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刊登的《三峡》教学设计是东北师大附中李春梅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的作品。《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在教学设计上,讲授者更关注其文学性。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有的文言文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且鼓励学生运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立方面,通过作者对三峡壮美风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祖国河山之珍贵美好,在语言文字中领略风光美、情境美。在课后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纵深地理、历史、民俗等多角度懈读三峡,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本教学设计在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最明确记载斗草游戏的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蹋百草,又有斗草之戏”。浴兰节,就是端午节;蹋百草,也称“踏百草”,旧时一种禳灾习俗。传说踩踏百草露水,可以祛毒去热。由此记载可知:斗草和踏百草一样,是古代端午节时常开展的一项活动,在魏晋之时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的吴蜀夷陵之战是罗贯中笔下“三大战役”之一,不仅在战争指挥艺术上堪称经典之战,在文学描写上亦堪称经典之笔。作者通过虚夸战争规模、改造战争性质、层层设置波澜等手段,大大增强了夷陵之战的传奇色彩,充分显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精妙的虚构艺术。  相似文献   

4.
“夷陵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光明日报》在七九年九月四日《史学》专栏发表了蒋福亚同志《夷陵之战是以少胜多吗?》一文(以下简称蒋文),对上述传统的看法提出了疑问。该文所做的考证和分析对于澄清这一问题自然是有益的,但该文的论证和结论仍不足以服人,现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与蒋福亚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夷陵之战诸葛亮何以未能与谋薛军力三顾茅庐,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一直创业未果、颠沛流离的刘备看到了事业发展的前途。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刘备自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下凡引自《三国志》者,不再注书名)。这是...  相似文献   

6.
天马     
湖南浏阳一中天马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多年来,文学社一直以“在校园内营造文学创造氛围,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将“以广博的爱铸就灵魂”奉为办社宗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提高文学才华的平台。文学社每学期出刊一本,自2000年《一中校园文学》升级为精装版本以来,共已出刊9期。其中有百余篇作品相继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中国青年报》、《读写天地》、《语文报》、《作文世界》等报刊杂志上。通过多年努力,文学社获得多方荣誉:1999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团”,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之一,2003年被评…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漫画小说连载杂志《DRAGON》至今创刊已经有15年了.它为我们奉献了无数优秀的小说作品,像《风之大陆》、《秀逗魔导士》等都是从在这本杂志上连载开始成名的。为了发掘优秀的作品和作者,《DRAGON》举办了五届以“龙皇杯”为名的小说大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品。现在我们为大家展示的就是部分获奖小说的精美插画。  相似文献   

8.
书讯与诗情     
杨辉隆先生编辑出版“三峡杯”获奖诗集,就凭我这位老搭挡的一片良苦之心,一种感情精神,我无法制止自己不动笔.三峡的雄伟壮丽,远不在她山山水水的本意.大凡古今中外舞文弄墨者,驻足三峡或浏览三峡时,无不神往而潇洒地一展手笔.至于生于斯又长于斯的一群三峡之子,更是骄傲自己拥有这样一片诗的沃土.《情系三峡》收入的所有诗作,都是《三峡诗报》两届“三峡杯诗歌大赛”的获奖作品.为了这两次大赛,也为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参赛作品,辉隆兄已经是精疲力尽,而这次要将其中优秀者结集成书,我想必定是他又一次呕心沥血了.  相似文献   

9.
三峡名称最早出自哪里?西晋左思《蜀都赋》里提到:“经三峡之峥嵘”。在汉代桑钦著的《水经》里,提到了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但未冠以三峡之名。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才把它统称为“三峡”,但其时代晚于左思。因此,三峡之名可能起于东汉至魏晋之时。峡江的城镇,是在长江水边自然发展起来的,还有不少的古镇,水码头,古街道,高高低低的青石板路,联排的阁楼店居。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写过赞美巴蜀城市青石板路的诗。这是历  相似文献   

10.
何永康教授又"出彩"了,继《赤兔马之死》之后,又"打涝"出一篇高考优秀作文》。7月6日的《报刊文摘》转载了《中国青年报》7月2日刊登的《一篇高考作文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  相似文献   

11.
有位妈妈,给《中国青年报》写信,坦称“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主要原因就是儿子中考“失败”,“只能选择一所民办高中”。(载2005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教育》2009,(10):F0003-F0003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优秀的城雕作品往往成为城市的名片。兰州古为丝路重镇,地处黄河之滨,因而城雕作品多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为表现题材。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黄河母亲》,就是以黄河文化为表现题材的典范之作。作品完成于1986年,很快便以独特的审美角度和思想内涵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除此之外,《丝路古道》《筏客搏浪》《热冬果》等作品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兰州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论诗,曾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的著名论断。不妨说,这篇《醉翁亭记》也是“穷而后工”之作。他一贬夷陵,再贬滁州。这篇传颂千古的名篇正是写作于滁州被贬时期。此作一出,流传极广,当时有一位名叫沈遵的音乐家,看了《醉翁亭记》之后,为文中所描绘的滁  相似文献   

14.
正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习俗繁多。其中,斗百草是端午文化的一部分。斗百草,源于周代。《诗经·周南·菅》说的就是斗草之戏。到了南北朝,南方渐渐把斗百草演变为端午的文化娱乐风俗。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韦绚《刘宾客嘉话》  相似文献   

15.
<正>“风骨”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常用于品评人物,《宋书》中就有“风骨奇特”之语,《世说新语》中也有“风骨清举”之说。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风骨”一词还被用来评论诗文、书画等作品,如《文心雕龙》将风骨作为优秀文学作品应当达到的标准之一,《古画品录》以“观其风骨,名岂虚成”高度赞扬曹不兴的画作。  相似文献   

16.
张学海 《河北教育》2005,(23):45-45
有位妈妈,给《中国青年报》写信,坦称“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主要原因就是儿子中考“失败”.“只能选择一所民办高中”。(载2005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方面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儿歌和儿童诗等文学艺术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优秀载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报导了一些学校的“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引起教育界反响,批评者有之,辩解者有之。其实,这一管理模式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许多学校的招生广告词都以“封闭式管理”  相似文献   

19.
音像话“三峡”张连茹高中语文第一册的《长江三峡》,节选自刘白羽的散文名作《长江三日》。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冲程塘、穿巫峡、下西陵的见闻和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但是,学生们对三峡知之不多,缺乏对三峡的感性认识。那么,体...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的“诗情画意”和“短小精悍”使之成为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