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日之世界,除了“和平崛起”,后发展的大国不可能靠“非和平”的方式而崛起。因此,中国的崛起也只能是和平的。当然应该看到,制约中国“和平崛起”的困难是不少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思想。“和平崛起”思想的提出,是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客观要求,是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即将崩溃论”的回应。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核心;稳定是“和平崛起”的前提;机遇是“和平崛起”的条件;创新是“和平崛起”的根本。“和平崛起”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平崛起”理论包含三层意蕴:“崛起”显示了一种历史发展的隐然期待;对“崛起”的“和平”限定则来自于对中国历史文明交往的回顾与总结;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和平崛起”理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工作的圭臬。“和平崛起”理论的提法本身,就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在文化心理上从委屈到平和、从羞怯到自信、从被动到主动三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4.
“和平崛起”和“韬光养晦”是一脉相承的外交体系,“韬光养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前奏和根基,和平崛起是“韬光养晦”基础上的厚积薄发,是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发扬光大。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力基础,绘制了中国崛起的和平模式.构建了和平条件下中国崛起的外交框架。  相似文献   

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的视角简要论析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动力,中国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要求,进而阐明了邓小平同志开辟的、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崛起既是中国之诺,也是亚洲之幸和人类之福;提出了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来推进和加快中国和平崛起的四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和平是当代世界一大主题的理论,是我国制定内外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将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我国国际斗争的主要方向;和平共处原则的流畅发挥,不仅妥善处理了一系列棘手的国际问题,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找到了一条更加切实可行的道路;邓小平虽不曾明确提出过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但我们可以从邓小平的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发现“和平崛起”理论的真谛,他是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最早倡导者。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国内和国际的政界和学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讨论非常热烈。本文首先对“和平崛起”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辨析,认为“和平崛起”意味着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崛起的目的。其次,笔者分别分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最后,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通过对客观国际环境和中国主观意图的分析,笔者认为,和平崛起是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也必将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8.
去年底,中央领导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这一立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专家学者则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什么是中国和平崛起?如何崛起?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9.
和平崛起     
《神州学人》2004,(6):5-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4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样说。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重头戏”之一,“中国和平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圆桌会议隆重进行,就“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社会意味着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PeacefulRise”(和平崛起)这个由中国人创造的英文词汇,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政界智囊…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是: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迈向世界大国行列是几代中国人的崇高理想,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这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大国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平崛起战略”必将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思想,是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在继承、坚持我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时代创新的理论结果。但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征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和挑战,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符合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共同道路和目标,实现现代化的提法容易被各国理解和接受,而“崛起”即使是“和平崛起”的提法也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疑虑。  相似文献   

14.
“和平崛起”是中国新时期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全球化及其高速发展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坚实外部基础和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和平崛起”重要思想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新概括,是对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新规定,是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目前中国所拥有的坚实的物质力量、强大的精神支柱、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广阔的战略空间为“和平崛起”奠定了宏阔和雄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崛起,这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梦寐以求的。中国在21世纪和平崛起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国之梦的过程,也是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汪超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6,21(3):96-99
朱熹词学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是南宋时期的特定产物。朱熹关注词体缘起,针对词的起源问题,提出“泛声”的假说。承袭苏轼“以诗为词”,朱熹以为词应具有“奋然灭寇”的社会功能。在词的审美追求上,受词坛复雅之风的影响,朱熹确立了“雅正”的词学标准,推崇和平粹美的审美理想,成为南宋复雅之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比较中国与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和平崛起为契入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深层次动因既在于新的领导集体对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诠释与灵活运用。也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赖以建构的国家身份以及“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理念做出的自觉选择,是典型的内生主动式战略,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产生的内在机理及由此衍生的特定属性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和平崛起不是当今主导文化及其对应秩序中内含的论题,而是对它的超越。其本质不是单纯的民族崛起,而是“中华”的复兴;不是霸权的崛起,而是和平力量的崛起。和平崛起是中华复兴的内在逻辑,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