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低段语文课堂"举手"现状举手作为课堂行为,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课堂现象。举手不仅可以检测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它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课堂上,低段学生举手的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学...  相似文献   

2.
全县教学大比武在我校举行,我们和县教研员李成斌老师坐在一男生旁边听课。该男生也许看到李老师是教育局来的,课堂表现很活跃,老师每次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话音一落他就举起了手,然而每次老师都没有叫他。随着老师提问的延续,他的举手越来越缓慢,到了课堂后期老师再要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他不仅不再举手,反而用笔在纸上写了"看轻人"三个字。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关注这位男生,这次老师反而点名要他回答问题,他  相似文献   

3.
庄美秀 《中国教师》2009,(Z1):421-422
<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或是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或是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在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曾有幸在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上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徐老师提出让学生"慢举30秒,你的回答更精彩",这种对课堂上学生发言习惯的培养让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平时课堂上学生的种种发言现象。有时老师的问题刚刚出示,就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了,可是叫他站起来说却愣半天,根本没想好问题就举手了;有些学生脑子里知道原因,可是要他回答却怎么也表达不清楚,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惯例体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包天仁教授说过: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出事"。他认为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能大胆质疑,形成矛盾冲突,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一、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惯例体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包天仁教授说过: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出事"。他认为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能大胆质疑,形成矛盾冲突,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从"举手"现象中得到的启示现象一:到低年级去听课,几乎每个班的学生都"训练有素",他们举手的姿势整齐划一,都是左手放平,右手肘关节落在桌面上,右手臂垂直于桌面。我当时除了佩服老师们的训练成效,还在想:这些孩子好像"机器人"啊!现象二:要上公开课了,我们生怕学生不举手而"冷场",于是我们就在课前和学生"约法三章":整堂课都积极举手的同学可以免做一样作业,一次都不举手的同学多写1篇日记。一般只要"依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有疑问、有想法都可以通过举手进行。"举手"这一种学习形式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可是,从小学高年级起,或者说进入初中以后,我们的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往往是老师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室里一片沉寂。  相似文献   

8.
倪敏 《西藏教育》2013,(8):18-19
经常听观摩课,发现有一种现象:老师课堂教学语言说得快、教学环节过渡快、预设生成进行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如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举手回答,有时甚至根本不等学生举手就指名回答。笔者  相似文献   

9.
"我多么希望,在课堂上能看见你举起那自信的手,老师期待着……"这是我的学生素质报告册上班主任王老师写的一句评语,就是这句话激励了我,给了我自信,使我上课敢于举手发  相似文献   

10.
病症描述: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他只想着自己发言,别的同学在发言,他还在"嗯嗯嗯、我我我"地举手,结果轮到他发言时,他还在重复别人的答案;也有的人,自己发完言,就万事大吉了,再也不去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还有随大流者,举着手心却不知神游到何处了,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一概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1.
"违法"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一个"法规",可一些老师(包括我在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在有意无意地做着"违法"的事情.最为普遍的有以下两种现象:"揠苗助长"--把低段的孩子当高段的孩子教;"矮壮素"--把高段的学生当低段的学生教.下面,我就结合一个词语教学的案例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以引发老师们对教学目标中能级水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姚晋婷 《陕西教育》2009,(12):53-53
学生进入初中,总会出现与小学不同的心理差异和行为表现。如:在小学,课堂上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进入初中,学生却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只能由老师“点兵”。这种学生不举手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理解意愿,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课堂学生不举手,老师该咋办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宝。"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就犹如赠人以言,那么如何让它重如珠宝呢?要提高课堂评价效果,先让我们看看下面两个案例。案例一:在教学《珍爱生命》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以实际行动来珍爱生命?"同学们思考着,无人举手。这时,性格内向、成绩后进、从不主动举手的A同学破天荒地举手了。很是诧异的老师居然脱口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中队里有个成缋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可当老师真的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却常常回答不上来。当中队辅导员跟他谈话时,他说:"因为有些同学总笑话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不服气,所以才抢着举手,想让大家知道我不笨。"于是,中队辅导员便与他订了一个秘密协议:"以后老师课堂提问时,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在课堂上,这个同学再也没有出现过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15.
现象一: 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考应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离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老师的一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学辅资料上找一找,找到后就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学形式就完成了。课堂上学生尚如此,可想而  相似文献   

17.
初一时,老师提问,有90%的同学举手,有一半的同学能主动发言;初二时,老师提问,有60%左右的同学举手,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能主动发言;初三时,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寥寥无几,每节课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或做笔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不仅让教师感到累,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培养出的多是"高分低能型"的人才。现在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给当代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培养,重在教育,而教育的主阵地又在课堂,即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象一: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很容易被忽视。殊不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说得好,自然愿听、肯想、会做。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尤其是低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以后冷场的现象。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20.
听了一些教师执教的低段语文课,引起了我对当前小学语文低段写字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教师们往往在课文内容教学上花了大量时间,而且上得很流畅,学生们举手也相当活跃。可就在下课前五分钟,老师安排的却是开心写字时间。理论上说,五分钟写两个字时间绰绰有余。可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