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原因喜欢上秦老师的。每到星期四,我的心情都会变得格外好。我会在爸爸喊我之前就起床,狼吞虎咽地吃早餐,并且听凭妈妈唠叨,绝不还嘴,时不时还会给她一个甜蜜的笑脸,让她心里特别地不踏实。我一定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从书包里掏出一块干  相似文献   

2.
青团     
那必是一个雨天,外婆在河对岸呼唤我的母亲划船过去,她的手里是一只精致的竹篮。这条河,正是隔岸渔歌的宽度,河面平静。母亲的篙在岸边一点,水中一拨,船便到了对岸。我坐在船头,像只小小的鸭子。外婆的篮子里放的是青团。青团的绿色是让人一见就会爱上的,以至于一往情深。这种绿色,是  相似文献   

3.
捣臼声声     
吴建 《师道》2002,(11):61
一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臼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舂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饭母亲如果没有针线活儿做了,她就会从柜里舀出一畚箕稻谷倒进屋角的石臼里,再搬出粗粗的舂棒,然后坐在矮凳上舂起谷来。此时,坐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的我便会停下笔,凝视着母亲:她才三十出头,却颧骨突出眼角布满了鱼尾纹。在灯光的映照下,板壁上母亲的身影显得特别瘦长,像一根挂在藤上的丝瓜。她双手紧握着舂棒,一上一下费力地舂着有时还…  相似文献   

4.
迟到的爱     
我曾为有她的存在而感到羞愧和恼恨.曾经的我几乎从没有爱过她——我的母亲. 每次她来学校看我,我总是与她隔着一段距离站着,她也许注意到了这点,也许没有,却总是笑着将手中装满零食的塑料袋递给我,我也总是面无表情地接过,然后任凭她在我跟前说着“好好学习,保重身体”.临走时,她还会从皮夹里拿出10元钱递给我.我没有送她,连目送也没有.我立刻转身回到教室,拿出一包饼干分给一拥而上的伙伴.这时,老对手过来挖苦我:“喂,你妈怎么那么矮啊!还没我高呢!你最好每天求菩萨,让你以后别像你妈那样,成了个矮——冬——瓜!”周围一片哄笑.我铁青着脸,一记眼刀甩了过去.她却撇撇嘴,得意地走了.那一刻,我恨她,因为她,我的骄傲被人踩在脚下.  相似文献   

5.
孩提时代,我曾挨过父母三巴掌。这三巴掌,是那个时代缺衣少食的印记。我5岁那年,一天,母亲挎着,竹篮上街去卖鸡蛋,我吵嚷着也要去。母亲拗不过幼小的我,就牵着我的手出门了。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地走着。看到母亲挎篮走路的姿势很美,我又嚷着要母亲把竹篮给我提。母亲先是不让,后来禁不住我一再恳求,便把竹篮交给我,并一再嘱咐我要当心,千万不能把篮里的鸡蛋碰坏了。我答应着接过竹篮小心翼翼地走。  相似文献   

6.
一粒种子被我托在掌心也许你认为它太小太小可她竟是春天的母亲 ∥。 “≯。也许你难以相信 。春的胎儿会在种子里藏身那么,请你弯下腰身静静地倾听。你会清晰地听至』春獭音。 、。 。。F|警I#鼍illij|请不要为这小小的母亲担心大地的产床绵软而又湿润她会躺在那儿静静地分娩一个绿衣婴儿就这样』11削t肖地降临也许外面的世界凛冽寒冷也许未来还有电击雷轰、风吹雨浸 ;§弩,可她不』lI白,会一个劲地向上蹿着个儿 #她要为大地织—片浓密的绿荫一粒小/J\的种子也许渺小 *jji可她却有母亲宏大的胸襟一粒小小的种圣弛许无足轻重 . t ÷攀。强…  相似文献   

