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发现这样的问题:有些题材陈旧,缺乏新意;有些抄袭例文,生搬硬套;有些假话成篇,脱离实际;至于能倾吐心声、抒写真情的文章少之又少:于是,老师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缺少“写作细胞”,思维僵化,缺乏个性,作文难教啊!我们只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在学生身上,却没有反思过自身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刘晶 《甘肃教育》2011,(2):58-58
杨初春,这位被誉为“中国快速作文之父”的特级教师在提到自己的“快速作文教学的原理”时说到:“快速作文教学法实际上是一项开发学生思维和写作潜能的系统工程。基本原理是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的完美结合,其核心是思维强化训练。”因此,快速作文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杠杆,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分解层进式”作文教学   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总体结构设计,把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性的表达能力训练,即写作任何文章都需要用到的能力的训练,如写作基本技能方面的书写、选材、立意、谋篇、遣词、修改等能力,以及写作情感思维方面的观察、分析、联想、想象等能力的训练;第二层次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的分类训练;第三层次主要是写作综合能力的训练。三个层次的作文训练相互承接,逐步递进,是谓“层进”。   同时,每一层次作文训练都设有具体的知识点,每个具体的知识点又分…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在应试教育之下,作文教学只为考试服务,为了谋求分数,我们教师往往只顾教学生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抛之于教学之外;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平庸,而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牺牲殆尽;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引导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把作文和做人割裂开来,作文缺乏鲜明的个性,往往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相似文献   

5.
董文 《语文知识》2014,(12):60-6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而作文教学现状堪忧,却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们只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对写作教学作了空泛而抽象的表述,并没有对各学段写作教学内容作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教材的编写者们也一贯重阅读轻写作,对写作教学缺乏整体通盘的考虑,至目前为止不仅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甚至没有—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写作训练体系。加之许多一线教师对写作教学到底“教什么”与“怎么教”认识模糊,写作教学意识淡薄,难怪学生们谈作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  相似文献   

6.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沉重在于: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新概念作文”及一些打着其他旗号的作文竞赛有的似已走入泥淖,其负面影响误导着中学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教师教材方面说,虽然人教版新教材比以前有了进步,有了“写作训练”的具体内容,且自成体系,但其编写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例文陈旧,缺乏时代感,难以“示例”。从另一角度说,一些教师无暇将写作究竟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7.
从教二十年来,深感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小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畏难情绪严重。写作时大部分是胡编乱造,甚至抄袭。作文内容简单、空洞乏味、语病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训练写作晚,时间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教师指导不当,学生缺乏兴趣。针对以上情况和学生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内容简说,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与备考工作已陷入泥潭,境况堪忧;归结起来,有如下五大流弊。   流弊之一:轻视作文,缺乏正确的导向性   流弊之二:随意盲目,缺乏训练的系统性   流弊之三:内容苍白,缺乏生活的感受性   流弊之四:语言贫乏,缺乏阅读的积累性   流弊之五:千文一面,缺乏写作的独特性 矫治这五大流弊,非从以下看手不可:   一、彻底转变传统观念,单独开设作文课程;二、引进生活源头活水,走出传统训练樊篱;三、加强双向阅读积累,构建读写训练体系。我们应从有限的语文课时中每周挤出一节开设阅读课:条件好的学…  相似文献   

10.
初中作文是初中语文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做了一系列尝试: 一、语文课教学与指导学生写作紧密结合 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最好的范文。通过讲授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写作。例如:学生写说明文困难大,而初中语文第三册是以说明文为重点内容的。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的“说明”和附录“谈谈说明文”两篇知识短文。使学生明确说明文需要掌握的四点知识,即:一是抓住要说明事物的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三大弊端:一是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存在着盲目和随意性;二是作文教学不得法,阅读和写作脱节,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三是作文要求不明确,作文训练不到位,作文成效不明显。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技巧的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述等方面,而且还牵涉到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认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直接和阅读、听知、说话结合在一起。就写作而言,阅读和听知是吸收,写作和说话是发表;阅读和听知是发表的前提.写作和话说是吸收后再发表的产物。鲁迅在(不应该那么…  相似文献   

12.
汉语写作实际上是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也就是说识字、造句、写话,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书面的文字表达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集中训练这种能力就是作文。一旦进入作文阶段则应当遵循写作规律办事,把作文教学当作一项系统工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
  教者尝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去造一些精致的句子,从而达到搭建学生写作台阶的目的。教者通过韵造句、三言韵造句、短章小诗韵造句、学董桥并列韵造句系统地进行韵造句写作训练,教学生由浅入深、由短句到段再成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撕开初小小的韵造句练习就成为微型的写作训练,目的一样,但形式完全不同。传统作文训练的难题是作文学生凑字数,而韵造句要求学生减字;传统作文训练严防学生抄袭,而韵造句鼓励学生去模仿、去改变;传统的作文关注成段成篇,而韵造句关注学生瞬间灵感的迸发。从而改变学生缺乏协作兴趣和写作激情的现状,教学生方法,为学生写作开方便之门,让学生爱上写作,从而学会写作。撕开作文教学的一道口子,给作文教学以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教师命题原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写作“无米下锅”或内容千篇一律;二是作文训练过程指导过细;三是教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应围绕这几个方面着手。一、命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命题是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作文题目出得好,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写出的作文也会内容新颖,见解独特。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前,要在命题上…  相似文献   

15.
毋莹梅 《双语学习》2007,(6M):32-33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把小学生的特点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写作兴趣:一、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形成创作源泉;二、以说促写,丰富素材;三、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四、广泛阅读,积累词汇、积累情感。让“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伴着学生走出一条辉煌的写作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成应良 《学语文》2009,(2):39-3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率尤其低下。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欠缺,教师批改作文非常辛苦。却完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课又该如何去教,教些什么内容;如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存在着这样几个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一是“无话可写”,缺乏丰富的写作材料;二是“无法表达”,缺乏敏锐的言语表达能力:三是“人云亦云”,缺乏鲜明的个性;四是“畏惧作文”;缺乏写作的热情。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8.
郝怡萍 《青海教育》2003,(10):38-39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这个常规就是文章的章法,就是写作中带有规律性和共同性的技巧。任何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获得,都是按一定规律起步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作文模式入格训练,就是让学生有路可寻,它既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也能解决学生作文时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对高考优秀的材料议论文的分析,总结出了“四步十三句”的写作模式,它在高三最后一学年的学习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具体步骤是。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校大楼,整洁宽敞、设备齐全,在这儿,我采访了小学作文教学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徐永森同志。采访的中心内容是他的《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一什么是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呢?概括地说,就是“作文内容生活化一技能指导结构化,训练序列网络化”。它体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包括两个框架、三个教学过程和三个控制、十五个教学环节。两个框架是:作文材料准备过程的框架;作文成文训练过程的框架。三个教学过程和三个控制是:作前准备指导过程中的选材控制;作文指导过程中的构想控制;作后评改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人文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把作文当作任务来完成,很多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脑筋倍受折磨,也写不出来一篇像样的文章。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低、枯燥无味的呢?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写作缺乏一种“能力”。因此,怎样激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写作能力是初中作文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