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历来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文学遗产。唐代是诗的黄金时代,而宋代则是词的黄金时代,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唐人向来看重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一、意境的产生及发展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形成于唐代 ,最早可见的“意境”这一词当出于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 :“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 ,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 ,莹然掌中 ,然后用思 ,了然境象 ,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  相似文献   

3.
风景创作﹃三境﹄谈■曾扬华“诗有三境”,古人王昌龄在《诗格》一书中提出:“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佳句。因此我认为画亦有三境。诗中的物境与风景创作有密切的联系,常言道:“万物静观皆自得”“以...  相似文献   

4.
诗就广义而言,就是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也包括词和曲.从感性的描述上说,鉴定诗优劣、好坏的基本尺度,就是诗味的有无浓淡.诗味也称为诗意,就是诗的本质属性.诗主要有三味:诗情美、意象美和意境美.“三味”愈浓则诗愈好.主要谈诗的意象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文人茶客的最杰出的代表当推苏东坡,他与茶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从而为后人留下了—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宋代的品茗艺术包含着诸多的审美因素,大体可概括为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境之美。品赏苏东坡的咏茶诗就可以很好地领略宋代的品茗艺术。  相似文献   

6.
杜琼 《农村教育》2005,(10):61-62
词产生于隋唐初年,最初叫曲子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以音乐为主体倚声填词的新兴样式。到宋代,词进入极盛时期,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是我国灿烂文化星河中璀璨的一颗,涌现了众多优秀词人和大量佳作。后人以词的内容和形式将词分为两大流派: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前者为词之正宗,多以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含蓄蕴藉,哀婉凄清;后者却打破“诗言志”“词言情”的藩篱,  相似文献   

7.
苏轼词是宋代词史乃至于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由于苏轼自己对词有独特的认识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故从宋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苏轼是“以诗为词”,或者干脆说其“词如诗”。究其原因,确与接受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有关,而更深层的则是由苏轼自身的词学观、创作态度、艺术手法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一、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相似文献   

9.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意境,是物化于情,情之升华得的“真”,是一种表达内识,哲理和生命真谛的最高境界。译诗的难处就在于如何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传达原作的意境。本文通过对唐诗《夜雨寄北》不同译文的对比,以期探讨如何再创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是说诗往往在阔处着眼、大处落笔,而词的情感较为细腻、转折较多。至宋代,词发展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相抗衡的诗歌体裁,语言精练,意境深婉,风格细腻“。婉约派”代表李煜、晏殊、李清照的词作多以日常生活为主。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独创“豪放派”。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的词作题材广阔,有报国之志、黍离之悲;境界宏大,有大漠孤烟、沙场点兵;气势恢宏,有千骑出猎、弓如霹雳。“豪放派”词作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词人赤诚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词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学之体裁,从语言特点的角度看,分为散文与韵文两大类。从韵文的类型上看,又分为诗、词、曲、赋四个主要体类。诗又可分为古诗,近体诗。从广义上说,词、曲、赋是一些特殊的诗歌样式。词是诗的一种特殊形态。 一 在中国诗歌总体领域中,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词与近体诗的产生、发展关系更为密切。产生格律诗的同时,词就随之而产生。从广义上看,中国近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宋代词坛的一位大家。他的词的创作体现了一位大家兼容具范的创作风貌,豪放者有之,婉约者有之,豪放者大开异境,婉约者缘情而绮靡,他的词风是阳刚阴柔双美兼具,不可偏废。苏轼词风的形成,是他的文艺创作思想和人生经历、学养、襟抱的艺术折射。  相似文献   