7.
正星期一上午大课间,吴佳颖神秘地朝我走来,压低声音,悄悄地对我说:"我给你一样东西,千万不要告诉老师!"我点了点头。我跟着吴佳颖来到她的座位上,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吴佳颖左右张望,见没有同学注意她,就赶紧将左手伸进口袋,口袋里发出一阵轻微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会不会是一张贴纸呢?她从口袋里拿出一样东西,拳头握得紧紧的,直接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双手往自己口袋里一插,当作什么事儿也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鞋     
记忆中一直保留着一个场景:在四壁布满尘灰的老屋子里,一盏煤油灯闪闪烁烁,紫色的光焰就像迷蒙的星星。母亲坐在灯边,一手握着鞋底,一手拿着针锥,把细细的麻绳扽得哧啦哧啦响。父亲默默地抽那永远也抽不完的旱烟,偶尔咳嗽一声,提醒母亲时间不早了。家里养着一只大灰猫,猫就睡在母亲的腿弯里,香香甜甜地打着呼噜,母亲一边抚摸猫的耳朵,一边朝父亲抱歉地笑笑:“又叫你熬夜了,唉,这双鞋还差几针呢。”事实上,那个破旧的竹篮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鞋帮和鞋底,对母亲来说,她一辈子也走不完那“几  相似文献   

9.
正我还在读书的时候,章子怡正如日中天,《我的父亲母亲》是我经常回顾的电影,就为了不停品味她有多么好看。一袭大红袄,两扎麻花辫,"微微一笑很倾城"这七个字,只有用在章子怡的身上,才恰如其分。那个时候,礼仪形象选修课的老师会把章子怡的照片放在教室的投影仪上,为学生们解读什么才是好看的五官。从一开始,章子怡给我的感觉就是——她的身体里藏着一个春天。即使万物被霜雪覆盖,她也能  相似文献   

10.
天凉好个秋     
女孩挎着书包,双手插在裤兜,惬意地走在这个满是灿烂阳光的校园里。这是个周日,早早地来自习教室看会书,应该不会愧对青春吧,呵呵,女孩这么想着,不知不觉又来到那个她喜欢的教室。教室不大,窗外有一棵好大的树,隐隐地遮住窗户,却挡不住窗外的灿烂。她喜欢阳光穿过树梢斜照在脸上的感觉,也喜欢看阳光躲在树梢里变成流水般的晶莹。每次别人问她为什么总看窗外时她都一笑了之,那种久违的感觉她岂敢轻易说出,她怕说出来就会永远地失去。那种感觉她努力珍藏着,爱护着。那也是一个秋日的早晨,她高三,在语文课上昏昏欲睡,全然不管老师出的有关于想…  相似文献   

11.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这是我和母亲都很喜欢的一首儿歌。母亲说,希望我就像小船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说,愿妈妈不再像离岸的船一样漂泊。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我两岁半的时候,她带我从青山绿水的家乡来到了这个繁华的城市,从此,为了我、为了家,她开始了她的旅程、她的漂泊……  相似文献   

12.
听大人们说,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为什么都要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呢?也许是人都不喜来到这个世界上吧!可是上帝却给了我们一个使命,这使命就是让我们来创造“快乐”。妈妈告诉我,我也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双手握着,就好像手里捏着一只用来装快乐的篮子。我的第一声啼哭,给我的家人带来了快乐。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哭泣。当我考了好成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在我的篮子里也多了一份快乐;当我做了错事,妈妈就会责备我,我会伤心地哭泣,我的篮子里也会少一份快乐。所以,我努力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我要尽我…  相似文献   

