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儒、道、佛、禅诸家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影响最大的是道家精神。道家精神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自然之美,既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又表现优美的自然风貌;二是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相似文献   

2.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一对贯穿了整个古典美学始终的范畴。儒家尚质而黜文,道家崇尚自然而否定艺术创造。由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因而文与质的矛盾就规定了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报告学具有叙事性。其中叙事视角的选择对报告学题材价值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叙述视角一般分为全知视角、限制视角和客观视角。在报告学中,全知视角虽然具有叙事灵活自由的优势,却存在诸多艺术上的不足;转换视角的崛起是20世纪我国报告学叙事视角革新的重要标志,其意义在于增强作品叙事的生动性、真实性和理性思辩的深刻性;客观视角则是报告学作家追求作品真实自然这一审美特征和充分发挥读的主体意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的诗化之美、虚静之美和自然之美,与道家审美取向存在着意义关联;当代文学中的怀疑、否定、反异化、崇个体精神之中明显可见来自于道家文化传统的资源支撑;在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学理中心话语之外,当代文学进一步继承和超越了道家文化的价值多元、判断悬置、反对异化、尊崇个体等精神资源,以审美形式参与到现代文化的建构之中.道家文化既不以道德建构作为诉求的主体目标,也不以逻辑推演去征服人的心灵空间,而是以自己的个体性体认与独立品格及其审美感性直观方式,求证个体生存与世界之间的意义.道家文化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性建构.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天人之学的核心是天人归一、道法自然,提倡返朴归真。作为一种回归式的思维方式,道家天人之学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一种内心体验,这一特点影响了其后中国的信古仿古传统。另一方面,道家的天人之学旨在拯救人类业已丧失的自然本性,对当时的社会来讲具有弥补与拯救伦理危机的地位与功能。先秦道家天人之学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在秉承道法自然基本规律的同时,我们更应对其加以创新性阐释与发展,创建新时代的天人之学以挽救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小说诗化,是现当代小说一个重要特色。诗化小说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素材处理的以小及大、侧面切入,着意于对“美”和“情”的发掘上;对人物刻划,着力于人情美;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和氛围的创造着意构造诗的意境;结构散文化;语言既诗意盎然又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7.
儒家“立于礼,成于乐,”道家“大美无言”都十分注重精神在艺术形式中的超越。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重感情性的审美观点,在中国艺术长期发展中得以强化,所以中国古典艺术追寻“神”“趣”的表叙,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生命力的所在。  相似文献   

8.
《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敏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这是一篇民风美、人情美、语言美,细节美的抒情散文。文章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不愧为散文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歌文化,中国诸艺术形式有着诗化的趋势: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抒情化的叙事,意境化的描写,创作的主情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东方文坛上,沈从文和川端康成以其作品诗化的语言,抒情的笔调,对传统文学的浓情厚意,在两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们的小说融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于一体,在对自然风物的描摹中抒写着传统的美丽与哀愁,而"水"成了两位作家在小说中叙事抒情的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