13.
浅谈唐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诗的大国素有“大唐诗国”之誉,音乐发展亦呈现空间繁荣局面,亦有“大唐乐国”之称。唐诗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中蕴涵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14.
[定位 ]1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他精通音乐、绘画 ,从而使他的诗富有诗情画意。苏东坡说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学习本诗 ,着重探索、体味诗歌的极高的艺术境界。2 .此诗是第三册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中的第一首 ,因此 ,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背诵、鉴赏近体诗的基本要领 ,为以后鉴赏近体诗提供帮助。[切入 ]1 .诗“言志” ,而要真正理解作品 ,必须首先了解作家 :王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他的诗作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2 .《山居秋暝》一诗美在哪里 ?竟境高在哪里 ?[探究 ]1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王维…  相似文献   

15.
一、从命题材料来看,唐诗宋词居多,尤以唐诗为最;从体裁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尤以绝句为最具体到2005年的16套试卷,古诗鉴赏题共涉及20首诗词曲,从体裁看,近体诗18首(其中七绝15首,五律3首),词、曲各1首,绝句占75%;从作者所处的朝代来看,唐代10首,宋代9首,元代1首,唐代诗歌占50%。这其中明确要求考生对两首绝句进行比较赏析的,有上海卷、辽宁卷、浙江卷、湖南卷,整体呈上升趋势。二、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是古诗的体裁、写法和内容,同时涉及意象以及诗眼、通感等常见艺术手法的赏析具体到2005年的16套试卷,品味语言的有7套题:一是理解词语在诗…  相似文献   

16.
高淑兰  赵海涛 《函授教育》2003,7(4):101-104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主导心境不同,造成了她词境、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按照词境的不同,她的词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少女时期词境色彩明丽;少妇时期词境细腻、寂寥、;晚年漂泊时期词境既雄浑壮阔又沉郁、凄凉、悲惨。由于词境的不同,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少女时期婉丽、明新;少妇时期深婉、含蓄;晚年时期婉约之中见豪放、阴柔之中透阳刚,阴柔美与阳刚气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什么原因使然呢?这就是词人的心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宋代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主导心境不同,造成了她词境、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按照词境的不同,她的词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少女时期词境色彩明丽;少妇时期词境细腻、寂寥、;晚年漂泊时期词境既雄浑壮阔又沉郁、凄凉、悲惨。由于词境的不同,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少女时期婉丽、明新;少妇时期深婉、含蓄;晚年时期婉约之中见豪放、阴柔之中透阳刚,阴柔美与阳刚气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什么原因使然呢?这就是词人的心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初唐后期,以科举试诗制度化为标志,近体诗的格律化篇制跻身为一种得到王权确认、受到法律保护的篇制系统,使之不仅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章句秩序,还承载与彰显了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王朝秩序。自唐至清,基于政才选拔与王朝审美的需求,科举试诗以功令的形式对近体诗的篇制作出进一步的约句准篇:在言数上始终为五言,在句数上则出现由十二句到十六句的变动。稳定的五言是五律文体地位、美感特质及宗唐诗学影响的结果;句数变化则是唐人诗体观、以对仗为主的科举考查要点、考试程序变动及律诗运行原理等因素复合形塑的结果。王权不仅塑造了适合政才选拔的科举试诗篇制系统本身,也给中古以降汉语诗歌篇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崔颁的《黄鹤楼》诗问世一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赏。历代诗评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早在唐代,人们就把崔颢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维并称。如窦(?)(jì,同暨)《述书赋》有注说:“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见《全唐文》卷447)可见崔颢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到了宋代,由于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因此,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就更蜚声诗坛了。南宋计有功编撰《唐诗纪事》,又收载了《黄鹤楼》诗,并记述了一个小故事,说是大诗人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本想写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大花园中,唐诗是一枝独具姿色的奇葩。中师《文选和写作》教材第五册共选入诗歌三十八首,其中唐诗就有二十九首。我在唐诗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学生通过唐诗学习掌握诗歌学习的钥匙,必须抓住意境这个核心,千方百计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诗贵意境,这是历代名家论诗的经验之谈。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巳。”(《人间词乙稿序》)意者,作家的主观情意;境者,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