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习目标】1.能记住《左传》相关文学常识,背诵全文。2.能够记住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辨析并翻译本课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4.学习烛之武急国家之急、公而忘私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5.体会烛之武论辩技巧。【重点难点】1.能够记住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并翻译本课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相似文献   

2.
《虎丘记》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规律。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3.领会作者不满官吏横暴、同情百姓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作者不拘一格、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2.有关句子的侧面烘托作用。3.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设想1.根据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等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在课堂上质疑。重点放在文章的理解鉴赏上。2.教学时主要采用质疑、朗读、讨论等方法。通过质疑,疏通文言字句,了解文章大体内容;通过讨论,…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与文学的重要关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2.理解词汇、语音、语法与文学的几个具体关系,把握文章的内容。3.学会从几个具体的角度,分析古诗和现代诗的语言。【教学重点】1.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2.语言的抑扬美。3.语言的整齐美。【教学难点】1.文中引用的古诗文与所证观点的关系。2.古代声韵如何构成诗句抑扬的美。3.不完全句、使动用法与文学的关系。【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自学与串讲相结合。2.通过解析一首古诗来分析语言的抑扬美、回环美和整齐美。3.精细研究课文的几个片断。媒体设…  相似文献   

4.
《公输》     
教学目的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解说:诵读应作为学习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2.质疑法。(解说:引导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     
自读导言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赏析本文精巧的构思,奇特的想像,以及借寓言形式、综合多种论证方法,阐述深邃思想的写法。4.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说理形象化的语言特色。(解说:庄子的散文构思精巧,语言瑰丽,想像奇谲,论证严谨,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只有抓住难点,突出精要,恰当引导,方能化难为易,提高自读效果。)自读程序1.简介庄子及其作品。(解说:简介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文章的思想作准备。)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并归纳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怒、…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栏目主持徐永平【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点拨。2.讨论指导。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课文———古今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差异。2.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运用本文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促进文言文的学习。3.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重难点】1.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2.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变化。3.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的变化。【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阅读法等。媒体设计教师可将语言演变各种具体情况的实例、素材提前准备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以便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时…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  相似文献   

10.
<正>【课前准备】1.阅读教师印发的材料或自己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荀子的有关情况,尤其是荀子的主张。2.在已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尽量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弄懂文章的观点。【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联想教学发展形象思维──“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第11课《春风吹》教例评析史思之【教例】教学目的:1.抓住“轻轻”、“细细”等词语,理解课文意思。2.了解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3.有感情地背诵的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2.结合有关语言知识或现象,理解文中富有深意的语句。3.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解说: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语言理论知识,特别要抓住作者的观点,进而更好地阐释文章中富有深意的语句。学习是为了运用,要通过应用文中的理论解释相关的语文现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自读程序】1.预习课文。(1)根据单元提示,明确学习目标。(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作者观点。(3)围绕课后练习一指出…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2.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3.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教学重难点】1.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2.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3.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点拨引导法。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点拨引导。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质疑解难。3.联想类比法。让学生把文中所讲的道理与生活结合起来深入…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导演说戏点评法。3.人物形象剖析法。媒体设计1.播放电影片断。2.配乐。教…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  相似文献   

16.
【自读导言】1.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史传文学)的特点与写法。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辨清文章的主题思想。3.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4.学习本文记事写人、布局谋篇的方法。5.掌握文章中“就”“过”“独”“下”“辞”“无”“存”等文言实词,“之”“以”“者”“所”“安”“何”“故”“且”“莫”等文言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解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篇司马迁的文章,因此,本课不必再对作者及《史记》进行介绍,也不宜搞文本串讲,但课文的基…  相似文献   

17.
古今词义详识别【识记口诀】文言词语记得快,双音词汇少存在。单音词语组词解,词义大小要分开。词义转移现象在,对比记忆要明白。感情色彩细琢磨,古今异义辨明白。【口诀精解】文言词语记得快,双音词汇少存在:文言词语中很少有双音节词,因此,在遇到类似于  相似文献   

18.
《雨说》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理解本文寓意。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0.
【考试目标】 ①能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②理解常见实词在句中的含义,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③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识别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④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句子成分的省略、倒装;能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