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呼吁全人教育,推崇全纳育人。班主任应该将学生的真实发展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把管理儿童的机会和主动权留给他们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可以从“明晰班规愿景、活化班规具象、遵循班规发展、贯穿班规细则”等几方面去创新儿童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班规,是一种规矩,但是如果班规运用不当,就会变成对学生的束缚,就会变成班主任带班负累的重要因素。新班主任要致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教育情怀,让班规变得温暖,让温暖的班规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抓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为理念,学校通过班规教育、活动教育、课程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渠道培养学生养成三种好习惯,即健身好习惯、行为好习惯、学习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任昕 《四川教育》2008,(4):16-16
看似古板的条条款款,却能够起到“化人”的效果,否则古代私塾又怎么能够“产出”如此多的才子?只是,如果“班规”能够争取到家长、科任老师等的认同与支持,其教育力应该能够得到更大的体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句简单的话,一条简单的班规,但要让学生真正地“内化”,我还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我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在“班规治班”过程中加强养成教育,使治好班和养成教育两不误。 所谓班规(也可以说是制度),是指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规范》和本班奋斗目标而制  相似文献   

6.
一、班规班法“以人为本”班规班法是每一个班级都应该具有的,且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班规班法泛指班内的规章、制度、计划、办法等。班规班法要由学生们自己讨论制定,班主任只能提出参考意见,不能包办代替。新的课程理念是“: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班规班法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也许有些具体的规定和处罚的办法充满童真,可能不合情理,不够不科学、不妥当,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教师大可不必去苛求和责备,而应该在实践中加以帮助和引导。有些学校和班级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是非常全面的,但管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班规班约规定教育惩戒措施在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经验。质疑班规班约规定教育惩戒措施合法性的论点,忽视了教育惩戒权规制的中国特色,在逻辑起点、法理分析和现实感知等方面存在误差。在实践中保障班规班约规定教育惩戒措施的合法性,应当严守班规班约规定教育惩戒措施的类别边界,落实教育惩戒的程序规定,提高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结合自己在多年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探索,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法”与“情”的教育与管理的体会。一、“法”所谓“法”,就是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育与管理班级工作的三种方法:以宽求严法,以防促治法,以行导行法。1.以宽求严法。新时期的中专生,大都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有主见的优点,但又不乏有任性、骄骄气十足的劣势。对他们从严管理,固然有效。比如我们班在省、市、学校制订的《守则》、《规则》等规定之外,还有“土政策”──班规。而且班规的作用在某些方面甚为明显。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有幸拜读了李炳亭老师的《挑战克拉克的班规》一文(《中国教师报》2008.8.20刊载)。读罢,克拉克和他的55条班规深深地打动了我,那55条班规的神奇力量更是让我折服。心动之余,我深感李炳亭老师所言极是,我们应该要学着改改我们的班规,让班规真正发挥出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八条第六点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这就必然涉及班主任制定班规来实施教育惩戒的问题.在制定班规时,应注意制定班规的必要性,以及班规中的多种困境,制定班规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多层级原则、公开性原则,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正确实施教育惩戒,更好地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中小学班主任案例式培训》中的“班规”案例的再分析。着重讨论建构班规的主体、班规的调整对象、班规的性质以及建立合理班规之“规”。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文理学院社科系2008级2班班规共有九个部分,该班规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班规建设的经验有:坚持和发扬民主;寻求公正合理;细化班规条款;不回避敏感问题;动态微调班规;严格按班规办事。完善班规需要增强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需要班主任适当减少干预,从“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13.
德育简讯     
长期以来,班章班规作为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确实对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分注重这些,不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班”.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是班主任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将“班规”转为“个规”“班规”是班主任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达到一定的班级管理目标而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规”是班级管理的准绳。班级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即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我们又会发现,对一些学生来说,有些“班规”形同虚设。一个班五十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又都有生动多样的世界,用八九条甚至十几条“班规”来涵盖他们思想行为的可行性或不可  相似文献   

15.
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批评的目的是将教育者的思想、观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自觉接受,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怎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做到心服口服呢?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对“批评”的几种艺术作了一些探讨。 一、建立自我约束的班规班约 学校教育必须有统一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为了使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有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必须制定出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有的班规班约还可让学生讨论,自己制定。让学生有章可循,懂得该学什么?怎样…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学校和班级出现了“罚款教育”:有的学校对班级实行百分制考核,学生要按所扣分数向学校交罚款;有的班级订立长达百余条“班规”,学生要视“犯规”情况向学校缴纳数额不等的罚款;有的教师甚至建议那些屡“罚”难“改”的学生选择“包月”的“罚款套餐”,缴纳“套餐”费之后,就可以不再按次罚款。“罚款教育”初露端倪乃至花样翻新、“升级换代”,撩起了当前部分学校教育苍白而乏力的面纱。  相似文献   

17.
安娟 《家长》2024,(4):22-23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很多年轻的班主任会产生疑惑:“在此背景下,还用不用制定班规?班规班纪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班规要定,但班规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班级没有规矩,自然是不行的。上至国家层面,我们有小学生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有《中小学生守则》,下至学校更是有相应的校规校纪,那么具体到一个班级中,班规制定的侧重点究竟应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江政军 《课外阅读》2011,(9):326-326
班主任面对学生,要用爱接纳他们,教育学生要把握“严”与“爱”的分寸,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依照班规严格要求,体现严格管理中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孙云晓先生曾经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接受适当的惩罚和磨难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我们与其回避惩罚,不如正面探讨,让教育中的惩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和明确,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1.惩罚要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施惩罚的前提。对学生实施惩罚,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对”与“错”,以及惩罚的依据。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千万不可随意而为。为此,班级要制定自己的班规。而班级“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其实施惩罚和实施什么样的惩罚。…  相似文献   

20.
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本丈主要就班级建设中三个基本阶段:制定班规、形成班风、铸造班魂,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并着重提出“五心”教育,以此来形成班集体的灵魂,化学生被动行动为自觉行动,从而达到班级建设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