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解读】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由于作者重在描述行旅所见,抒发自己的心志。所以它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对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以清词丽句来描绘美景。全文仅144个字,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江山秀丽雄奇、灵动多姿的奇异美景,读来令人欣然神往。  相似文献   

2.
吴均以文名世,名在山水散文,而多以书札的形式出之。而《与朱元思书》就是他的优秀代表作。我们读到的是《书》的节文,但就其描山绘水而言,它浑然独立,自成整体。全文仅寥寥一百四十二字,着墨不多,却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景色,概括了富春江的美景,写得有声有色,生动逼真,颇具清新俊逸的特色,使人读来悠然神往,宛如置身于那异水奇山之间,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全文共分三段。  相似文献   

3.
《与朱元思书》一文,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一段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认真琢磨,这块“白璧”仍有“微瑕”,在于结构不照应。 正如课本“自读提示”所分析的:“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通过景物描绘,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既然“第一段……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那么第二段就应先紧承“奇山”二  相似文献   

4.
南朝梁代作家吴均以写山水小品札记见长,其“文风清拔有古气”。他的代表作《与朱元思书》,文字优美,清新隽永,风格简淡,质朴无华,似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又似一曲动听的美妙乐章,读来使人心融意畅,脱尽烟火之气。一、景美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  相似文献   

5.
元思姓氏考略马东震《与朱元思书》是篇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了,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可谓精妙绝伦...  相似文献   

6.
《与朱元思书》还是《与宋元思书》马东震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与朱元思书》是篇除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的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均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  相似文献   

7.
应理解为作者乘船自桐庐出发,“从流飘荡”,止于富阳,在富阳乘兴挥毫写成了《与朱元思书》,“自富阳至桐庐”只是就写景范围而言,不指作者坐船(去)游览的起止情况。这正如我们乘游艇从襄樊沿汉水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关于此句,课后注释为:“此句中的富阳和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相似文献   

9.
从文章的结构看,本文共有三段。首段从大处着笔总写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分写水之清澈与湍急,突出富春江水之美。第三段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层写山之高峻挺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突出两岸高山的雄奇之美。第二层写山谷中的声响,分述泉水击石声、好鸟相鸣声、蝉声、猿声,从听觉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第三层写游人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好山好水,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这样的层次结构,由总到分,由景而情,角度鲜明,自然流…  相似文献   

10.
梁吴均(469——526)《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地描写了浙江省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的景色,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幽美清丽的夏季山水图,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优秀作品。作者的自我形象跟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山山水水都染上了作者热  相似文献   

11.
齐、梁时代的文学作品,辞藻华丽,对仗工切,音韵铿锵,虽有一部分流于绮靡柔弱,但也有不少作品清新隽逸,脍炙人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便是比较突出的一篇。吴均(公元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擅长诗歌、散文,文体清拔,时人效之,号称“吴均体”。《与朱元思书》一文,篇幅短小,只有144字,却写出了浙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色山光、秀丽景色,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百读不厌。“风烟俱静,天山共色。”文章开始便给读  相似文献   

12.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章不足二百字,却逼真传神地写出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文章多处用了带“不”字的否定句,文中“不”字为文章眼目,从“不”中可以窥见先生的形象,“不”字言浅意深地概括出陶渊明的为人、志趣、生活、爱好、人格,是本文的传神之笔。  相似文献   

13.
“天山共色”是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一个句子。《与朱元思书》被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寥寥144字就描绘出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相似文献   

14.
杨勇 《考试周刊》2011,(76):51-51
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描写名山大川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其词采隽永、音节和谐、清新淡雅、明朗洒脱等特点,流芳百世。该文文笔简练明快,情景互融,辞章华丽,格调高雅,堪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读来能给我们以心灵的愉悦。这一百四十四字的脍炙人口的山水美文,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  相似文献   

15.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人们往往陶醉于绮丽的自然风光,也激赏那些能够再现山水佳境的文字和绘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秀丽清新的山水小品。文章所写的是浙江自富阳至桐庐这一段富春江上的山水之美。文章一开头就点明出游的美好环境:天气晴好,山光水色更加明净。这样,景物也才看得更为真切。“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则是说明作者是泛舟江上,心情闲适,不是匆匆赶路,而是流连山水。观景点是在江上舟中。作者将自己置身于画境之中,也很自然地把我们引入了画境。“奇山异水,天下独  相似文献   

16.
骈文精品《与朱元思书》,寥寥一百余字,简洁传神地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而且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文章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按说,接下来就应该依次写“奇山”、写“异水”,与前面相呼应;可作者接下去却笔锋一转,先写“异水”,再写“奇山”,使得文章  相似文献   

17.
【课文品读】 《与朱元思书》微型资料库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问,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的山水画家宋炳说 ,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读一向沉缅于山水的吴均之作《与朱元思书》,也当由此悟入。言为心声。吴均借富阳至桐庐一带百余里间富春江边秀丽的山光水色 ,在他心弦上弹奏出的清音 ,在他心镜上折射出的自然中内含的情韵 ,需要我们仔细聆听 ,细心玩味。一向沉缅于山水的吴均 ,在“风烟俱净”之日 ,于“天山共色”之中 ,泛舟于浙江西富春江上。他乘一叶小舟东西飘荡 ,而只“从流”,而只“任意”,既无任何挂碍 ,也无一定去向 ,恰如苏轼《前赤壁赋》中所云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  相似文献   

19.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游记散文。全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因此 ,此文被誉为古代游记散文的奇葩之一。每每读来 ,感叹不已 ,仔细品味 ,其味无穷。而研究其写作妙点 ,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乐”字串文文章中的一个“乐”字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围绕这一主线 ,首先破题道出全文主旨 ;即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接着补叙一笔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突出文章主题 ;然后 ,作者又将“山水之乐”稍稍展开 ,描写山中…  相似文献   

20.
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亭的地点和命名之由,第二段写序外之景,第三段写山中游人和亭中饮宴,第四段写离亭醉归和作记.跳动于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脉搏是“乐”:首段总点“乐”字,下面分层写山水之乐,与滁人同游及与众宾宴饮之乐,最后点出太守之乐.由首段层进到下面各段,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各词,以承接上文,领起下文.全文以“乐”为中心,以适当的词语作过渡,紧密地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