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跨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以后更好地就业和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变化的大趋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专业教师结构,整合高职师资力量,引导学生做好跨专业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构建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好专业群、专业链,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依托企业开展高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专业建设是高职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加强专业建设既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过程中要把握社会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脉搏,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才能提升其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院校所拥有的区位优势,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则更能契合区域内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打造特色专业,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走树立高职教育品牌之路 “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指导方针,职业院校要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和核心首先体现在专业建设上面。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IT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要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关键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标准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高技能IT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能力标准导向,以能力标准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材料开发、教学方法选择、学生能力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健康产业“新业态”需求、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行业匹配度的重要环节。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为例,为适应卫生健康产业的新发展需求,针对目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三轮驱动四方协同五元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药学教育联合体三个协同育人平台为驱动,建立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老年照护“1+X”人才培养模式、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眼视光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助产专业驻点班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顺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包括“双师型”师资团队、职业文化氛围、教学资源等在内的保障机制,并在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涵发展、社会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加强专业建设十分必要。当前高校专业建设中,以就业指导为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已经成为大趋势,其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整合学科与社会资源,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应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优化专业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优质高校建设应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学校自身持续性发展为目的,落脚点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建设重点是办学理念、高水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的整体提升。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具体思考,提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两翼"优质院校建设发展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政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对高职院校的"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构建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经过积极探索,构建了“校企联盟,工学交替,渐进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了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经过积极探索,构建了"校企联盟,工学交替,渐进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了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的今天,高职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对此,本文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建设及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专业群建设是职业院校新的发展平台,它构成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分析了当前五年制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意义,结合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商贸专业群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探讨了要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共享商贸实训基地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重点,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对五年制高职现代商贸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类高职院校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复合型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农类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集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组织开展跨专业的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是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应以专业链对接农业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发综合类课程、实施跨专业综合实训、打造跨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措施,打破农类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多专业协同,形成专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问题,依据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应确立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试内容与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专业改革与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建设是实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途径,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探讨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中的问题,对于把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正确处理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行政领导与专业指导以及稳定与灵活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专业技术性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文章介绍了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创新专业建设与治理模式,合理组建专业群,能够促使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理顺专业链与产业链的逻辑关系,确定集群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确定学校办学定位,更好地服务产业需求。高水平专业群开展“三教”改革有利于带动各专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能力。从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高水平课程体系建设与新形态教材建设、高水平教法改革等方面给出专业群“三教”改革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及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是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实现"就业导向"的保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系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整合学科和社会资源,深化课程及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开展专门知识、技能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研、训等活动,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直接涉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专业建设,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扣落脚点.以"工学六融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说既是我校所有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总纲",也是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