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音     
《网球》2014,(2):9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赛场上,伊万诺维奇总是以甜美的形象示人。她迷人的微笑和窈窕的身姿让很多人将她视作"女神",但是伊万诺维奇却并没有因此端起高贵冷艳的架子,她的推特也延续了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她偶尔会讲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趣事,也会和球迷分享自己的心情,俨然一个邻家女孩。一个男的路过网球场对我说:"你真高,  相似文献   

2.
吴昊 《网球》2008,(3):8-8
03年在上海第一次见到莎拉波娃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姑娘,大约十五六岁,应该比现在长得更瘦弱清秀一些。那个时候,莎拉波娃没现在这么大的名气,出入赛场,旁边没什么人围观。回想起来,好像莎老爸从一开始就认定了女儿伟大光明的前程,即便当时还没特别的成绩,莎老爸也会像保镖一样,甚至比保镖更负责任地保护着莎拉波娃,处处小心、严密监控,那时他像现在一样严肃,眼镜后面永远是生冷怀疑的目光,任何接近莎娃的球迷记者都会让他紧张。  相似文献   

3.
尽早地准备以及进攻的强烈愿望,让莎拉波娃的正手成为比赛中最具杀伤性的武器。在莎拉波娃获得2004年温布顿冠军的时候,我们注意过,她的发球和反手是她胜利的资本。最近,她的正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也会有失误,但她的挥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侵略性。依赖正手进攻拉开大角度,莎拉波娃为自己打开胜利之门。  相似文献   

4.
愤怒出拳王     
黄伟华 《新体育》2006,(5):62-62
网球衫不像足球等团队项目标志着场上的位置,网球迷也不会像足球迷那样盯着球衣找偶像。不过,网球衫花样却是别的诸多运动项目所不能比的,小威和莎拉波娃把网球场当成了个人走秀的T型台;男选手也不含糊,布莱克等人性感的无袖衫和纳达尔特立独行的“海盗裤”吸引了众多球迷的注意力。在每个大满贯比赛前,穿什么样的衣服上场似乎比了解对手状态还重要。女生:越穿越随意人气偶像莎拉波娃在今年的澳网上以一袭浅蓝色比赛裙亮相,惊艳的效果让澳大利亚观众误以为她是“从床上直接蹦到了球场上”,有促狭的评论员调侃莎拉波娃这身网球裙可以出席任何活动,而不用为更换衣服费神。这件浅蓝色的网球裙即使直接挂在睡衣货架上也不见得会逊色多少,高腰处的黑条随意又别有意味。莎拉波娃自己对这件网球裙的款式非常满意,她参与设计过自己代言的香水和球拍,对于女孩子天生喜欢的时装,莎拉波娃也许更能身体力行。澳网比赛期间睡衣简直成了一种流行。基里连科的粉色褡裢镂空衫可以归为纯粹的睡衣。不过让卫冕冠军小威有点郁闷的是,打了皱褶的浅绿网球裙不仅没起到惊艳的效果,还被媒体报道有跟风的嫌疑,最糟糕的是这身衣服竟让小威的体重成了观众猜测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刘彤 《网球》2013,(4):52-53
2003年,时任的WTA主席拉里·斯科特在温布顿约见了16岁的莎拉波娃和她的家人,当时在职业赛场初试身手的莎拉波娃世界排名92位。那次会面是讨论女子巡回赛的年龄限制——莎拉波娃可以打多少场比赛,规则是什么。会面结束后,拉里说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个16岁的小姑娘总有一天会进入世界前五名。斯科特的预言并没有错,在一年之后这个年轻的俄罗斯女孩就站上了温网的最高殿堂,她在半决赛和决赛中接连击败了达文波特和小威两大猛女,将冠军奖杯揽入怀中。当她赢得最后一分时,她发出了一声超过120分贝的尖叫,那一刻让很多球迷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董冰 《新体育》2008,(6):60-61
刚刚度过21岁生日的莎拉波娃,就急于发表她的《独立宣言》了,这篇宣言的名字叫《玛利亚需要你的帮助》。别误会美少女有多楚楚可怜,其实她还是很强势的,因为她在号召球员和球迷们支持她对抗WTA,其性质,相当于煽动群众反抗政府。  相似文献   