13.
朴素的母爱     
<正>当父母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银川,母亲第一时间把她亲手做的鞋垫拿出来向我展示的时候,我因为急着安顿他们早早休息,没有多看一眼她的作品,还顺口说了一句现在没人用鞋垫了,即使要用,也到处都能买到。等我有空和父母坐下来拉家常时,父亲告诉我,在来看望我们之前的很多个夜晚,母亲一直在熬夜做鞋垫:母亲说,她闲着心慌,想到等我的孩子结婚时她也许什么都做不成了,不如趁现在眼睛还好使,就先替他备下几双鞋垫。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手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十年的时间里,我忘却了许多许多事情,惟有对母亲的记忆依然是那么清晰,尤其是母亲的那双手,在我的脑海里鲜活得就像昨天刚刚握过似的。小时候,我最喜欢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让她用手臂环抱着我。灯光下,我常常抚弄着母亲的手,跟她东拉西扯地聊天,又安逸又惬意。母亲的手很温暖也很粗糙,而且经常带着各种颜色,我总能从手的外观上判断出她当天干了些什么活儿。记得那时候,母亲隔不了多少日子就要染一次衣服,她把穿得很旧的或是补丁颜色差别较大的衣物放在一个大锅里用“袋色”煮染上颜色,用得最多的颜色是黑色、蓝色和枣…  相似文献   

15.
同桌的你     
每当听到《同桌的你》,我的思绪就会飘远,回想起那多愁善感的年华。17岁那年,我从农村来到城里上高中。当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鞋,跨进教室的一瞬间,几个女生就指着我,哄的一声笑了。  相似文献   

16.
七颗安定     
汤馨敏 《音乐世界》2008,(3):158-158
他第一次见她,就知道她失眠得厉害。脸色苍白,神情疲惫,这是失眠的主要特征。所以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也许你需要安定。"他用了"也许",是因为他见过很多矫揉造作的女孩,明知道自己有病还不肯承认。他不能判断她会不会是其中的一个。她不假思索地说:"是的,我需要。"语气干脆得让他吃惊。她已经从他露出的双手知道他是个外科医生,那双手白皙、修长、灵巧,典型的外科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她讲课的时候就给我一个小板凳,让我坐在教室后面的墙边安静地玩,等她下课的时候再带我回家。那时我5岁。不久,她发现我非常好奇地听她讲课,手里玩的东西早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于是,妈妈在教室的最前排加了一个小座位,决定把我算做她班里最小的一个学生。从此,我就开始正式上学了。母亲因此成了我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新奇的。家里吃鱼的时候我最高兴,因为母亲总是把气充得胀鼓鼓的鱼鳔给我,让我放到水盆里玩。新鲜的鱼鳔浮在水面上,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就像童话故事里小人国的大帆船。玩够了,我把…  相似文献   

18.
一位母亲领着6岁的儿子来到一所小学,她被校园里那种热烈、活泼、生动而充满激情的环境所感染。母亲找到了班主任,给孩子报了名,并将孩子带到了老师指定的座位。就在她走出教室的一刹那,一下子握住了班主任的手,满怀激情地说:“老师,全靠你了,把  相似文献   

19.
写给母亲     
我的母亲,一个平凡而又平凡的农村妇女。她的出生地却是一个令她至今都魂牵梦绕的地方——上海。我的外公是解放前一个比较有资产的工业主,解放后举家被下放到浙北的一个小小的农村——花浦。那时母亲才9岁,来到农村之后,她不再上学,不再是富家千金,她的劳苦生活也从此拉开了序幕。小时候,我们一家四口窝在一间楼房四分之一的地方。小屋里没有锅台,没有灶。父亲在分家的时候,用砖和黄泥搭了一个小小的灶台,母亲就在那里生火给我们姐弟做饭,而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年轻时候的母亲是俊俏美丽的,梳着油亮的长辫,眼睛大而黑亮…  相似文献   

20.
女儿是长在母亲心头的一枝花。母亲用血肉之躯来孕育她,用生命之泉来浇灌她。为了这棵女儿花,母亲会疲惫,会憔悴,但是当女儿一天天地长大,母亲会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踏实,收藏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将是母亲一生最美好的回忆……记得女儿不到一周岁时,我们一家从集体宿舍搬到了自己的新家,这时女儿刚刚学会走路。当女儿明白以后我们要在这座漂亮的新房子里生活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在我不注意时,用碳棒在客厅的白墙上涂了许多圈圈。由于不会说话,女儿拽着我来到客厅,将她的“杰作”指给我看,满脸等待夸奖的表情。看到洁净的墙这么快就被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