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学习运用悬念、巧合组织情节的方法。2.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鉴赏小说的方法。3.品味细节描写。领会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4.审视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领会巧妙构思,认识小说主题。2.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3.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鉴赏小说。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的叛逆性格,学习其反封建精神;2.学习小说对众多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教学重点]鉴赏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人物形象描写的异同点[教学设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鉴赏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营造鉴赏气氛1.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梦楼》开头序曲,教师同时以抒情语调诵读《题<金陵十二钗>》,并引入下面一段故事,营造鉴赏气氛;2.(引入)这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二、整体感知1.作者曹雪芹历经家族盛极而衰的过程,于悼红…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理解其含义.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深入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学习重点] 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女性作家作品。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4.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2.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教具,实物投影仪及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目标】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小说情节。2.运用线索法梳理小说故事情节。3.通过思维导图,发掘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对比。4.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的对比形式,领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5.运用对比手法鉴赏小说《凡卡》和《胖子与瘦子》。6.利用片段练习,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课时安排】12课时【学习过程】一、释义层:感知与理解1.通读本单元四篇小说《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概括主要情节,感受格里高尔形象的意义.(重点) 2.通过比较分析,体悟小说多元化的主题.(难点) [课前准备] 通读《变形记》全文,思考课本"学习提示"第三段中的问题,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上打开百度网页,搜索《变形记》"百度词条"(PPT):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  相似文献   

8.
文[1]在分析文[2]解题过程后,从柯西不等式出发,推导出两个推论(推论1和推论2),并通过举例试图说明利用这两个推论可方便迅速地解决很多不等式证明问题.笔者仔细研读后,发现文[1]中给出的方法比文[2]的方法方便得多;但同时也发现文[1]对柯西不等式表达不够严谨,给出的两个推论过于特殊化(受条件  相似文献   

9.
第一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学习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学习这一单元时应明确以下两个教学重点。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欣赏人物形象,应从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 2.欣赏小说的语言。欣赏小说的语言,应从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其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等角度切入。[方法点击]  相似文献   

10.
[设计简说]作为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课堂上在理解课文、疏通文意之后,能通过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而能深刻理解故事寓意,学习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本篇课文设计为三步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词意,疏通课文意思。2.体会文章用对话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3.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愚公形象,学习愚公精神。[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寓言结尾借助神灵的力量的用意。[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略…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感受小说摇摆的情节.2.学习情节摇摆的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文章,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1.单元要求. 《清兵卫与葫芦》选自高教社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鉴赏小说情节的曲线美,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小说情节设计的技巧学习,进一步理解文本主旨,品读作者情节设计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品味细节,准确把握金岳霖先生纯真率性的性格特征,鉴赏细节描写和以点带面的手法. 2.鉴赏“闲笔”,领会作者复杂的写作意图,感受“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学习准备] 1.课件。2.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并有所发现。[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把握"王几何"的人物形象;2.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幽默语言的特点,培养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默读,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王几何》同学们好,老师给大家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词作哀婉的情调;2.通过意象分析感受元宵节特有的情境氛围;3.领会人物的刻画及对比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词运用意象创造元宵节节日意境的特点;2.初步掌握鉴赏元宵(节序)词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英秋 《现代语文》2006,(12):35-36
[教学目标]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2.感知课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3.在品位和探究中领悟章的质朴、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发挥想象,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学习抓住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步步深入鉴赏诗美。3.体会作品深广的主题,感受诗歌的"中国味"。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抓好切入点,鉴赏诗美。教学难点作品主题的深入探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步骤及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善于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王熙凤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如何运用人物外貌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有感情朗读课文,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方法,理解和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得到人生的感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结合生活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能力。尝试写小说、小说评论和读后感,提高小说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