学习的视角引向课外,引向其它学科,要有"一切皆可为语文所用"的学习意识,即"泛学"。同时,教师教课本中的范文,却要力求其"精":所教内容要精、教学步骤要精、采用方法要精。要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标准去衡量,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语言、文字表面,把语文课上成写字课、组词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标准答案"的误区,给学生以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得语文学习之妙,深感语文学习之趣,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9.
丁钰丽 《考试周刊》2011,(42):60-60
所谓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是以教的境界为起点,以学生学的境界为结果的过程。而语文课堂教学"活"的境界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以黄玉峰老师《老王》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的两层含义:一是文本解读中的"自觉"——具体做法有:读出文本的应有之义;读出教师自我,"把自己放进去","把时代放进去";以细读的方法,读出文本的深意。二是教学活动实施中的"自觉"——自觉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自觉遵循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科学处理课堂上教师讲多讲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因为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目前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名目繁多,甚至有不少鱼目混珠、华而不实的新花样。小学语文专家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的发言中曾提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如何将如此繁杂的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使其真正做到简单化、朴实化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  相似文献   

12.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要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凡事都有境界之分,为人、为事、为学问均不例外.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晓琳 《语文天地》2012,(22):27-2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教学实现乐学境界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实现。有人理解乐  相似文献   

15.
教学境界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所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有境界的教学自成高格.施教者应追求的教学境界:(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教之境与无教之境两相宜;(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3)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漱起创造性之灵光;(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审美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小学语文界传出一片呼声——倡简,即语文教学要简单些,不要太繁、太复杂。崔峦曾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的境界有语象境界、物象境界、情象境界、意象境界和心象境界之分,多年来,语文学习的探讨与实践一直停留在语言形式的层面,静态的语言分析代替了动态的言语感受。我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停留在力学的阶段,如果能在透彻地研究语文学习境界的基础上,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块基石,把拓展它作为核心任务,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状况很可能改观。  相似文献   

18.
朱雪松 《语文天地》2012,(18):63-64
于漪老师曾经说:"在学校里顶难顶难的事就是上课。"语文课堂教学究竟难在哪里?难在境界。若要追求课堂教学境界,课堂教学就是难之又难的事。一堂课,如果有"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有教师工整的板书,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课堂语言和大方的教学仪态,已经算是规范的语文课,但若没有精神浸润,那还算不得是好的语文课。真正有境界的语文课,应该如同于漪老师所说,将语文教到学生的心里,把文章刻在学生的脑子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提升军校教员的职业境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军校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军校教员要坚持以自身发展为需要,注重加强本体性知识积累,加强条件性知识探索,加强实践性知识积累,真正实现"能教→会教→愿教"的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师者之境界     
教师是对社会上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称呼。不称从事教的人为教者或教民,而在教后面置“师”字称为“教师”,以与普通的“人”或“民”区分开,是整个社会对教者特意的、专属的尊称。“师道尊严”与“王道尊严”和“父道尊严”并列为三大尊严,而“师道尊严”的产生并不具有先天的社会条件,而是建立在“师者”具有知识丰富、精神高贵、智慧宽广深厚和风范优雅适度的前提下。同样作为师者,存在着教学能力上的层次之分,由低到高可以形象地划分为东西境界、房子境界、院子境界、田野境界、正反境界等五个层次。师者应该在做人、认识、教育三方面提高自己,以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尽量地上升到高层次的境界,以对得起“师”的尊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