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2.
以北魏墓志文献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对《汉语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还可以为大型辞书编纂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汉语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其疑问句数量大,类型多,是研究汉语疑问句的重要语料。本文分析这一著作的疑问句,旨在为汉语语法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信息和资料。  相似文献   

4.
《六度集经》是三国译经家康僧会所译出的一部重要的经卷,它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资料。文章试从探讨该经中的代词“厥”的用法入手,再从历史层面对其加以考察,以期为汉语史的研究做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国立大学原先沿袭的是英国教育制度,近年来又引进美国教育制度。国大中文系在办学形式方面就结合了英国和美国教育制度的一些特点。本文主要从国大中文系在汉学研究领域、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学术活动和学术刊物等方面介绍该系与国内高校不同的一些办学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乔治·汤马士·斯当东的生平简历,12岁随任马戛尔尼使团副使兼秘书的父亲斯当东访华,后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和成为下院议员。认为乔治·汤马士·斯当东曾推动英国的汉学研究,后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却成为极力鼓吹武力征服中国的侵略性人物。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农学巨著,口语相当丰富,对于汉语史研究,特别是中古汉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语料价值.但是,目前对其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论著还不多.从词汇、语音、语法等角度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小结,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齐民要术》中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必修的科目之一,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由于受教师自身专业底蕴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针对当前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现状,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建设,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学知识,以更好地促进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强方言语法和近代汉语语法的比较研究 ,不仅是研究方法问题 ,而且体现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认识的深化。利用方言语法事实可印证和解决近代汉语语法的疑难问题。考察近代汉语语法可以深化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认识 ,正确解释某些方言语法事实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肆)》释文存在部分问题,包括缺漏、讹误等现象。今将拓本与原释文进行细致比对和校勘,以便更科学地利用这份材料,同时为新出土竹简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参考,为汉语史、汉字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荀子>相对于以前的经典著作,它的复音词在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大,并已具备了后代主要的结构方式.本文认真考察了<荀子>中的复音词,提出复音词与词组的区分标准,阐释<荀子>复音词的结构方式,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假字是阅读古典文献的障碍之一,通假成因较为复杂。有以简单易写字替代笔画繁难的;有追求古雅而刻意存古的;有以委婉代避忌的;也有由于古今方雅语音变化而通假的;还有协韵通假。文字通假是汉语准确表情达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是汉字趋向表音化、简化的反映,也是汉语变化的真实记录,是我们研究汉语语言史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汉语推介课(Chinese Taster Session)是英国的某些大学在新学期前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和选修汉语课程而推出的一项活动,一般以一两个课时为单位,没有特定的教学素材,由任课教师策划安排。汉语推介课遵循“语言一语用一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理解基础上的简单交际为目的”,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提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这项推介活动内容也同样适用于孔子课堂。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在漫长的使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致使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出现了很多差异.其中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之一.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有重大理论意义.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现象,人们早有认识,但是对产生这复音化的原因,人们的认识却有分歧.概括起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语音简化说”,认为“汉语同音词太多,耳治易生误会,所以除了用后起的四声别义的方法加以补救外,较古一点的区别方法就是把单音词化为复音词,”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对汉语史的研究.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词语的双音节化才导致了语音系统的简化.”而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则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王力先生认为:“汉语的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另一方面,王力先生又认为:“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必然越丰富越纷繁,即使语音不简化,也不吸收外来语,汉语也会逐渐走上复音化的道路的.”对同一语言现象,竟有如此多的分歧这势必影响对汉语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澄清这一理论问题.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对汉  相似文献   

15.
《语言自迩集》是清末英国驻华公使成妥玛所著,是汉语教学史上第一部教学北京话的口语课本,课文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内容实用、有趣,是一部高水平的汉语教材。研究百年前的汉语教材,对今天在汉语教学和汉语教材中如何恰当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史料是环境史研究开展的基础,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其分成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学者从总体上论述了环境史史料的分布、特点、种类、研究方法等;二是对环境史史料的案例分析,即以某种、某类史料为主,对其中蕴含的环境史史料掘取和研究;三是环境史史料的断代分析,即以时间段为视角,分析、研究时间段内的环境史史料;四是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环境史史料;五是环境史史料的整理、信息化研究.并分析其成就、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有比喻意义的海事术语,以西方语言学中的比喻理论为分类方法,以《标准航海通信用语》,《航海科技名词》,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航海、轮机、海事法规等专业书籍为语库,从中提取出有比喻含义的英语、汉语术语并进行归类.对典型术语的明喻与隐喻特征进行剖析, 特别是将一些相同术语从英语到汉语的比喻保留或转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海事英语术语和海事汉语术语的明喻和隐喻规律及其从英语传播到汉语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从事海事英语研究、海事文献翻译、VTS和搜救等工作的人员提供理解这类比喻类词汇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汉学人类学研究的中国范式中,大致有这样三类范式被国内外汉学人类学者和民族学研究学者所尊崇和推广:一是由马林诺夫斯基自太平洋的特洛布里恩岛的研究中提炼出的“分立群域”理念与社区调查法;二是弗里德曼在中国东南的宗族研究中得出的宗族范式;三是施坚雅的市场——区系研究理论.中国社会人类学一直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社会研究的一般经验理论,进行本土化的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方法,以1995-2016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眼动与汉语研究相关的266篇学术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主要作者、科研机构、高频热点词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梳理了国内学界22年来利用眼动技术进行汉语研究的发展脉络、核心课题和研究前沿,对这种新的学科内部交叉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辅助从事眼动与汉语研究的学者全面把握领域进展,借鉴已有经验和成果,以更好地进行交叉研究,探究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潜在心理进程,为教育研究者将学习结果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过程联系起来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并深度建构汉语研究的心理学路径.  相似文献   

20.
汉语音韵以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构成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语音是稍纵即逝的,它不同于词汇、语法的独特性决定了汉语音韵自身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之处,体系性、独立性强.同时,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主要依靠古代的文献材料以及谐声系统的文字.这种状况造成了汉语音韵的艰涩难学.于是,这一学科被视为“绝学”而使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造成学古汉语而不学汉语音韵的状况.事实上,汉语音韵在古汉语学习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