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听、说、读、写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辅相承又各有特点,听和读是对内——吸收;说和写是对外——表达。因此,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可有所偏颇,不能舍此求彼。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中,重读、写教学,轻听、说训练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需求特点很不适应,已到了非根除这种“痼弊”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其中听是最基础的,它和读一样是吸收、理解口头信息的手段。叶圣陶曾说:“听是用耳朵读,读是用眼睛去听……”可见,听的训练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我觉得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慧心和恒心。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着重铸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实验: 一、立足课堂   立足课堂,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听、说、读、写基本训练,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读、写是语文的两翼,仅就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而言,读和写最重要,少读对语文教学无疑是釜底抽薪,对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遵循这一原则,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大阅…  相似文献   

4.
训练听力“三步法”银川九中平廷瑜这里所说的“三步法”就是分三个步骤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方法。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却又密切相关的四种语文能力,其中听和读是吸收信息,是说和写的基础。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多数语文老师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却轻视...  相似文献   

5.
辛文飞 《学周刊C版》2014,(3):195-195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都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并且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每一种能力都能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以及语文能力的整体效应。“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客观反映了一个人的听、读、说的能力。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的最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问:为什么说“想、说、写、读、改”是写好作文的五个重要阶段? 答:语文教学的老专家蒋仲仁先生,在给《作文通讯》的题词中写道:“想清楚了,说出来。说清楚了,写下来。写下来了,读给自己听,或者读给别人听。读不顺口的,改;听不明白的,改。”在这里蒋老师把写好一篇作文概括为“想、说、写、读、改”五个阶段,这实在是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7.
我非常支持中专语文教材改编、改选。改革后的教材,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发展。一、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语文能力的四要素,它们之间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听、说要素是读、写要素的基础。这四种要素是需要递次发展的,我们的教材在这一方面是需要多加重视的。教材的重视才会导致教学工作的重视,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而不要再像现在的教学那样,学生只是在听,而且还是心不在焉地听。听、说、读、写活动的加强,势必会提高语文能力,从而形成语文学习良性循环的好开端。比如,阅读能力是完…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文章分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很重要,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花大力气培养的一种基本语文能力。然而小学语文教学毕竟不能只训练“阅读”这一项能力,“阅读”只是“听、说、读、写”4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该体现在“说”和“写”上,也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具体就是指口头表达…  相似文献   

9.
研究小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首先要明确什么叫“语文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文”指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这儿所指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为此,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者说特有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语文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谢晓莉 《河南教育》2009,(12):21-21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对语文能力最简明最科学的概括。 “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别人看”.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通俗而精要地道出了语文能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知识”。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怎样的语文能力?我国著名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抓语文教学,应从“读”抓起,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3.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必须先从“读”抓起.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读”是现代中小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若要学生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就必须有霹褥不断的“活水”,这“活水”源头就是阅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能力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说话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可见,听、说、读、写是相通的,各有功能,又相互促进。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的综合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关系紧密 ,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组成了语文能力的有机整体。但由于听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长期存在“大纲有要求 ,训练教材少”的问题 ,训练的形式少 ,次数少 ,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都不够 ,学生参与兴趣不浓 ,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加强对这两个薄弱环节的指导 ,促进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四年级做了一些探索 ,取得一定成效。下面介绍我们的做法。一、听力测评第七册“听说”要求是 :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别人说的一件事 ,能转述内容 ;听故事能边听边想 ,正确地回答问题 ;…  相似文献   

16.
听、说、读、写是语文活动的不同形式,在“小课堂”活动中培养听说能力,这是全面发展语文能力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其中.“说”和“写”的主要功能是表现、创造。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重视儿童的言语表现,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抓语文教学,应从“读”抓起,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9.
邱凤美 《新课程研究》2009,(11):152-153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位居四大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这也充分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已逐渐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和普遍追求,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正逐步消失。众所周知,我们只有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参与到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引导他们去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体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文本意蕴之美,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味”向语言深处漫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