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夫子。它的原式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的变式是《学记》中的“善喻”,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实行启发式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启发式教学自身所固有的一些原则。一、愤启...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集中概括。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当认真理解和借鉴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  相似文献   

3.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后来,《学记》中又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些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国外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诱发,例如古希腊苏格拉底在教学上运用的“产婆术”等.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教学是孔子首倡,其后为我国历代杰出的教育家所继承和发扬.孔子之后,<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启发式教学原则从古至今都是教育教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要牵着他们走;鼓励学生奋进,而不要强迫他们服从;开启学生思路,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思考的难度要适度,而不要因为过难压抑了学生的思维.这就是二千年前《学记》中讲过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积极…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思想,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礼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主张,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如何结合化学教学的特征,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以实验教学、形象化教学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自觉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进行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苏格拉底以其著名的“产婆术”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答案。新课改实施以来,启发式教学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教学思想,早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重视.当时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后来《学记》中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被学原则,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这种重视启发学生的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设疑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作为心理基础的。在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就主张实行启发式教学了。《礼记·学记》上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学习,要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鼓励他们自觉地向前,而不要强迫他们顺从;要开导他们积极思维,而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代替学生的思考。新教师往往处于这样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从现代观点来看,也就是将思维训练寓于启发式教学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这种形式达到培养思维能力这个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 ,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主张 ,其意思是说当学生实在思考不通时 ,才去启发他 ;当学生欲言而又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时 ,再去开导点拨他 ,这大概就是启发式的来源。孔子之后 ,《学记》里记载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主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要诱导、勉励学生发奋努力读书学习 ;不能对学生采取强硬办法 ,要开拓他们的思想 ,不要越俎代庖。可见我国古代人对启发式教学方法 ,已有了较精深的认识和运用。我们今天在教学过程中 ,也在继承和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特别是边缘科学的迅猛发展,技术信息“雪崩式增长”,迫使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度长絮短,摒弃操之娴熟的注入式,寻求开发智力的有效方法。我们认为,在诸方法中,启发式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已注意到启发式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不少经验之谈,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建国以来,不少教师对启发式进行了可喜的探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遗憾的是在理论上几乎未加注意,眼光不够开  相似文献   

13.
徐展 《物理之友》2023,(12):4-6+10
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例,将中国古代教学主张有选择地融入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以温故、知疑引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践行“明辨笃行”,总结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学记》云:“君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它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的开导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培养学生分析问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浅谈启发性教学原则临沧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福康“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对启发性教学作了完善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有很多观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先秦时期教育专著《学记》中就反对教学上的注入式,倡导启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原则:“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强调要“道、强、开”,不要“牵、抑、达”。 一、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之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秦汉时儒家撰著的包涵了丰富的教学论思想的名著《学纪》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南宋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好比饮食不能只等别人理会,安放自家口里”。这里讲的都是启发式的教学观。其实,一切真正的学习,归根结蒂,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教师  相似文献   

18.
徐乐 《教育与职业》2006,(33):98-99
根据文献资料及多年的实践探索,文章对现代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运用等方面做了较全面和科学的分析,比较了传统“三段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优劣,指出“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进行“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实验 自1987年起,广东省进行了“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验与研究。 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四个强调”、“四个结合”。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相结合。2.强调学生智能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能的充分发展相结合。3.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责任感相结合。4.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贯彻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应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二题□李明生一、关于“启而不发”启发式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却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教师如何“启”,学生就是“一言不发”。对此,有些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不配合,不“捧场”,其实这是错怪了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