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创设情境 ,培养敏锐的洞察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指出 :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 ,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在语文教学中 ,导入新课 ,让“死”的文学“复活”出现在学生眼前而达到理解课文 ,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一群斑羚逃生的片段 ,七八十只斑羚在猎人的追捕中发出悲惨的咩叫声 ,前面是悬崖峭壁 ,斑羚群身陷绝境 ,学生很快就被这幅生动逼生的画面所吸引 ,适时 ,教师提出质疑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去发现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进…  相似文献   

2.
郑哲蓉 《广东教育》2002,(12):43-43
《斑羚飞渡》是初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叙述斑羚陷入绝境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赞扬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不怕牺牲的精神。一上课,我几语导入课文内容,就让学生齐读。这样的课文,无须激发阅读兴趣,读下去,他们自然会越来越投入。果然,我发现学生的表情严肃了,语调缓慢、低沉。读完课文,整个教室出奇地静,他们的表情是一样的———悲伤和愤怒交织,有的学生眼眶红红的。我抓住这一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生站起来,没想到是小彭,平常极少发言的他却第一个开口了:“老师,我想到了父母!”又是出乎意料。他接着说:…  相似文献   

3.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有的学生不善于深入思考,交流的内容肤浅甚至不涉及主题;讨论时,部分学生各说各的;有的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化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结晶,新课程倡导以学科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情感目标,而化学实验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标志是一种简洁但不简单的图形符号,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语言。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进行标志设计教学要采用以下策略:引导发现,培养学生赏美审美的兴趣;实例感知,激发学生创作创新的欲望;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中学生参与标志设计及其研究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中专学生违纪心理因素主要是:自傲心理,攀比炫耀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教育疏导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自控;学会合作,共同进步,超越自卑心理;避免逆反心理,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7.
《斑羚飞渡》是当代作家沈石溪先生的一篇记叙文 ,被收入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动物世界”单元。文章“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自读提示”语 )在种群灭绝的危难关头 ,老斑羚毅然决然地以自己的死换来下一代的生 ,使读者在解读“悲壮”的同时 ,心灵受到震撼 ,体现了新教材浓郁的人文教育思想。现就本文的教学提出一己之见 ,与同仁商榷。其一 ,本文是审美教育的典型“例子”,全文散发出“悲壮美”的光华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中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合作精神和忘我的献身精神。特别是老斑羚的死 ,作为…  相似文献   

8.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斑羚们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斑羚飞渡》是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课文以优美的笔调叙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作者用深沉的感情咏叹动物世界的群体意识,让斑羚的集体精神、牺牲精神在生命的断弦之上成为永恒的绝唱。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故事神奇,悲壮动人一群斑羚在被追得走投无路、即将走向死亡的情况下,借助一道彩虹的提示,用牺牲一半保护一半、两两合作的方法飞渡悬崖,拯救种群,最后以牺牲一半成功飞渡另一半而结束。斑羚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  相似文献   

10.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交往能力和知识共享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具有独创精神的人才,更需要我们培养出善于和他人合作、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组建团队的目的:培养学生“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环境,全面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全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结构加以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探索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探索和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数学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并使活动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素萍 《学子》2004,(8):40-41
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基础。化学新课程在落实创新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述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课程要“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指出,他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有助于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  相似文献   

15.
《斑羚飞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故事是: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边,面临种群灭亡的危险。为了跳过悬崖,老弱斑羚毅然选择牺牲以挽救少壮斑羚,最终延续了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起点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从勇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树立意识、创设氛围、培养习惯三个环节可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可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令人震撼的是它们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捕,逃到悬崖边。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开始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出的勇…  相似文献   

18.
史迎春 《小学生》2011,(6):38-38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及时开展口语训练,并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交际,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学段教学目标中多次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探究一合作”学习方式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探究一合作”式学习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互动;精讲释疑。深化新知;及时训练,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20.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是中共十六大向中国全社会发出的号召。科学精神就是探索知识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实验教学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充分展示演示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巧妙改进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善于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扎根于实验教学这片沃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