7.
Teresa 《网球》2010,(4):32-35
她曾经像浮雕一样出现在《体育画报》泳装特刊上,她曾经夺得过2008年法网的冠军,她比莎拉波娃更会微笑,更重要的是,她的头发是黑色的,在金发泛滥的网球场,这给了她很多独特的温和和中性的气质。但此时她的微笑已经无法坦然,她陷入了焦虑之中,在一连串的失败面前,她即使在表演赛中也快乐不起来。对于伊万诺维奇来说,美丽无法拯救一切,至少不能拯救球技。  相似文献   

8.
胡力涛 《网球》2014,(1):113-113
12月6日,莎拉波娃和伊万诺维奇两大美女宝贝出现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这是莎拉波娃2013年8月12日辛辛那提站第二轮负于斯蒂芬斯后首次出现在赛场上,但她还是输了,尽管只是一场表演赛。知道莎娃和伊万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身材高挑的美女:这就不用说了,只要长着眼睛都能看出来;都是大满贯得主,以及都登上过世界第一:嗯,看得出来,是有一定段位的球迷;都找了或找过网球选手以及篮球选手当男朋友:这和第一个共同点其实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因为她俩都太高和太美,但也说明你除  相似文献   

9.
摩卡 《网球》2007,(12)
小甜甜布兰妮在一首歌里唱到:"女孩之上,女人未满"。莎拉波娃正在经历这样一个时期,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季节,也可能是人生中一个彷徨的阶段。对于莎拉波娃来说,2007年的赛场成绩是她四年来最差的一年,似乎她已经走入了职业生涯的瓶颈。伤病问题、父女问题、技术打法问题,人们对她的置疑不断出现,对于一个20岁的莎拉波娃来说,也许评论家的说辞太尖刻,但没有办法,谁让她是莎拉波娃。  相似文献   

10.
刘彤 《网球》2013,(11):102-103
9月28日,在国家网球中心的祥云气膜馆举行了名为“再赢一球”的阿扎伦卡球迷见面会。作为女子网坛领军人物,阿扎伦卡以标志性的怒吼和食指向天的“再赢一球”动作闻名,而本次的球迷见面会也因此命名。去年中网阿扎伦卡一路披荆斩棘在决赛击败莎拉波娃,登上中网的宝座。时隔一年,她带着“再赢一球”的信念回到北京,阿扎伦卡表示举办球迷见面会是她回馈球迷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辛德勒 《网球天地》2010,(1):128-128
WTA战场的硝烟已经熄灭,2009年女子网坛似乎重新恢复到往日的光彩:大小威廉姆斯仍然是大满贯中的主角;塞尔维亚两位美女虽然跌跌撞撞,在T型台上却骚姿摆弄;莎拉波娃伤愈复出后又让她的美丽重新动荡起来;更让球迷期盼的是,比利时双姝在秋天的时候高调地宣布复出。  相似文献   

12.
来信选登     
《网球》2010,(3):14-14
serra先生:我是莎拉波娃的忠实粉丝,从她去年回到赛场之后,我一直期待她能够回到大满贯竞争者的行列,媒体都说她恢复得不错,她打得也很努力,但这次澳网又让我失望了。请问莎拉波娃是否还有再夺大满贯的希望,如果有,那需要等上很久吗?  相似文献   

13.
一位小学老师在默西塞德郡(利物浦的一个城市)的一所小学开始了她的新工作。为了给她的学生留下好印象,她向学生介绍自己是一名利物浦的球迷。 她让学生中也是利物浦球迷的举手, 班里除了一个小女孩外的其他人都举起了手。老师惊奇地看着这个女孩,问道:“玛丽,为什么你不举手呢?” “因为我不是利物浦的球迷。”她回答。 老师更加震惊,问:“好,如果你不是利物浦的球迷,那你支持哪支球队呢?”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澳网的大幕已经落下了许久,但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仍然不时地在我们的记忆中一一浮现。江苏无锡读者曹慧说——我不是克里斯特尔斯的球迷,但当她噙着泪水、挥手告别澳网赛场时,我也很难再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半决赛4:6、2:6负于莎拉波娃,只差一两步,她没能赢得一个完美的谢幕。7届澳网经历,4次进入半决赛1次进入决赛,没有捧得冠军奖杯。不过,这  相似文献   

