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敦煌壁画中舞出的敦煌舞蹈,不仅为中国古典舞蹈增添了色彩,同时也获得了了世界舞蹈界的认可和空前的好评。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敦煌舞蹈无论在形态还是律动方面都别有一番韵味,本文将具体讨论舞蹈美学视角下敦煌舞蹈形态的风格特色以及中国古典文化对敦煌舞蹈意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的众多宝库中,我国古典舞蹈也是非常耀眼的,我国古典舞蹈艺术源流长,其对中国现代舞蹈甚至是世界舞蹈都有着推动的作用.其艺术形式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加上戏曲、武术等多种艺术精粹形成的.本文从中国古典舞蹈的概念出发,进而来研究其艺术特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加强对古典舞蹈的认识以及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舞蹈"是而是指建国初期,由舞蹈艺术家们创立的一种舞蹈流派,在欧阳予倩等老一辈中国舞蹈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舞蹈传统的元素,将古典艺术作为一种专项舞蹈领域进行发展和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总结和完善,中国古典舞蹈有效地吸收了戏曲舞蹈元素、民间舞蹈元素、武术动作基本功的元素,以及芭蕾舞的动作元素,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舞蹈作为一门极具传统文化,是融合传统精髓、融汇现当代舞蹈优势的集合性表现。以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作为整个舞蹈的审美导向,进而将戏曲、巫术等多种文化精髓有效的融合起来,并且借助于西方古典芭蕾的艺术表演因素,进而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舞蹈体系。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对古典舞当中的基本功进行训练,并且将其有效的融入到中国古典舞蹈的演绎过程当中,这种特殊的训练体系会逐渐从旋转、控制、跳跃以及翻身这四个不同方面更有效的对古典舞予以训练。因此,本文以中国古典舞蹈基本功的组合训练作为研究对象,为促进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芃 《教师》2014,(17):122-12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对西方现代舞的观念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借鉴,并由此进一步对中国古典舞借鉴西方现代舞的利弊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使西方现代舞中的精华能够真正被中国古典舞蹈消化和吸收,从而促进中国古典舞蹈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气”贯穿于中国古典舞形体运动和情感表现的始末。古典舞的“气”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内容,它是身体之本,是生命之源,是宇宙万物的内在的、不易被外化的又不可缺少的细微之“核”。它倾注于特殊的形体运动中,形成一种或清丽典雅或神情达劲的韵律美。正是中国古典舞对“气”的这种特殊讲求,使得它区别于西方舞蹈和其他东方舞蹈,从而形成中国古典舞蹈独特的美学特征之核心——“气韵”。这一特征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基石,对中国古典舞蹈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芦荻 《华章》2012,(33)
中国舞蹈以肢体言语为媒介,注重抒发内在情感,是中华民族抒情文艺的重要组部分.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范畴.它是华夏抒情文艺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本文以意境理论的成熟形态——王国维的意境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舞蹈,从而探求中国舞蹈的古典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舞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倬 《成才之路》2009,(22):63-64
文章主要阐述了古典舞训练体系如何定位的问题。紧紧围绕“结合课”所带采了负面问题,进行论述。总结出西方芭蕾和中国古典舞是两种不同的舞蹈文化,其舞蹈的审美也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将中国戏曲与西方芭蕾的“结合课”,是中国古典舞被西化的产物。这种结合如处理不当,就会失去中国古典舞蹈艺术鲜明的艺术特征,成为不伦不类的艺术,古典舞蹈原有的神与魂将逐渐被人遗忘,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舞蹈文化及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舞蹈文化的迷失和"被全球化"的种种迹象,中国舞蹈也应该有一个文化自醒和发现。保护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内质就是中国舞蹈之境界与价值体现,中国舞蹈作品与舞蹈家国际间的交流引领中国舞蹈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以及运用现代化的舞蹈传媒中介来推广中国舞蹈并改变她对世界的影响,不失为发展中国舞蹈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组成了中国古典舞,是艺术院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典舞蹈的发展过程当中,教学承担着传承的历史伟任,延续了古典舞曲的同时也将这一优秀的文化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11.
婆罗多舞蹈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品,享誉世界.印度古典舞蹈非常重视用手和眼神的表达.婆罗多代表情绪、音乐、节拍、动作,因而可清楚了解婆罗多舞蹈的元素是结合情绪、音乐和节拍组合的舞蹈艺术,因此婆罗多舞蹈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舞蕴含浓厚传统文化,表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追求,在吸取传统舞蹈文化底蕴同时,还吸取中国戏曲舞蹈文化精华,同时融入了时代审美特点和审美价值,和其他舞种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中国古典舞蹈学习中,"身韵"训练尤为重要,它推动着古典舞形式统一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武术、舞蹈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渊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本文作者通过对比武术剑术套路与中国古典舞剑舞在节奏上的异同,从两者的共性与本体区别进行阐述.有助于中国古典舞剑舞从传统艺术门类中借鉴剑之舞蹈的艺术表现方式.为中国古典舞剑舞寻求更具生发性的动作语汇和表现形式,带动和促进剑舞舞台创作领域的发展。最终让古典剑舞这一独具审美文化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一个独特的类别,中国古典舞是通过对民族舞蹈的提炼、加工、整理而创造出来的,并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检验——修改——检验——再修改而逐渐流传下来的具有古典风味的舞蹈.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介绍,从而分析了我国古典舞身韵课程训练中民族民间舞蹈审美观念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基训(舞蹈基本功训练)作为舞蹈的基础课程,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表演技巧,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训练课,基训是围绕着剧目表演的需要而进行的.中国舞现有的基训体系是:芭蕾加古典(芭蕾基训和古典基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历史数千载,许多曾辉煌一时的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已销声匿迹———较早黄帝的《云门》、尧帝的《大章》、商汤帝的《大镬》,直至始于两宋盛于元朝的元曲和杂剧……只留下白居易“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的诗句扰人心志。这是一个遗憾的现实。古典舞蹈的魅力是亘古不变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舞蹈事业、舞蹈队伍迅速发展,并开始走向剧场艺术。1950年,在北京我国组建了第一支舞蹈团。根据欧阳予倩先生关于中国的舞蹈演员应该学习戏曲中的舞蹈片段和基本功,认为中国的古典舞蹈需要从戏曲中脱胎出来的倡议,我们开始从戏曲中保…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物。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最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而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界前辈在50年代研究总结创新出的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学派,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舞种。既然戏曲中蕴含着舞蹈,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戏曲,那么,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对于舞蹈教学而言,实质是舞蹈动作示范和精确语言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但相较而言,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实质把握。因此,不同舞种在教学中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就被舞蹈界予以高度关注。故而本文就是紧紧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语言特点及其运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舞蹈的本体特质与人类的关系,在5000年文明中孕育的中国舞蹈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敦煌舞蹈具有的审美特征和舞蹈语汇以及它的出现对中国古典舞蹈语汇所产生的影响.舞蹈艺术的发展符合其自身的规律性,作为舞者的我们应关注"历时性"文献追溯与"共时性"考察的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发扬"以人传舞"与"以事传人"的辨证性,以利于舞史研究的信度与鲜活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喜爱越来越浓厚。中国古典舞蹈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武术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受到大众的追捧,在此背景下,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对舞蹈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从古典教学模式发展的几个阶段出发,引出对古典舞教学模式的思考与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