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时间,学会倾听。作为父母,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孩子,尊重他们,给他们诉说内心想法的时间。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兴冲冲地想跟父母说什么,父母却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听到孩子说自己的困惑,父母总是回避;或者孩子倾诉着自己的委屈,父母总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3.
没有哪位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幸福的人。中国人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有爱心、最爱孩子的父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孩子终生幸福的愿望也许远远超过希望他们成才的愿望。然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说,幸福就是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父母,"你是什么样的学习类型"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你的孩子在学校或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功,并影响他们的一生。正确地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孩子。直到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类型之前,大部分家长都是假设孩子是用跟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是受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父母这样听,孩子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6.
明智的父母     
明智的父母不是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而是教育他们懂得他们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明智的父母不是力图为孩子创造幸福,而是教育他们幸福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明智的父母不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而教育他们如何寻找,创造和利用机会。明智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生活幸福,而是教育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明智的父母不是要求孩子超越他人,而是教孩子超越自我。明智的父母不是要孩子坚持自己的所有想法,而是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总是绝对真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该谨慎,应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智的父母不是代替孩…  相似文献   

7.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渐渐地理解和悟透“孩子”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孩子,应该是我们向生命的丛林放飞的鸽子。他们的翅膀会将自己引向他们渴望的那片蓝天;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一支也许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命之曲。给他们一些自由追求的空间吧,给他们一枝画笔,让他们给自己的梦想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吧!  相似文献   

8.
白守爱 《中国教师》2014,(10):93-93
<正>要培养好孩子,就要从三方面着手。一、助力孩子发展当孩子走进中学的校门时,他们的心智在发展,他们的思想在成熟,他们的困惑在加大。他们既感恩父母,又对父母的偶尔过问不满;他们既理解父母较高的期望,又对父母的引导不够不满;他们既希望受到关注,又对父母的过分唠叨不满;他们既渴望家庭的温馨,又渴望父母的支持、鼓励、理解和指导。可见,孩子非常看重父母,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重要的位置。基于此,父母有责任为  相似文献   

9.
人文书架     
《教育》2013,(5):62-62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我曾收到过许多父母的来信,他们伤心地告诉我说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反而变得不懂事了,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告诉父母,为此,他们只好用偷看孩子日记。偷拆孩子信件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被孩子知道后,与父母有了更大的隔阂,家庭气氛显得很尴尬,做父母的非常苦恼。在这期的“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不必知道孩子的一切”,也许会给这些父母一些启发。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他们心中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11.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田建伟 《小学生》2005,(9):28-29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们表现出的叛逆、孤僻,以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用功,因为此时的他们渴望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疼爱——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爱。孩子需要和父母交流、沟通,需要父母真正的了解自己。需要父母真正的关心自己和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做父母的总是害怕自己为孩子做得太少,欠孩子的太多,总想尽一切努力把儿女们的生活安排得完美无缺,使他们将来的日子无忧无虑(free fromcare)。然而,在美国做父母的很少为自己孩子的前程担忧,他们认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父母的应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outlook on li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父母的批评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他们不能理解父母抱怨批评背后的用意及对自己的爱。他们越来越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和理解,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共同话题"别人家的孩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己和妈妈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动机,激发学生去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练习学会表达,找到和妈妈沟通的钥匙,并运用这把钥匙解决更多的亲子矛盾。  相似文献   

15.
出版:京华出版社学会做父母杜成风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学会做父书评  相似文献   

16.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文教资料》2005,(23):110-111
儿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发育成长起来的,但精心呵护不再被理解为娇纵、溺爱、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今天的精心呵护则是要求成人要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健康成长,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从小培养幼儿独立性。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长到18岁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活、择业、交友等。所以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期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最初,他们从培养孩子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脱穿衣服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还很注意尊重孩子独立人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条…  相似文献   

17.
天天妈 《父母必读》2015,(2):128-129
说起小小孩的隐私,不少人不以为然。实际上,孩子也一样有他们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从小父母就应该理解并照顾到孩子的自尊需求,尊重孩子的隐私,更有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如何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在孩子心目中,我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理会,甚至为所欲为.在父母心目中,你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管,自己任劳任怨.孩子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恶性循环,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种沟通,就从一年级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沟通形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9.
作为父母,“你是什么样的学习类型”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你的孩子在学校或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功,并影响他们的一生。正确地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20.
当年轻父母的参谋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祖父母要做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育儿细节,还要为他们做示范。不做孩子的保姆英国人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