15.
网球e站     
莎拉波娃★★★★★ www.mariaworld.net 想了解美少女莎拉波娃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吗?来这里吧, mariaworld为球迷们呈现了再丰富不过的内容。“Statistics”对莎娃所有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了整理,“Multimedia”更是把球迷们对莎娃的画像陈列出来,有油画也有素描。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Photo Gallery”一栏,有近6000张各类图片供你欣赏。时尚走秀、杂志封面、赛场英姿、影像截图……应有尽有。而且  相似文献   

16.
短命拍档     
serra 《网球》2013,(9):62-65
谁也想不到莎拉波娃和康纳斯的合作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们七周的合作只有一场比赛,莎拉波娃在辛辛那提输给了斯蒂文斯,这两团火焰的融合,刹那间就结束了。康纳斯也许想到了比赛的结局,却想不到他的结局,当莎拉波娃的比赛一结束,他在微博里写到:"一个美好的轮回总是以妖孽作为开始——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开始,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但他预料错了,明天,莎拉波娃将孤身一人走向美网,她内心依然有着无限的光芒,却不能被康纳斯更强大的光芒所照亮,这是让人无限惋惜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作为排球运动员,八一队赵蕊蕊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事却与排球无关──她的微笑。一位球迷说“蕊蕊的微笑和她的球技一样让我欣赏,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无论是赢球还是输球,她总是脸上带着微笑;让人一看心里就暖暖的。蕊蕊爱笑再自然不过了──别看她个子高高1.97米;今年还不满18岁;如诗如画的年龄,哪能不爱笑O1992年,刚刚11岁的蕊蕊从古城南京踏进7绿色军营,成为八一青年队的一名小队员,从此开始7她的排球之梦。在八一队,她见到了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崔咏梅、吴咏梅等国家队的大姐姐,当时还好一阵激动;不过现在,蕊蕊已经不…  相似文献   

18.
只差一场胜利,莎拉波娃就可以连拿号称第五和第六大满贯的两个冠军,成为继格拉夫,克里斯特尔斯后的女子第三人,可好运最终没有降临。从最初的库娃第二到大满贯冠军,再到世界排名第一,莎拉波娃的每次飞跃都让人惊奇,但今天的她正处于事业的瓶颈,足够优秀但还  相似文献   

19.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离开你付出了全部努力的职业生涯?”莎拉波娃在《名利场》杂志和《时尚》杂志网站上发了一篇深刻锐利的文章宣布自己挂拍,她接下来写道:“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还是小女孩时就在其中勤练不止的球场,离开这项既带给你难以倾诉的泪水,又有不可名状的快乐的运动?这项运动带给了你一个大家庭,带给了你28年来起起落落都不曾放弃支持你的球迷们。”  相似文献   

20.
丁丁 《网球天地》2014,(9):56-57
今年法网半决赛,莎拉波娃成功逆转布沙尔之后。安迪·穆雷的母亲朱迪在社交网络上写道:Sharapova is like a tea bag. Put her into hot water and ul find out how strong she is.很显然这句话可以直译为,莎拉波娃就像是一个茶包,把她放进热水里,你就知道她有多强大。赛后新闻发布会,当有记者追问莎娃本人对此有何评价时,“高贵冷艳”的俄罗斯美女直言不知朱迪为何人。如果你还在纠结茶包与内心强大究竟有何逻辑关系时,只要往上翻一翻朱迪的推特,就不难发现在网络上,朱迪一贯热衷在推特上发声,思维甚至也有些跳跃。早在年初,她还卷进了一场让人觉得一头雾水的“网络骂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