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也出现了风险频发的迹象。2010年上半年的连续六起中小学、幼儿园惨案给媒体报道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运用社会学的内容分析法,对2010年3月23日至2010年5月12日主要媒体对系列惨案的报道加以分析,并选取第一例案件的媒体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内容框架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下,对中小学、幼儿园系列惨案的过度报道,引起了社会恐慌,并很可能直接导致了犯罪仿效的发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媒体的一些措施,解读我国媒体风险议题传播和报道时应有哪些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美国媒体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内容,媒体通过法律报道影响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认知,从而影响社会的各种法律活动。美国媒体一些成熟的法律报道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铮 《新闻传播》2006,(3):66-67
长期以来,许多人似乎对美国媒体所宣扬的报道立场客观公正而心存好感,甚至有的人还建议中国的新闻媒体应以美国新闻媒体为样板来进行改革。但是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事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国的媒体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它们的客观公正,他们所真正追寻的不过是利益,说的具体一些就是受众需要什么他们就报道什么,而并不管这种需求是否是合理的,只要有钱赚他们就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美国媒体怎样报道国际新闻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描述国际新闻在美国媒体中的地位和报道内容特征,认为美国外交政策和主导性意识形态是影响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最主要因素。本文还对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最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自由”的美国,有没有宣传和灌输,从美国媒体对美军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对“911”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都可以找到肯定的答案。只是应该承认,一是美国的宣传与灌输比较“高明”,二是在美国的“信息市场”上,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未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也造成了美国公众受其政府和媒体影响,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产生错误认识和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媒体报道看PNTR的通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美国媒体对中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PNTR)的报道 ,数量大、范围广、观点多。同时 ,围绕这一主题的报道 ,又体现出经济问题政治化、国际报道国内化的特点。总之 ,政府和工商界的影响 ,媒体自身的利益 ,推动了此次报道较以往对华负面报道的积极变化 ,促成了PNTR的通过。但美国媒体对PNTR的正面报道应看作是特例。  相似文献   

9.
本刊上一期就媒体关于"灭门惨案"的报道,提出了"慎用媒体放大作用"的命题.当时面对的情形是:一方面"灭门惨案"在频繁地发生,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也如影随形,撇开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或主观愿望,似乎两者之间有一种隐约的关联互动…….作为服务传媒业界的一家主流刊物处在这么一种状态:既想就这种情形,为我们的媒体和媒体人做出某种咨询和提醒,又唯恐夸大了这种关联互动,不恰当地伤害我们的同行.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年3月23日的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开始,短短两个月内,国内接连发生了6起校园凶杀案,这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了梳理在系列校园惨案报道中媒体的表现,笔者通过百度搜集了相关报道的资料,对这6起校园惨案在6月10日前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战争,作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因而也成为新闻界报道的热点。有人说,战争是新闻之母,也有人说,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新闻。纵观美国现代新闻史,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美国政府用一只无形但却威力巨大的手越来越紧密地控制了美国媒体,尽管它一再标榜给媒体“以世界上最充分的新闻自由”。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美国新闻界新闻道德的日渐堕落,尽管它也是一再宣称“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 美国政府在战时对新闻的控制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有了新闻界自动接受强制检查的先例。第一、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2.
美国媒体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 ,对“中美撞机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 ,并对中美关系的性质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 ,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媒体所制造的社会舆论 ,为布什政府推行对华强硬政策提供了支持 ,使中美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4日,随着奥巴马以明显优势战胜麦凯恩,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历时两年之久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有关选举的报道引发了民众极大的关注与兴趣,同时媒体的选举报道本身也显示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闻研究人员,我们注意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而且更注意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虽然我们透过一些美国媒体了解到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在这一事件上对美国政府的批评,但总的来说,美国媒体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基本上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充当美国政府的“喉舌”。本文尝试通过对《今日美国》(4月2日—5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2—8日)40余篇有关报道的分析,探讨一下美国媒体是如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全美国的考试“10WA”中,年仅12岁的沈阳小女孩赵雨会荣幸地夺得了小学组数学第一名的桂冠,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亲笔签名的总统教育奖(见7月25日《现代快报》等媒体)。这条沈阳媒体较早报道的消息,25日成了各地媒体纷纷转载的对象。有的还上了要目,甚至成了头务。  相似文献   

16.
国内众多新闻传媒专家的研究显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丑化中国的倾向。而针对中国学者对美媒体的批判,美国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反击。基于新闻界学者的研究现状,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篇分析方法,以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媒体CNN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为例,探析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典型语言手段,以及由此体现的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主观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西方新闻学研究的框架和符码理论对美国媒体有关中共“十六大”的报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旨在揭示美国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关系 ,加深我们对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运作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郑越 《新闻知识》2007,(6):65-66
在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人物报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与中国媒体的人物报道相比,美国媒体对人物报道并没有正面或负面人物的明确划分,而是偏重于人物或事件本身所包含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2007年初美国头号新闻人物不是政界要人也不是商贾名流,  相似文献   

19.
路璐 《新闻世界》2011,(6):250-251
中美两国在国际格局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两国国家关系的变化,彼此间媒体对对方的报道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并影响着本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也成为了反应两国关系的一面镜子。美国在中国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内容上的改变,也不仅仅是报道思想的变迁,更是中国在处理美国问题中的战略思维发生转变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庞琴 《新闻爱好者》2007,(12):27-28
简介 尽管中国在美国媒体中的形象一直是中美两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中国整体形象和美国媒体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报道。对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各不同社会群体的形象(包括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研究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